平阳县城解放的历史必须核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20
颗粒名称: 平阳县城解放的历史必须核实
分类号: K295.5
页数: 9
页码: 179-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解放历史存在争议,需核实真相。原第一支队干部证实是其部队首先进入县城宣告解放。
关键词: 平阳县 解放历史 核实真相

内容

平阳的解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全国革命形势胜利发展;中共浙南地委正确执行党中央方针路线,领导浙南革命人民浴血奋战,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温州和平解放;郑海啸同志领导平阳党组织和群众坚持艰苦革命斗争与争取浙保六团起义的结果。在此胜利形势下,究竟是那个部队首先进入县城宣告平阳解放,这又是一个具体历史事实,应本着实事求是精神,正确反映。对于这一历史事件,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于1949年5月12日下午进城宣告解放;另一种说法认为是郑海啸同志率县委机关和县警卫队于1949年5月12日早晨进城,宣告解放。由于没有及时澄清,造成这个历史事件面目失真,因此我们认为必须调查研究,予以核实,还其历史真面目。我们愿为此提供资料。
  一、第一支队解放平阳县城的历史事实:
  我们是原第一支队的大队干部,参加解放平阳县城的全过程,现将亲身经历叙述如下:
  温州在1949年5月7日和平解放后,为了迅速扩大胜利战果,全部、彻底消灭温州地区的敌人,解放全浙南,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于9日命令第一支队挥戈南下,执行(一)解放瑞安、平阳县城;(二)追歼浙保第二旅,俘旅长陈柬夫;(三)协助支持平阳县委做好浙保六团的起义和接收工作等三大任务。据此,支队长兼政委刘正发亲自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作战计划。会后,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刘正发同志宣布战斗任务,副政委刘日亮作了动员报告。10日下午三时,第一支队进驻瑞安县城。12日,刘日亮同志率第一、第三大队向平阳进军。原浙南电台总台台长徐炳全受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龙跃派遣来队协助工作,同时参加执行任务的还有支队政治处主任李振华。第一大队教导员安邦,第三大队大队长周夏杰,教导员陈清和。下午三时,部队抵平阳县城,由于浙保二旅旅长陈柬夫和平阳县长罗杰已于10日率残部弃县,向鳌江口逃窜,故我部队越过北门由东门入城,即派两个班迅速占领了东门山和九凰山炮台,控制制高点,并在四门布置岗哨,还组织一个巡逻队,这样部署能保证全城安全。同时由陈清和率员接管了县警察局、浙江省银行平阳代理金库和县卫生院。支队进驻旧平阳县政府礼堂后,李振华主任即率领政工人员上街宣传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张贴党的城市政策的布告。同时,在城镇地下党组织领导与发动下,革命青年,平阳中学师生组织了欢迎队伍,扭着秧歌,唱着革命歌曲,各界群众热情欢迎解放军,欢庆自己得解放,商店照常营业、工厂照常生产,职员坚守岗位,护校,护厂、保护公共财产和档案,社会秩序井然、人心安定,平阳县城宣告解放。
  薄暮时,群众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旧县政府门前,都想看看自己的子弟兵。支队领导指示我们,开好群众大会。当安邦登上在县政府门口临时搭起的讲台时,群众欢声雷动。他代表支队领导庆祝平阳解放,向全县革命人民致敬,向为解放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致敬。接着讲了形势和任务、党的城市政策,并要求广大群众提高革命警惕,维持革命秩序,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人们欢庆自己解放,全城洋溢着欢声笑语。
  当晚,县城地下党工作人员二十余人,在吴廷亨、游寿澄同志带领下到县政府礼堂与支队领导会面,表示对一支队解放平阳县城的热烈欢迎和敬意。也介绍了他们为迎接解放所作的准备工作。支队领导称赞他们的艰苦工作对县城解放的巨大贡献,希望他们进一步组织群众,提高警惕,维持革命秩序,做好护校、护厂、保护档案和公共财物,等待县委进城接管。
  13日凌晨,五时许,支队领导接到鳌江区委书记黄庆生电话,知道郑海啸同志率平阳县委机关即将进县城,区委已进驻鳌江镇以及对一支队进军鳌江的要求。支队领导即命令部队从礼堂移到外面广场,整装侍命,并率大队干部同出西门外,当我们在晨曦中看到郑海啸同志率领平阳县委机关人员和县警卫队来临时,我们高兴欢呼,紧紧握手后,陪他们到县政府礼堂驻扎。海啸同志剃了长期蓄留的长须,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接着我们将各处设访、岗哨的部署向他们作了介绍。由双方干部共同带县警卫队战士进行调防,并移交了接管的几个单位。
  早晨7时左右,第一支队在刘日亮副政委率领下,离开平阳县城向鳌江进发。
  (第一支队进军鳌江的情况、见附件)
  二、平阳县城解放另一种说法:
  它首先是由原平阳县委委员民运部长郑子雄在庆祝平阳解放四十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他说:“1949年5月12日这天天气晴朗,县委书记带领机关人员和部队一百余人从西门进入平阳城”见《平阳文史资料》第七辑第12、13页。
  这似乎成为基调。此后以讹传讹,平阳县媒体、党史研究部门、县领导部门都按此口径行文或讲话。
  例如:
  1、《平阳县志》:“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从温州开赴鳌江,中共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率县委机关和警卫队进入县城,平阳县解放。”见《平阳县志》1993年12月第一版、卷一第二节第16页。
  现任县委书记曹国旗在今年5月12日平阳解放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中说:“50年前今天,时任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同志率领中共平阳县委机关从梅溪出发,浩浩荡荡进入县城,平阳宣布解放”。载《平阳今况》第67期,新闻报导。
  总之一句话:“1949年5月12日,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率领平阳县委机关和县警卫队进入县城,平阳宣告解放。”这就是长期以来对平阳县城解放历史的不合实际的定论。
  三、平阳县党史、文史刊登县城解放回忆文章摘要:
  第一支队进军平阳,解放了平阳县城,是一件巨大的军事行动和空前的群众活动,当时亲身参与者,平阳县委领导,平阳地下工作者和群众都曾先后为之撰写了回忆材料,现选摘如下:
  1、原第一支队副政委刘日亮读了郑子雄同志平阳解放40周年大会讲话后,于1989年10月30日给平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去信说:“12日解放平阳城……有的还说平阳城12日首先由平阳县委书记率领机关、部队进城解放接管的。这与当时的真实情况有出入。当我们第一支队进驻平阳县城时,城内并无任何机关和部队。”见《平阳文史资料》第8辑第153页。
  2、原平阳县委副书记苏松在《争取国民党浙保第六团起义》一文中说:“5月12日平阳解放,随后平阳县委机关也进城办公。”文中虽没有写明是谁进城解放,但却十分清楚点明平阳县委机关是随后进城办公。该文载于:《平阳县文史资料》第7辑51页。
  3、原平阳县委副书记郑志偶在5月12日到梅溪时告诉黄庆生瑞安解放的喜讯,并说:“第一支队将帮助我们解放县城,县委机关夜里到梅溪,明天早饭后进驻县城。”原中共鳌江区委书记黄庆生《解放鳌江区的经过》一文载《平阳县党史资料》1986年第3期《平阳县革命武装斗争史料专辑》第十五篇第6-7页。
  4、原平阳县新兵队队长曾升在《回忆平阳新兵队往事》一文中说:“5月12日夜新兵队随县委机关下山进城,路过鳌江区梅溪时,县委将该地碉堡内从起义之敌缴械的全部武器分配给每一个新兵。13日晨,县委书记郑海啸带领机关和警卫队进驻平阳,并决定由我和张加信同志率新兵队进驻鳌江。我们大约在下午一时半左右到了鳌江”。刊在《平阳党史资料》1986年第3期《平阳革命武装斗争史料专辑》第十篇第6-7页
  5、原平阳县委干部孔庆杭综合城关镇地下工作人员回忆而写成的《解放前夕平阳县城的地下斗争》一文中说:“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大队在副支队长兼第一大队长邓福坦、刘日亮、安邦等率领下(摘录者注:邓富坦同志未来,是第一支队副政委刘日亮率第一、三大队),于12日下午3时许,浩浩荡荡由北门经东门进入平阳县城。……当晚,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20多人,集中在游寿澄家里,列队到(旧)县政府勤政厅与安邦等同志亲切会见。……当时平阳县委机关从王坦出发,夜间到达梅溪休息,13日县委书记郑海啸率领机关干部和县委武装共200余人,在晴朗阳光下从西门进入县城。”见《平阳文史资料》第七辑第73页。
  6、平阳县委宣传部和民兵斗争史编写办公室合编的《红缨赞》1980年1月版175页《解放平阳城前后》一文中说:“1949年5月12日……我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的一个大队(摘录者注:应为两个大队)”,在支队政委徐炳全同志(摘录者注:应为副政委刘日亮)……带领下进城……5月13日上午,平阳县委机关和警卫部队约200多人进了城”。
  7、马允元在《解放前后的平阳金融战线》一文中写:“1949年5月12日,平阳县城解放,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进驻县城,当晚接收了原浙江省银行平阳代理金库,我当时正在这里工作。”刊在《平阳文史资料》第七辑117页。
  8、当时交通大学学生黄庆荣在平阳县城的解放前后在平阳城内家中,他于1990年1月20日给安邦的信中写到:“5月12日(摘录者注:指1949年)下午,眼见您们率部首先进城,平阳宣告解放,驻旧县府,在薄暮时分,您还站在县府大门前用门板搁起的临时讲台上向前来庆贺的群众发表演说……”。
  以上摘要基本是亲身经历者的第一手资料,除个别对部队领导人性名的记忆有出入外(引用时已加订正),所述事实完全真实可靠。
  另一方面我们也找遍当时亲身经历者的回忆文章,没有发现一篇和郑子雄说法一致的文字。
  四、我们的意见: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如下结论:“1949年5月12日下午3时,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进入平阳县城,平阳宣布解放。中共平阳县委13日晨进入县城,进行接管。”这个表述才是实事求是、以真实历史事实为依据的。
  因此,我们建议:
  1、平阳县党史研究室应以“求实存真”的严谨态度对平阳县城解放的历史事实进行重新审核,在深入全面调查、系统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结论。
  2、调查结果如与我们结论一致,则请作出决定,函告有关方面,阐明平阳县城解放的正确结论,纠正过去不合历史事实的表述,还其历史本来面目。
  附件:关于第一支队进军鳌江的情况
  5月13日早晨,当第一支队从平阳县城开拔向鳌江镇进军途中,鳌江区委陈亦钏同志前来接应,他告诉我们:鳌江镇的国民党自卫中队、警察所警察都已放下武器,只有盐警中队声言要把武器缴给解放军。于是,在他带领下,我部急行军至鳌江镇,迅速包围了盐警中队驻地——新堂。当他们得知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时,也就全部下了武器,区委派员负责遣散工作。
  我部即扎营鳌江永平堂,并沿江布置了岗哨。下午一时半。平阳县新兵队在队长曾升率领下亦抵鳌江,驻扎下埠天主教堂。下午2时,第一大队在教导员安邦率领下,开赴宜山执行任务。
  当晚11时许,在温州起义的二00师新兵团叛变后,下海南窜,沿途遭民兵打击,团长叶圣尘率残部乘一艘机帆船从鳌江口顺涨潮进鳌江镇,抛锚停泊江心,准备抡劫物资继续南逃。副政委刘日亮接区委派员送来的情报和三大队哨兵报告的敌情,即下令大队长周夏杰、教导员陈清和立即率部队向敌人进攻。于是部队在灵溪埠至第四码头一段江边组织火力,进行反击。中队长张志源亲率战士将机枪架在屋顶上,居高临下,猛烈的枪弹像火龙一样向敌船射去,这时新兵队在下埠一线组织火力射击。已上岸的六、七十名敌人被我部缴械,集中在一个庙里等待处理。江中的敌人机帆船一面还击一面起锚由江心向南岸方岩退去,又遭到县新兵队的射击,敌船处在两面火力夹攻中。这时,我军发动强大政治攻势,齐声高喊:“缴枪不杀!”这样对持约三、四十分钟,当敌团长叶圣尘和永嘉戡乱大队长陈凌书带一个班士兵乘救生船逃跑后,船佬大又被我军击毙,敌船停止移动,停止了还击,挂出白色标志,表示愿意放下武器投降。于是我军用小舢板接船上一百多名士兵上岸,并运上了全部武器弹药。
  这次战斗,在我一支队三大队指战员英勇作战和平阳县新兵队有力配合下,从开始到结束约一个余小时,共俘残敌二百余名,缴获轻机枪2挺、火箭筒3只、炮弹12枚、美式自动步枪16支、美式三0步枪130余支,子弹12000余发,机帆船1艘。第二天,区委书记黄庆生组织力量,处理和遣散了了俘虏,我部清理好缴获的枪支弹药,全部装船送到平阳县城。
  午后,鳌江人民自动集合起来欢送我们。我军从永平堂出发,绕鳌江镇一周,群众欢呼致敬!指战员频频向父老乡亲们挥手告别,回军平阳县城。
  上述情况,原第一支队副政委刘日亮、大队长周夏杰、教导员陈清和、安邦、杨谟等都曾撰文介绍。原鳌江区委书记黄庆生、委员陈亦钏、干部范德雯亦有专题文章分别在《平阳党史资料》1986年第三期、《平阳文史资料》第4、7辑中登载。
  但是,郑子雄同志在“谈谈平阳与鳌江的解放”一文中却说:“第一支队在鳌江参加歼灭新兵团叛逃的战斗是12日,”“是前往福鼎途经鳌江遇上的,”《平阳文史资料》第七辑第13-15页。这个说法不对。
  首先时间上不准。第一支队进军并驻扎鳌江是13日,歼敌在13日夜11-12点钟,并非12日,12日我军正进军平阳,解放平阳县城,是夜驻旧县政府礼堂。
  第二,这次是执行纵队司令部解放瑞安、平阳任务而来,平阳县委是清楚的(见本文第三个问题回忆文章摘要中之第3节:“平阳县委付书记郑志偶对黄庆生的谈话”)而第一支队配合21军189团经平阳去解放福鼎和柘荣是6月9日,没有经过鳌江镇,只是7月中旬奉令回师温州时经过鳌江镇,未曾在该镇宿夜。这时距鳌江歼灭新兵团战斗已二个多月。
  郑子雄同志还说鳌江歼灭新兵团叛逃战斗的主要部队是平阳县新兵队,敌人投降时,新兵队用小舢板将武器弹药运上岸,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缴了大部武器弹药后,继续向福鼎县前进。这也不符合事实,其实用小舢板运投降士兵和武器弹药上岸的主要是第一支队第三大队。当然平阳县新兵队也参加了这工作,但不是主要作用。更没有第一支队收缴了县新兵队从敌船中运上岸的武器弹药的事,其实在缴获武器弹药后先让新兵队武装起来,其余运送平阳县城。
  (上述两文经原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领导刘日亮、徐炳全、李振华三同志审阅)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收录了《省政协专家调査组来平活动二三事》、《民主党派在平阳发展的回忆》、《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总支简况》、《平阳“九三”在前进》、《平阳民革十一年》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夏杰
责任者
陈清和
责任者
安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