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马星野的师生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15
颗粒名称: 朱自清与马星野的师生情
分类号: G645
页数: 5
页码: 167-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马星野是朱自清在温州十中的学生,朱自清对其才华赞赏有加。两人师生情谊深厚,朱自清曾赠墨宝给马星野。抗战期间,虽联系减少,但胜利后两人关系恢复,朱自清对教学和写作的热忱令马星野感动。
关键词: 平阳县 师生情谊 教学写作

内容

马星野是我的堂兄。他的老家一度住在昆阳西门担水巷,与荫泽巷我家近在咫尺。我小时经常随父母来到他家,看到大厅中堂悬挂着一幅墨宝,经询诸长辈,得知这是星野哥中学时代一位著名老师亲笔书赠的纪念品。当时我还属童稚之年,既不谙这幅墨宝的内容;也不知作者是谁?也就意识不到它的珍贵价值。
  中学时代,我从国文课中读到朱自清的典范名篇《绿》,后来又读到温州著名文人赵瑞雯《怀念朱自清先生》一诗中记有:
  “辛勤教学到中山,踪迹书成传世间。
  梅雨潭深凝碧绿,春风坐暖化愚顽。
  海棠夜黯帘初卷,白漈泉飞练一弯。”
  诗中第一句指朱自清于1922-1923年执教于浙江十中,(即温州中学,中山即十中);第三、四两句述及《绿》的诞生和作者怀念恩师之情;第五句指朱氏名篇《温州的踪迹》文中有《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之句,曾由温籍名画家马孟容配以国画,成为传世珍品;第六句则指1924年春假朱自清率学生郊游瓯江北岸白水漈之事。
  马星野于20年代初就读于浙江十中,朱自清刚好担任他的国文课和级任导师,朱自清发现马星野头角早露,才华横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学生。特别对他的作文赞赏备至,曾兴奋地在他的一篇作文后面引用了李义山“何事荆台十万家,独教宋玉擅才华”的名句,将马星野比作战国时的才子宋玉,从此另眼相看,奖掖倍加。
  这次春游白水漈时,马星野因眷念父母,利用假期回平阳探亲,没有随朱老师和同学们同游,朱自清很为惋惜,回校后特地写了《白水漈》一文,希望通过此文使马星野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欣赏到白水漈的美好风光。此文除载之梨枣外,并亲笔书写馈赠,殷殷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怪不得星野家人视为珍宝,将它裱装后悬于中堂,以示纪念。
  朱自清在温州十中执教只有三个学期,可他利用课余时间写下了不少散文名篇,给温州人民留下的影响却巨大而深远。现在温州一中的《校歌》就是他当年的手笔。由于他的散文作品誉满全国,1925年他年仅27岁时,便应聘担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职。事隔六十年后,马星野在台湾还回忆起当年春草池塘师生恩情,曾托家乡亲友查询当年朱老师的那幅墨宝,可惜几经沧桑,早已荡然无存。他曾与夫人辜祖文设想,拟请当代书法家予以补写,以供永远留念,最后有否实现,不得而知。不过1980年9月马星野在台湾《中华日报》以《春风和气朱自清》为题,却具体地追忆了这一往事,并且深情地说:“朱自清先生的春风和气霁月光风的风度,温良恭俭让的和平神态,永远使我毕生难忘”,“一年半时间,朱先生给我的启示太多了。他是一个绝对纯洁的人,对于文学,他把全生命灌注在里面;对于青年学生,全心全力教导。每逢他发现美好的文章,必与我们共同欣赏……他是当时名满全国的新文学家,他那细致的、深入的笔触与幽远的、高深的意境,为当时新文学家所共佩”。又说:“春草池这一年半的师生情谊,至今永不能忘。朱老师虽然人很矮小,害羞,没有很引人注意的才子气或英雄气,但他是一块美玉。他的一句诗、一夕话,都有值得长久回味的价值。”
  1928年马星野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党校,乘罗家伦升调为清华大学校长时,随罗进清华任校长室秘书,负责清华校刊编辑。这时朱自清已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住在清华园南院。昔日师生有幸重逢于北国,欢欣之情可想而知。从此课余饭后,马星野常到朱自清家作客。朱氏夫妇热情接待,视如亲人。朱老师每当发现有奇文妙句或个人有新作时,也不忘邀请马星野来到寓所品茗共聚,欣赏、推敲词句,交流心声。师生感情进一步得到发展。
  抗战军兴,朱自清随清华辗转西南各地。马星野自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回国后,任中政校新闻系主任兼中宣部新闻事业处处长。这段时间,师生联系较少。直至抗战胜利,马星野回南京首任中央日报社社长,朱自清则从西南回北京继续执教于清华大学,生活稍有安定,就鱼雁常通,互倾离情。这时候,朱自清已积劳成疾,身体日见衰弱。马星野写信慰问,劝他应以健康为重,休息一段时间。但朱自清却仍然孜孜不倦致力教学和写作,曾在一封回信中说:“但愿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表达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工作精神,使马星野深受感动。
  朱自清元配夫人武钟谦女士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一生为家务所累,长期患有肺病,不幸中年早逝,留下6个子女。朱自清曾写了《给亡妇》一文为她悼念。马星野读了此文后说:“有人比之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同垂不朽。但是《给亡妇》中的感情悲戚哀痛,似乎比韩文更深了一层”。
  朱自清丧偶后,续弦陈竹隐女士照料着食指浩繁的家庭,艰苦度日。次子朱闰生由于受到母亲肺病的传染,体质孱弱。中学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决定辍学就业,但这时候社会失业问题严重,一时难以解决。朱自清写信给马星野后,马星野很快将他安排进中央日报社工作。他对闰生关怀备至,每天深夜往编辑部审阅报纸大样时,总顺便绕道探望。有一次,看到闰生患有小恙,十分着急,特地邀大夫诊治。马星野这种爱屋及乌之情,深为周围之人所感动。
  1948年,朱自清的胃疾到了无法医治的程度,这位年仅51岁的天才文学家,于8月6日突然胃部剧痛,送到北京大学附属医院,虽经尽力抢救,开刀割胃,但病势严重,回天乏术,终于8月12日离开人世。
  马星野在南京接到噩耗,悲恸逾恒。漏夜写成《哭朱自清先生》一文,翌日与新闻同时见报,并偕胡适、罗家伧、段锡朋等联名在南京发起召开朱自清追悼会。
  追悼那天,南京文化堂凄风苦雨。朱先生的朋友、学生、读者们都到了。胡适在报告朱先生的生平中说:“朱自清是我初到北大哲学系时候的学生。他很宁静,不爱活动,但是与他认识的人都很喜欢他做朋友。是一位善良而可爱的人。”
  1949年马星野随中央日报社迁移台湾后,曾任台湾当局驻巴拿马大使五年,1964年返台后,任中央通讯社社长及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他驰聘新闻界四十多年,誉满海内外,桃李满天下,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中学时代的恩师朱自清。1980年9月28日,他在台湾《中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春风和气朱自清——怀念我的中学老师》一文中,说自己以有他这位老师为荣。行文生动细腻,情真意切,充分反映了深厚的师生之谊。
  1987年台湾与大陆交往日渐密切后,朱自清的一位老友周锦自大陆探亲返台,带来朱自清家属的讯息,提到朱自清的续弦陈竹隐女士已双目失明,全家早已迁离了《荷塘月色》中写到的那个旧居,现由女儿朱隽荐照顾她的生活;最小的儿子朱乔森正在整理、编辑《朱自清文集》,还准备写《朱自清传》(据报载该文集与传记均已于去年朱自清诞辰100周年、逝世50周年时出版)。当时马星野听了,既兴奋又慨叹,当即取出两笔钱,一笔给朱师母;一笔给朱乔森作为搜集他父亲资料之资,面托周锦设法带往大陆。
  席间,周、马二人谈起当年朱、马师生感情时,马星野热泪盈眶,深情地说:“我能有今天,都是朱先生给的!”周锦安慰他说:“如果你不是一个有出息的好学生,朱先生会那么照顾你吗?”
  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马星野一生所以取得卓越成就,离不开朱自清的慧眼识才和悉心栽培。而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马星野成名之后也没有一日忘记老师的恩情。
  马星野生于1909年9月13日,今年是他诞辰90周年。朱自清生于1898年,去年是他诞辰100周年。两位先哲都已远离人世,而他俩师生之间的感情却受到家乡人民的长期传诵。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收录了《省政协专家调査组来平活动二三事》、《民主党派在平阳发展的回忆》、《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总支简况》、《平阳“九三”在前进》、《平阳民革十一年》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允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