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大山的炽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12
颗粒名称: 献给大山的炽爱
并列题名: 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带头人钟维标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政协委员、畲族青年钟维标创办矮垅坑茶场,通过努力将荒废茶园发展成名优茶基地,带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荣获多项荣誉。他不断创新、扩大规模,致力于让朝阳茶香飘更远。
关键词: 平阳县 少数民族 脱贫致富

内容

第十一届平阳县政协委员、常委、畲族青年钟维标,他确是一个不平常的大山儿子——1998年被国家民委、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第二次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人物”。1995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脱贫致富的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县“十佳青年”,1996年他负责的茶场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
  朝阳乡矮垅坑村地处平阳边远的西南山区,海拔450多米,全村总人口650多人,其中畲族400多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出生畲族家庭的钟维标,高中毕业后,当年即到乡中心校任代课教师,后担任校教导主任。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山区发展名优茶能致富的信息,于是起了承包矮垅坑村荒芜多年茶园的念头。主意一定,他毅然辞去了校教导主任的职务,于1993年春,他与8户村民以股份制形式承包了村农场土地。这一年的秋天,冷清多年的荒芜地沸腾热闹了。钟维标带领妻子和其他承包户的男女老少,举锄挥锹,开始了垦荒。当时办场需要垫底资金5万元,每人要集资5000元,村民们的经济非常拮据,承包户又拿不出全部集资资金,钟维标与妻子商量将原准备用于建房的3万元钱先拿出来作为办场的启动资金。当年就种下名优茶50亩,相继1994年又种下“平阳特早”、“龙井43号”等6种优质茶100多亩。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为了早出名优茶,钟维标日日夜夜象守候孩子似的住在茶场,顶烈日,冒酷暑,为茶苗翻土,锄草,施肥,剪枝。为了掌握技术,一是常到县农业部门请教茶苗管理和茶叶的加工技术,还派人到水头名茶开发场拜师学艺,学习名茶制作技术;二是在95年带领村里6位青年参加县茶叶栽培、管理、加工培训班,并取得县府颁发的茶叶种植加工的绿色证书,为发展茶叶生产培养一批骨干;三是把杭州、新昌等地名茶加工师傅以每月3000元的高薪请上山实地传授技术。同时他还三天两头外出取经,福建、福鼎、苍南、五凤乡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而那条崎岖的山路上,更是洒下了他无数的汗水。1997年他自己又剪插掊育了一批茶苗,全村又为农户种下了80多亩的名优茶叶。
  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钟维标等人创办的矮垅坑茶场已发展名优茶170多亩。但他始终觉得不足,经过努力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县民族部门的支持下,又投资20万元,兴建了一座150平方米,年加工1000担大宗茶和名茶的加工厂。建成后的茶(厂)场第一年产值20多万元,到1998年达35万元。几年来上交积累1万来元。在他带动和影响下,朝阳乡掀起了一个种植和加工名优茶的热潮。全乡改造老茶园800多亩,种植名优茶400多亩。1996年全乡就茶叶一宗就收入80万元,其中矮垅坑村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从92年不到300元,98年增加到1900元。
  茶场(厂)建成后,收入年年在增长,山民们得到了经济效益,但钟维标并不满足目前的现状,1999年夏天又新开垦茶园50亩。他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打出自己的名牌,经向工商部门申请,把朝阳的特早香茶注册了“云关”牌商标,现已芳名远扬。99年春“云关”牌特早香茶在市场上畅销,每公斤达200元,最高达600元。钟维标的下一个目标是再扩大生产规模,再上档次,让朝阳的茶香飘得更远、更香、更浓。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收录了《省政协专家调査组来平活动二三事》、《民主党派在平阳发展的回忆》、《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总支简况》、《平阳“九三”在前进》、《平阳民革十一年》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雷大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