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工商联工作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03
颗粒名称: 县工商联工作回顾
分类号: D665.9
页数: 11
页码: 100-1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是工商业者的人民团体,自建国初期至今,历经多届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历史阶段,工商联积极参与拥军优属、民主评税和爱国护税、重估财产等重大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平阳县 工商业联合会 历史发展

内容

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是各类工商业者联合组成的人民团体。五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发挥着积极和有益的作用。
  一、组织概况
  平阳解放后,城关、鳌江、水头、宜山、金乡、灵溪、矾山等主要集镇工商界,先后建立了商民联合会(简称商联会),各设主任、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组成。1950年下半年,县人民政府工商科派员到主要集镇,帮助成立工商业联合会筹委会〔简称工商联(筹)〕。全县建立工商联筹委会的集镇有:鳌江、城关、宜山、钱库、金乡、水头、腾蛟、矾山、马站、灵溪、桥墩、麻步等12个镇;在山门、卢浦、湖前等地建立小组。在全县大小43个集镇中,私营工商业户在250户以上的有城关、鳌江、水头、金乡、宜山等五个镇,250户以下至100户的有麻步、腾蛟、灵溪、桥墩、钱库、马站、矾山等七个镇,100户以下的为农村小集镇。商业以鳌江为中心,工业以矾山为重点。
  1954年8月,举行全县工商界代表会议,建立平阳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简称工商联(筹)〕;主任蔺德甫,副主任张连生、程崇式。尔后,设立鳌江、城关、宜山、金乡、水头、矾山、灵溪分会;钱库、腾蛟、桥墩、马站、麻步等设办事处;山门、湖前、芦浦、下关等设工商小组。各分会成立筹委会,设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若干人,成立办事机构,招聘办事人员;办事人员最多的鳌江分会有十多位同志,其他分会二至三人;各地工商联(筹)机关工作人员最多时共有68人。员工工资由各地会费收入开支,主委、副主委、秘书长按工商联组织章程分工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同业分会是各地工商联的基础组织。在成立工商联之前,先把各行各业的同业分会组建起来,它发挥着自我制约、自我教育、互相监督、共同合作的作用。各地比较相同的同业公会有:棉布、百货、医药、南北货、粮食、花纱、苎麻、烟什、纺织、水产、酿造等;手工业有:成衣、铁器、制绳、鞋业、理发等(以后划归劳动者协会)。同业公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主持同业公会工作,同业公会的正、副主任一般都是工商联执委。同业公会组织一直延伸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全国工商联八大上致词时,仍然强调新时期还需发挥同业公会的作用。
  1956年10月,召开平阳县第一届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一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委、程崇式;副主委:张和光、王德荣、白希平、刘鸿渐(公方代表兼任秘书长)、张连生(公方代表),常务委员等37人。
  1962年3月,举行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第二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任:程崇式;副主任:王德荣、张和光、白希平、徐逸仙、刘鸿渐(公方代表)、苏志麟(公方代表);秘书长:陈崇贵;副秘书长:金可立。
  1987年4月份举行第三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第三届工商联执行委员会。主任:王德荣;副主任:张和光;秘书长:董怀良。
  1992年4月举行第四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第四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名誉会长:王德荣;会长:周青疆;副会长:翁安义、郑卫东、邱祖林;秘书长:郑宪财。
  1997年1月举行第五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第五届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会。名誉会长:王德荣;会长:周青疆;副会长:李仁义、郑卫东、翁安义、李作虎、柳上淡、钱云章、郑知行、王岳言、方培敏、林瑞锵、章立成、练祖绸;秘书长:郑宪财。
  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活动
  1、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面对平阳解放初期的种种困难,1949年下半年各地商联会即发动委员捐献棉衣,支援解放军南下,并筹募优抚经费,支持有志青年参军;帮助烈军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逢年过节慰问部队。金乡镇工商界集资三千元,其中有一户归侨工商业主出资八百元,在金乡办一所烈军属渔网工场(后经公私合营为该镇一水产企业),专门安排有困难的烈军属进厂做工。
  2、民主评税,爱国护税
  解放初期,国家税收主要是工商税。开始,每月税收都靠工商界组织开大会进行动员,发动行业集体缴税,这种办法很受税务部门欢迎。以后又为了解决各户税负畸轻畸重现象,工商界组织成立了税负联评委员会,每月对各种行业的税负进行民主评议。因各个行业的纳税户对自己行业各户的情况最清楚,经过自报评议,既符税务机关的要求,又使纳税户感到满意。这在公私合营前,工商界组织对完成国家工商税收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
  3、重估财产
  1951年3月,政府派工作组对所有工商业户进行一次财产重估。做法是先由各工商户自己申报企业的固定资产(营业用房、生产设备和厂房)和流动资金,后划定哪些营业和生产用房属企业所有。这次的核定就作为土改时征改收的标准及公私合营时清产核资的依据。在流动资金方面,还发动一些工商业户增资。此项工作因关系到每位工商业者切身利益问题,思想斗争比较激烈,工商组织在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和帮助政策处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私营工商业重估财产工作至6月底顺利结束,查清全县工商业者2919户,资本169.4万元;其中商业2832户,资本165.82万元。
  4、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举国上下发动支援抗美援朝活动。全县工商界为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在平阳天主堂召开全县工商界代表会议。会上各镇工商界代表倡议发起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情绪十分高涨。会议决定全县工商界捐献一架飞机(计旧币15亿元)。矾山工商界认购了半架,其余由鳌江、金乡、城关、宜山、水头、钱库、灵溪、腾蛟、桥墩等地分头认购。各地工商组织接受任务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家认识到抗美援朝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各行业以“挑战”形式踊跃申报认购数字,结果全县认购数字超过了壹架飞机的金额,居温州地区(除温州市区外)各县之首。
  5、两次认购公债
  第一次,1950年底推销胜利公债。当时解放不久,国家财政困难,工商业正在逐步恢复时期,这次推销任务十分艰巨,但又必须完成。开始推销时比较棘手,以后采取发动认购户自愿认购,动员各方力量帮助,终于完成了第一次推销任务。第二次是在1953年,推销折实公债。这次公债推销因借鉴上次工作的经验,发动充分,很快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6、做好物资交流工作
  建国时期,工商业处在一片萧条之中,我县土特产明矾、茶叶、红糖、土碗、生猪、土纸等销不出去,外地的商品运不进来,造成工业品短缺,购销渠道不畅。温州地委、政府于1951年4月采取一系列措施,举办各级物资交流会、展览会。温州地区、平阳县都成立了物资交流指导委员会(设办公机构),指导本地区物资交流。平阳县各集镇由工商联牵头,举行物资交流大会。1952年9月8日至10日,鳌江举行物资交流大会,上海、台州、海门、温州等地工商界代表383人入场交易,三天成交额45万元。接着,城关、腾蛟、宜山、金乡、马站、桥墩、水头、矾山等区镇都举办一次交流会,参加455733人次,购销总额587706元。同时,又几次组织由各镇代表参加的物资交流代表团,参加温州地区、浙江省、华东区等物资交流大会。平阳各主要集镇的工商组织,如金乡镇、水头镇成立了土特产运销机构,鳌江成立了规模较大的土特产公司。同时,又指令性给各级工商组织分担任务,收购红糖、土碗等土特产运销到外地。经二、三年的多次物资交流活动,疏通了货源渠道,调剂了商品余缺,活跃了域乡市场。
  7、调解劳资纠纷
  解放初期,党对私营经济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但此时私营企业经营很不景气,困难较多,一些企业时有停业或要求解雇职工,或遇有关工人福利问题等,故此经常产生矛盾。因此由工会和工商组织组成劳资协商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劳资纠纷。通过协商,既有利于发展生产,又保护了工人的长远利益。
  8、推动地方公益事业
  ①建造人民大会堂
  1954年8月县工商联筹委会刚成立不久,即在一次执委会上提出建造人民大会堂一事。
  解放后,全县大小会议频繁,而县府旧礼堂只能容纳400来人,舞台小,设备陈旧。一所旧戏院同样设备陈旧,且不安全,如遇到较大型的会议和活动就缺乏场所。因此县府领导和工商联协商,是否兴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大会堂,以解决当时的各种活动需要。工商联执委经过研究,决定当年开始设计施工,并动员城关工商业者投入义务劳动。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一座占地1200多平方米的人民大会堂落成,外观气势宏伟,内设1200多座,舞台广阔,硃柱画梁,在当时来说可算壮观。除开会外,还起了影剧院的作用(因当时县城没有影剧院)。大会堂前面办公楼,作为县政协、县工商联的办公用房。在兴建过程中,县委书记朱廉同志非常关注,经常来察看并提出意见。大会堂造价当时人民币2.8亿元,全部由工商联出资。
  ②筹资创办民办东风中学
  为解决小学毕业生升中学难的问题,县工商联于反右斗争前筹集经费,在半山庵创办了(民办)东风中学,当年招收学生200名。后根据上级的紧缩精神,东风中学停办,学生并入平阳一中。
  9、宣传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一化三改造”。这在工商界引起很大震动,也一度产生思想混乱,不少工商业者担心自己要象地主一样被消灭,而一些中小工商户又恐怕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买不到票,过不了渡”。为此,各地工商联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学习过渡进期总路线。部分镇还组织会员进行半脱产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发展史、解放前资本主义工商业史。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一批新的积极分子。
  10、协助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11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邀集民建在京中委和全国工商联执委,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会上毛主席作了“认清形势社会发展规划,掌握自己命运,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指示。会后,毛主席指示在全国、省、市、县迅速得到贯彻。在各行各业积极分子推动下,工商业以行业为单位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申请。到1956年底,全县参加公私合营的有矾山矾矿等45家,私方人员176人;鳌江、城关、水头、宜山、金乡、钱库、灵溪、马站、麻步、腾蛟、桥墩等镇,参加公私合营的私方人员有1226人;其中供销系统598人、商业系统356人、粮食系统43人、工业系统226人、交通系统3人。
  公私合营后,原工商业者被任命为正、副厂长的15人,商业正、副经理的31人,工业车间正、副主任的4人,门市部正、副主任7人。矾山矾矿公私合营安排为矾矿公司副经理的4人、副科长2人、管理员20人;安排为厂长的1人、副厂长和生产管理人员23人;这些安排人员都由县人民政府任命。清产核资核定的资金较多的有矾矿郑宗瑾5.1万元,刘彦珍3.7万元,程崇式2.6万元,庄琴1.8万元。全县(除矾山外)资金在万元以上的有工业、商业各1户;资金在4000元至1万元的有10户;2000元至4000元的有47户;1000元至2000元的有117户;1000元以下的有971户;无资金(包括倒挂户)的79户。
  公私合营后,工商联继续加强对原工商业者的思想教育。当时有些原工商业者还存在着作客思想,缺乏主人翁态度,与公方代表共事,怀有自卑感,在工作上缩手缩脚,反右、整风运动更是心有余悸。针对当时情况,党的各级领导及时抓好思想教育。省级举办政校,市级举办工商界学习班,连续几年对工商界代表人物和骨干分子进行轮训。我县每期参加省政校学习的有1-3人,参加市学习班的有二、三十人,每期学习二、三个月;学习内容主要是国内外形势、政治理论、统战理论、哲学等课程;参加学习的人员都进行思想总结。各地工商联根据每个时期的形势、任务,组织有系统地学习,学习采用和风细雨的方法、“三自方针”(自已摆思想认识问题,自己梳辫子,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各级学习,使广大原工商业者受到了很大教育,坚定了“听、跟、走”(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11、在十年动乱期间经受了考验
  十年动乱中,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原工商业者受到冲击。但是,原工商业者在当时无政府主义状态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有的还成为企业中的中坚力量。如鳌江中百公司门市部,原有员工三、四十人,大都卷入这场运动,其中只有10名原工商业者,守住几个柜组,确保门市部经营管理有条不紊地运行,得到该公司负责人的好评,他说:“说句心里话,门市部的局面全靠10位私方人员来支撑。所有原工商业者在十年动乱中,都能做到坚守岗位、廉洁奉公、兢兢业业,是企业中的稳定因素;十年中,全体受过教育的工商业者基本上没有犯过错误。
  12、进行“三小区别”
  197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79)84号文件,把原来带进公私合营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叫“三小”)从原工商业者中区别开来,恢复其劳动者身份。经全面调查核实,按照每人的资金、雇工等情况,对照有关政策,从原来的参加公私合营的1226人中,区别出963名作为“三小”对待(占78.5%),其中小商593人、小贩112人、小手工业者85人、小业主161人、职工12人。区别出来人员中仍然在职的378人,已退休的260人,退职5人,请长假9人,亡故136人,下放农村的56人,下放合作单位112人(当时可允许回全民单位),请洗和劳改4人,其他3人。区别工作确定后由县人民政府发文,向本人宣布,今后作为劳动人民范畴对待,他们的成分也随之改为干部和职工。尔后,中共中央又下发(79)95号文件,宣传将原来定为资本家的帽子摘掉,承认其正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样,就使大批的人原被压抑的积极性被调动和发挥了出来,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13、恢复工商联活动
  文革开始后,工商联被迫停止活动,原有工商联干部全部分流到各单位,人民大会堂、龙河老工商联、大岩上城关工商联、鳌江工商联等工商联房产,分别被各单位占用。一直到1979年县委统战部恢复,逐步落实统战政策,原工商业者列为十大统战对象之一,才受到重视。1979年底开始落实中央(79)84号文件,进行“三小”区别,以此为锲机,工商联活动逐步启动。接着省、市政协视察组来平,原工商联负责人反映原工商联房产被占、原工商业者被整、定息被扣等情况,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1982年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后建立了工商工作组,工商界以此为依托,开展一些咨询活动,为恢复工商联奠定基础。
  1986年省工商联提出在全省23个县先恢复工商联组织。3月5日,召开县工商联二届执委和筹备小组会议,正式决定恢复县工商联活动。是年12月,县委同意批转工商联《关于发展新会员的报告》,并成立了换届领导小组。
  1987年召开平阳县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执委会。自本届开始吸收非公有制企业入会,并在城关组建医药同业公会为试点,实行行业自治。
  1992年4月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执委会,本届执委会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主体。为适应新时期的工商联工作,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县委还设立了工商联党组,加强对这方面的领导。
  14、积极参政议政
  工商联参政议政由来已久。早在1949年10月召开的平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11个集镇都各有1名工商界代表,城关和鳌江还多一、二名,它的常务委员会有2名工商界代表。以后的县人民委员会也有2名工商界代表参加。1954年起召开的各届人民代表大会(到文革前止),11个集镇每镇有1名代表参加(鳌江有3名)。1956年开始的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工商界委员有23名(委员总数78名),第二届19名(委员总数95名),第三届21名(委员总数101名),第四届22名(委员总数101名),第五届22名(委员总数102名);第一至第五届县政协专职副主席1名;人大常委会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副主任1名。历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工商界人士都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参政议政,为平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开展社会服务,受到党政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建国五十年来,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在中共平阳县委的领导下,在县委统战部的具体帮助下,团结全县工商业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县工商联将继续继承和发扬工商联的光荣传统,在中共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开创新局面,创建新业绩,跨向新世纪,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新贡献。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收录了《省政协专家调査组来平活动二三事》、《民主党派在平阳发展的回忆》、《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总支简况》、《平阳“九三”在前进》、《平阳民革十一年》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德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