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工商团体史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102
颗粒名称: 平阳县工商团体史料
分类号: D665.9
页数: 8
页码: 92-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商会自清末设立至民国,历经改组与发展,成为代表商人利益的机构,下辖多个行业公会,并在建国后继续发挥作用。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则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经历了组织沿革,并在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活动,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促进了平阳县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平阳县 工商业联合会 历史沿革

内容

一、平阳县商会
  (一)县商会组织概况
  民国《平阳县志》载:“清宣统二年,遵农工商部章程,设立平阳商务分会,隶宁波商务总会。初设总理一人,会董若干人。民国四年,遵农商部公布商会法,改组为平阳商务分会事务所,设会长、副会长、会董、特别会董诸职。又设分事所于鳌江,就区内会董公推董事长一人执行之……其商事公断处附设会内,特设处长一人及评议。调查各员组织之”。民国22年(1933),改名为平阳县商会。会址原在县城北门考棚,后迁西坑路乡贤祠内。民国34年(1945),县商会下辖:矾商、土布、木商、国药、南北货、鞋商、豆腐业、制服、屠宰、旅店、纸伞、印刷、卷菸、绸布、碾米等十五个行业同业公会。灵溪、水头、鳌江、宜山、钱库、金乡、霞关等八个区镇均有商会组织,亦有若干同业公会为其基层组织。县商会与各区镇商会没有隶属关系,但其会员如有商务纠纷需要县商会帮助时,可请县商会出面交涉。县商会首任会长陈锡琛(筱诧)。继由姜会明(筱樵),陈子霖(钝羽)、方湘甫(穑夫)、金翼云、陆量方等人先后担任;民国36年起,由祝羽觞为会长至解放。
  据民国《平阳县政府三十五年八月至三十六年十月份工作报告》记:全县“商会2396人”。据《平阳县政情调查表》统计:“民国卅七年度登记:全县商号978家,资本5362180000元”。
  (二)县商会的主要职能是:代表商人的合法利益;办理工商户开业,歇业申报手续;协调各业之间税务负担和捐款摊派;评议市场物价;为会员出县购销商品出具身份证明;调解同业之间的商务纠纷等。其经费来源为收取商会捐(会员费)和向运销土特产过境的批发商收取特别捐。
  二、平阳县工商业联合会
  (一)组织沿革
  建国初期,城关、鳌江、宜山、金乡、水头、灵溪、矾山等主要集镇的工商界,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先后成立了商民联合会(简称商联会)。1950年下半年开始,县人民政府工商科派员到城关、鳌江、宜山、钱库、金乡、麻步、水头、凤卧、腾蛟、鹤溪、凤巢、山门、灵溪、萧江、渎浦、藻溪、桥墩、矾山、马站等十九个镇(乡),配合当地政府,以商联会为基础,建立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4年7月7日,县工商科召开主要集镇工商界代表座谈会。决定建立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筹备处。8月,举行全县工商界代表会议,成立县工商联筹备委员会。之后,即对各镇(乡)工商联筹委会进行整顿。到1955年底,先后建立了县工商联所属城关、鳌江、宜山、金乡、水头、灵溪、矾山七个镇分会和钱库、桥墩、马站、麻步、腾蛟五个办事处,以及山门、顺溪、江屿、鹤溪、凤卧、莒溪、渎浦、沪山、灵江、萧江、芦浦、湖前、藻溪、赤溪、霞关十五个工商小组。1956年10月24日,召开县工商联首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主任1人、副主任5人、秘书长1人、常务委员9人、执行委员21人,共37人组成的领导班子,正式成立了平阳县工商联。程崇式当选为主任。1962年3月,县工商联举行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更选第二届执行委员会,成员由37位委员组成,设主任1人,副主任6人、秘书长1人、常委9人、执委20人(其中1人兼副秘书长),程崇式仍选为主任。1966年至198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它原因,县工商及其基层组织被迫停止一切活动。
  1986年2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指示重新恢复平阳县工商联组织及其活动。3月5日,召开县工商联二届执委和筹备小组会议,正式决定恢复县工商联工作活动。12月,县委同意批转县工商联、《关于发展新会员的报告》,并成立了工商联换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工作,全县重新登记的老会员159名;吸收多种经济成分的首届新会员156名(新老会员合计315名)。在此基础上,经各地协商推荐产生并经县工商联二届执委扩大会议审议。决定了县工商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为135名,特邀代表5名,合计140名。1987年4月9日至11日,举行县工商联三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工商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26名(暂缺三名);并从中选出主任1人,副主任1人,秘书长1人,常委11人。王德荣当选为主任。
  (二)历史作用
  工商联是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团体。根据宪法、代表工商业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推动工商业者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贡献力量。
  1、在建国后恢复国民经济时期,各镇工商联在推动工商业者恢复生产、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繁荣经济和教育、组织会员支援抗美援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1)为了响应中央“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的号召,解决当时平阳土特产运销困难,动员工商界集资筹建平阳土特产公司,积极推销本县如红糖、土碗等土特产品;推动和组织工商业者积极参加各级物资交流会。如1952年,组织工商界代表参加温州地区、浙江省、华东区等各级物资交流会。以及参加本县各区镇举行的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据平阳县物资交流委员会报告:鳌江等八个集镇物资交流成交总额10390790000元(旧人民币)中,其经营比重为:另售市场,私营工商企业占66.59%;收购市场,私营占36.64%;小宗批发,私营占91%。(2)发动工商界积极投入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全县工商界共购人民胜利折实公债22898分(折合旧人民币113151000元),超额完成认购任务;捐献飞机一架(折合旧人民币1500000000元);为了“拥军优属”,鳌江镇工商界筹募63500000元资金创办“六一麻织厂”,金乡镇工商联筹资30000000元创办烈军属网线工厂,帮助当地烈军属解决困难。(3)协助政府税收工作,各镇工商联都建立了工商业税联评委员会和纳税辅导组,对协调税收负担,督促按期纳税,起了积极作用。(4)各基层工商联密切配合当地政府和工会,协商解决私营工商企业的劳资纠纷问题。
  2、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商联宣传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改造私营工商业的方针政策,团结教育会员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止,全县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手工业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私营商业企业共8372户(10357人),分别改造为:直接过渡(国营)36户(141人),占0.41%;公私合营商店60个,278户(742人),占3.32%;合作商店207个,1960户(2480人),占23.41%;合作小组313组,2975户(3795人),占35.54%;经销、代销商店和个体经营户2687户(3285人),占32.11%;转业从事其它工作的436户(514人),占5.21%。通过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私营工商业者中,担任公私合营企业厂长、经理(包括矾山明矾公司科长以上)共102人。1964年,担任县五届人民代表和县政协四届委员的工商界人士共有36人。
  从1954年至1958年,全县工商界共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2.8万元,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此外,在各个不同时期,工商联按照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定期报表内容,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回报工作,为决策机关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资料。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工商联又教育推动会员发挥经营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专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新的成绩。(1)、培养骨干。改造高潮后,县工商联曾先后四次报送工商界主要骨干6人参加省政协政治学习班脱产学习;两次组织骨干分子共80多人,参加温州地区工商界政治学习班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学习,工商联骨干分子在各个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2)组织工商界进行经常性的业余政治学习,按行业(或企业)编组,学习各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和任务。(3)发动会员在服务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发挥才能。县工商联于1957年7月间,召开全县工商界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到会全体代表,还向全县工商界发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竞赛劳动运动的《倡议书》。1959年6月,县工商联召开执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工商联二届代表大会精神,作出了《关于动员和帮助全县工商界立即投入增产节约运动,积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议》。8月上旬,县工商联利用鳌江和矾山两镇工商界挂钩竞赛互相检查的机会,在鳌江召开各基层工商联主任会议,交流推广挂钩竞赛的工作经验。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工商业者的服务积极性。到11月底,据鳌江等十个镇统计。工商业者共提出合理化建议354件;改进各种生产工具382件;试制各种新产品428项。同时,在改善服务态度方面,开展优良服务运动,评出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243人。(4)在推动工商业者积极服务和继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同时,帮助工商业者搞好公私共事关系。(5)加强对工商业者家属的教育工作。1962年3月,县工商联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经到会24名家属代表的民主选举,成立了平阳县工商界家属工作委员会,委员9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其主要任务是:发扬增产节约、勤俭持家、自立更生的精神,教育工商界家属安排好生活,克服困难,推动男人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关心工商业者生活福利。在国家暂时困难情况下,县工商联于1962年3月召开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成立了“平阳县工商界生活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从工商业者的定息中,提取百分之十集中起来作为工商业者生活互助会基金。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工商业者进行生活困难补助。到1962年底,共支出补助金额4317元,补助对象369人。同时,省工商联于1962年下半年拨给平阳工商界生活互助金管理委员会人民币2470元,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门帮助解决工商业者中等待安置、已经退休、批准请长假和因家属被精简回家而生活发生困难者的暂时困难。自1962年下半年起至1963年九月份止,上述“四种人”中受补助者计70人,补助金额共914元。1962年3月,县工商联成立了办学管理委员会。根据自愿原则,发动清产资金在千元以上的工商业者。捐助所得定息的10%作为办学经费,于八月间,借“平师”校舍开办民办性质的东风中学,由县文教局直接领导和安排师资、教务,开始时设初中2个班,高中1个班,(教室附设“平一中”),共招生150名,以帮助国家解决主要是待学的工商业子女的就学问题。到1964年3月份,该校有高中二年1个班,26人,初中3个班,104人。帮助工商界家属组织集体福利事业。如金乡镇工商联组织工商界家属代工小组,成员24人,专为当地供销社代工编织鱼网,使之增加收入,解决生活暂时困难。
  4、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的工商联,是“工商业界组织的人民团体、民间的对内对外商会”,具有统战性、民间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其宗旨是:“团结工商业界,在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开展对外联系合作和友好往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新时期工商联的主要职能是:参政议政,积极参加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重大决策和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为会员和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财务会计、法律等咨询服务,进行专业培训,帮助会员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技术,促进横向经济联系。发挥社会网络和自我服务作用;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反映会员意见、要求,成为会员与政府之间协商和对话的民主渠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自我教育优良传统,对会员进行时事政策、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利用社会联系的优势,发展海外联系。为促进“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和国家和平统一服务,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服务,发挥对外商会作用。
  县工商联恢复组织活动后,坚持为会员服务,设立了经济咨询服务部,开展经济和法律咨询服务;举办了3期共120多人的中药专业培训班;利用全国工商联网络,发展横向联系,沟通经济信息;组织会员参加商品展销订货会;帮助会员采购原料、推销产品,调剂资金;组建昆阳镇药业同业公会;落实有关人员或房产的政策遗留问题;组织会员学习有关政策法令,反映会员意见和要求等等。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十七辑》

本书收录了《省政协专家调査组来平活动二三事》、《民主党派在平阳发展的回忆》、《中国农工民主党平阳县委员会简史》、《中国民主促进会平阳总支简况》、《平阳“九三”在前进》、《平阳民革十一年》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