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经川同志年表与续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經川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072
颗粒名称: 项经川同志年表与续表
分类号: K825.4
页数: 12
页码: 165-176
摘要: 本文通过详细的时间线和丰富的细节,回顾了项经川同志从出生到1939年这三十年间的生活经历、学习和成长过程,特别是在教育事业和政治活动方面的经历。文章涵盖了作者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教学工作和早期政治活动,展示了他从一个封建家庭的孩子成长为具有革命思想的青年人的过程。
关键词: 项经川 生平事迹 工作经历

内容

1909年(清宣统元年·己酉)
  十二月八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敖江区徐家站一士绅家庭。
  取名经铨。
  祖父是有名望的读书人,时任平阳县最高学府——县学堂校长。
  父亲早年留学日本,具有民主思想,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不满北洋军阀的统治,弃学从商。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五岁
  祖父教学唐诗。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六岁二月,入敖江垂杨小学读书。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七岁
  二月,转入敖江公学读书,至1920年结业。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已)八岁
  祖父病亡。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十二岁
  二月,升入敖江乙种商业学校读书,至1924年毕业。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十五岁
  八月,进上海青年会中学读书,更名经川,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十六岁
  转学温州瓯海公学。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十八岁
  毕业于温州瓯海公学高中部。八月,进上海劳动大学工学院读书。同时入上海英语专修学校学习英语。
  十月,第一次听到鲁迅《中国文学史》讲课。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十九岁三月,父亲病故。
  继续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先后听到茅盾等人讲课。
  1929年(民国十八年·乙巳)二十岁
  二月,在上海劳动大学读书的同时,进上海日语专修学校学习日语。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二十一岁
  二月,回徐家站老家,自学社会科学和马列主义书籍。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二十二岁
  二月至七月,在平阳敖江垂杨小学任校长。
  八月起,到敖江中心小学任教员。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抗日热情,在教师和学生中宣传抗日救亡。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二十四岁
  在敖江中心小学教书的同时,与杜贤宏、陈旭东、陈继修等四人发起组织“文艺书报社”(读书会),订购进步的文艺书刊,在敖江小学教员中借阅。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戍)二十五岁
  七月,在敖江中心小学教书的同时,创办《北风》杂志,起初为月刊,以后每两月出一期,至十二月休刊,共出四期,均铅印。
  在《北风》上,先后发表《发疯的精神》、《文人的无聊》、《没有信用不一定就坏》、《市面怕不能再繁荣了》、《人物批评的标准》、《适应与迁就》、《文艺书报社》等十余篇文章。
  《北风》出版后,曾受到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党部的非难,但却得到挚友广州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的陈再华的一再支持。八月,开始为地下党搞秘密的情报工作。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二十六岁
  一月二十四日陈再华在广州被国民党政府杀害,噩耗传来,非常悲愤。冒着政治风险,搜集陈再华的著作和译作,以及书信等等,经过反复挑选,编成《再华文拾》,以“云社”的名义,于1935年十二月公开出版,三十二开本,三百多页。这是敖江出版的敖江人写的最早的一部革命著作。编者并为此书写了《陈再华君传略》、《再华文拾》题记两文。
  上半年撰写《捆龙夜的杨爷殿前》、《娘娘词》等文章,发表在上海出版的《太白》半月刊上。
  下半年与王栻、陈棣生、杜贤宏等商量决定,出版《市街》杂志,月刊,铅印,创刊于十二月,头几期在上海印刷,以后在敖江印刷,共出八期,至1936年7月停刊。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二十七岁
  在《市街》杂志上,陆续发表《周公侃和他的死》、《值得注意的几点教训》、《容忍的范围》、《和平也非轻易可讲的》、《反对战争》、《纪念父亲》、《行为和行为的责任》、《从旧文字说到新文字》等几十篇文章。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二十八岁
  上半年继续在敖江中心小学教书。
  “七·七”抗战爆发,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派来的党员林怡一起,发起组织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随后几个月内,各区都成立了分团。在地下党的领导和救亡团的推动下,先后办起了报纸、剧团、临时中学,在敖江两岸,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
  “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二天,即编辑铅印《战报》,经常为之撰写短小精悍的评论。
  十一月,《战报》改名《平阳日报》,仍负责撰写评论。
  十二月,去山门慰问红军战士,在会场上,见到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二十九岁
  年初,经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批准,同意入党。
  五月,在敖江中心小学内秘密举行入党仪式。主持宣誓仪式的是临时省委秘书长黄耕夫,同时宣誓入党的有杜贤宏、陈素瑶两人。宣誓之后,黄耕夫宣布成立敖江中心支部,任命项经川为书记,直属中共浙南特委领导。
  七、八月间,《平阳日报》被国民党政府禁止出版,乃改出《平报》,与该报总编辑黄藻如一起负责撰写社论、评论。十二月,介绍平阳临时中学学生阮世炯、金冶、孙国栋、许布洛、方严娟、周月仙等十四人去院南新四军参加革命。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三十岁
  一月,经组织决定,离开敖江中心小学。过温州时,刘英邀见,一起吃饭,谈话良久。
  二月,经组织介绍去丽水,曾拟进油茶棉丝管理处,因未洽妥,改到杜贤宏主持的浙东书店帮忙。
  九月,经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吴毓同志介绍,离开浙东书店去浙西。
  十月,到天目山,打入浙西政工干部训练班受训。
  十二月,打入浙江省第一政工大队,担任干事。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庚辰)三十一岁
  一月,因拒绝参加国民党,被迫离开政工大队。
  二月,经组织介绍,到金华,入战时文化资料室工作。该室负责人为中共浙江省委文委书记邵荃麟。一起工作的有两人,一为党员作家葛琴,一为党员诗人杜麦青。但当时组织关系未转到。
  四月初,回丽水找吴毓转组织关系,未找到吴。改找汪海粟,也末找到,遂失去了党的关系。
  四月中到金华《浙江潮》旬刊社工作,同事有郑洪范、钟袁平、王平夷等人,均系地下党员。
  七月,去桐庐收油站工作。介绍《平报》被封后出来的学生李士俊去《浙江潮》接替所遗工作。
  八月,地下党员何刚从龙泉逃到桐庐,为之掩护,留宿一、二个月。
  1941年(民国三十年·辛已)三十三岁
  一月,收油站改组,归夏兴公司领导,被调到于潜堰口收油站工作,在此期间,闻陈素瑶被迫离开《浙江妇女》,隐蔽到义乌一带工作,李士俊在《浙江潮》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金华形势甚为紧张。
  九月,新四军干部许布洛、杨中和平阳地下党员宋廷铭、杨力航突然自家乡来,为之办通行证等手续,转赴苏北新四军军部。
  十二月,中共义乌县委书记王平夷和他的爱人(姓王)自浙东来,留宿一、二天后离去。不久,陈素瑶亦自浙东转来浙西昌化工作。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三十三岁
  四月,返敖江。想找组织关系,未果。在家闲居四、五个月,学习社会科学和文学。
  闻刘英被捕,壮烈牺性,一面深为悲痛,一面感到组织关系更难找了。
  十一月,白色恐怖严重,到丽水,在杜贤宏主持的广明印刷厂工作。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癸未)三十四岁
  仍在广明印刷厂工作,有时想再干革命,又怕家庭受累,常常暗吟沈钧儒的诗句:“俯仰深惭尚有家”。若不干革命又所不愿,陷于苦闷之中。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三十五岁
  一月,学生李士俊自上饶集中营脱险归来,留住数日,后并掩护其逃离丽水。
  十一月,应中共党员、木刻家郑野夫之邀,去福建赤石合作印刷厂工作。协助办工人夜校,自编讲义;又撰写文章,出版油印刊物。总冀在工人中散布一点火种。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三十六岁
  六月,回到敖江,应约写《宋伯光先生》一文,
  八月,出任敖江中心小学校长;一心想干些于人民有利的事,向师生宣传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并尽可能讲些革命道理。又鼓励教师自编补充教材,加进一些进步的内容。学校办得很有朝气。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丙戍)三十七岁
  十月,为敖小学生参加全县小学生演讲比赛写演讲稿,婉转地说到不要打内战。遭到国民党县党部的攻击,年底被迫辞职。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三十八岁
  二月,带学生陈孝中、高福甲等人逃避到台湾。过台北时,遇黄藻如和李士俊。旋赴台南,在台湾碱业公司台南第二厂工作近年,为这个厂筹办了小学。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戊子)三十九岁
  一月,调到台湾碱业公司高雄第四厂工作一年多,为这个厂创办了图书馆,购进近二万册比较进步的书刊。
  冬,接到在平阳做地下工作的党员黄庆生来信,说家乡需人急盼返里。遂与黄藻如两次商量,一起回温州。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己丑)西十岁
  四月初,黄藻如突然被国民党高雄要塞司令部逮捕,探监未成,营救未果。
  五月,乃约陈孝中、张德川、项经才、项钦长兄妹等一起乘帆船返抵温州。并搜集黄藻如在台湾发表的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百多篇杂文,带回家乡。回到平阳以后,随即参加平阳中学的筹备工作。
  八月,中共浙南特委书记龙跃邀谈,嘱任解放后平阳中学第一任校长。
  秋冬,当选浙江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在杭开会时,遇学生金冶、李士俊。时金冶任七兵团参谋处长,李士俊任《当代日报》总编辑。经过革命战争和地下斗争的锻炼,学生们都已成才,很为高兴。李并陪同往晤金华时同事、杭州市劳动局局长王平夷,相谈甚欢。
  1950年(庚寅)四十一岁
  一月,为《平申同学录》写题记一篇。
  1951年(辛卯)四十二岁
  继续担任平阳中学校长。
  三月至六月,调往杭州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
  七月,在温州专署文教科帮助工作。
  八月,调任青田中学校长,并兼任石门中学校长。
  十一月,参加温州专区冬学训练班工作。
  1952年(壬辰)四十三岁
  一月,参加土改工作队,赴青田县陈山乡搞土地改革。
  四月,调往乐清县立中学任语文和历史教员。
  1953年(癸已)四十四岁
  三月,调往温州师范学校任语文教员。
  三月,得雷儿自朝鲜前线来信,知已当了志愿军,高兴之至。
  1955年(己未)四十六岁
  夏,奉命参加温州市中等学校肃反学习班学习,接受审查好几个月,思想不通。
  1956年(丙申)四十七岁
  七月,写《陈再华烈士牺牲前后》。
  1957年(丁酉)四十八岁
  六月,在温师校长的怂恿下,写了《关于肃反问题的意见书》请他转给温州市委书记。意见书中对基层党组织在肃反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出了善意的批评。不料反右派斗争开始后,即因此而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58年(戊戍)四十九岁
  继续在温州师范教书。
  先后写《一次极有味的讲演》、《两次见到了刘英同志》、《山田泥鳅》等文章。
  1959年(乙亥)五十岁
  一月,被下放到永加县三溪公社雄溪生产队劳动。
  十一月,调到三溪公社基建队劳动。
  1960年(庚子)五十一岁
  三月,被调温瞿公路工程队从事繁重的筑路劳动。
  七月,调到三溪林桥水库工程队,从事繁重的基建劳动。
  十月,调回雄溪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
  1961年(辛丑)五十二岁
  一月,被宣布摘去“右派分子”帽子。
  十月,调到市郊白象市立畜牧场从事养鹅劳动。
  1962年(壬寅〉五十三岁六月,调到温州第六中学任语文教师。
  1964年(甲辰)五十五岁继续在温州第六中学教书。课余开始研究汉字简化问题。
  三月,写就《汉字简化工作必须赶上》投寄《光明日报》。
  1966年(丙午)五十七岁
  六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续续在温州第六中学教书。十月,受到“红卫兵”冲击,被剥夺教书权利,在校打扫卫生,洗厕所,倒痰盂。
  1967年(丁未)五十八岁
  “清理阶级队伍”开始后,因参加过党,而被当作“叛徒”、“特务”打入牛棚。
  在牛棚中,经常遭到人身侮辱和非人的虐待。并多次被迫写检查,写材料,但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诬陷任何一个人。
  1971年(辛亥)六十二岁两年前即向温州市教育办公室提出,为便于今后工作,要求调离六中,未果。二月,在学校领导动员下,办了退休手续。但退休以后,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的初衷不变,仍继续应邀去仙岩中学教书。
  六月,在重读二十几年前曾读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特抄下,“坚强才是光荣的事情”,用以自勉。
  1973年(癸丑)六十四岁续续在仙岩中学执教。
  六月十一日,给茅盾写信,建议他写一部鲁迅新传,六月二十八日,得茅盾复信,说“写鲁迅传,我非其人也”。七月二日,再给茅盾写信,建议他写些研究鲁迅和鲁迅著作的文章。
  七月十日,得茅盾第二次复信。
  1974年(甲寅)六十五岁
  继续在仙岩中学教书。
  五月二日,又写信给茅盾,询问有关鲁迅的两件事。
  五月十三日茅盾复信,说“雪峰身体比我健康,当时之事所知比我为多,请函询他。”
  五月二十二日,给冯雪峰写信,请教鲁迅的一些问题。
  六月和七月,先后接冯雪峰两次复信,并附来三十五页长的有关鲁迅和鲁迅著作的“材料”一份,“材料”看完后,即寄还雪峰。
  1976年(丙辰)六十七岁
  一月九日上午八时许,惊闻周恩来总理于八日晚病逝的噩耗,甚觉悲痛,深为国家民族担忧。
  一月二十六日,突患心肌梗塞症去世。
  续表
  1979年(已未)逝世后三年
  三月十七日,中共温州地委发出(79)65号批复,批准中共温州师范专科学校委员会关于给项经川同志右派问题改正报告。长达二十二年的右派错案,终于昭雪。
  1983年(癸亥)逝世后七年
  六月,在中共平阳县委会议室举行梅康、项经川、杜贤宏、黄藻如四同志纪念会。会上,金冶介绍了项经川同志一生的事绩。
  九月,温州第六中学党支部发出《关于给项经川同志恢复名誉的决定》,承认“文革”期间对项经川同志脱党问题进行审查是错误的。
  1986年(丙寅)逝世后十年
  十一月一日,中共温州市委发出(1986)132号批复,批准中共平阳县委的报告,“同意给项经川同志恢复党籍,入党时间为一九三八年四月。”一个为党的事业奋斗了四十年的老共产党员,在历经坎坷之后,终于恢复了党籍。

知识出处

經川文集

《經川文集》

《经川文集》,收集了经川同志的部分遗文,并附载了几位亲友写的纪念文章和诗。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士俊
责任者
项经川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