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行为与行为的责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經川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059
颗粒名称:
行为与行为的责任
分类号:
G629.28
页数:
7
页码:
78-84
摘要:
本文主要围绕个人对其行为的责任展开分析。文章首先强调了每个人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责任,但也提出了例外情况,如孩子、反常的人和完全被动的人。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的死亡案例,如岩石压死、汽车辗死、毒蛇咬死和人为杀害,来说明为什么人应对其行为负责。文章指出,与无生物和较低级的动物相比,人作为“万物之灵”,具有更高的进化程度和更复杂的生物特性,因此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大的责任。
关键词:
行为
责任
剖析
内容
人不能没有行为。
一个人对于自已的行为须负完全的责任,如果别人要他负责的话。
但也不能没有例外。
孩子的行为就须作为例外,因为孩子还正在学习的途程中.
反常的人的行为也须作为例外,因为反常的人是病态的,他的行为是特种原因所致成的。
还有即使不是孩子,也不是反常的人,如果他的行为是完全被动的,便也须作为例外,因为池已完全失去自由。
这里要问:为什么一个人对于他的行为须负完全的责任呢?要解答这一个为什么,最好假设些事实来证明比较。
说得动听些,就说有四件关于人命的案件吧:一件是某一山脚下,一块很大的岩压死一个人,一件是某一马路上,一辆奔跑着的汽车辗死一个人,一件是某旷野中一个人给毒蛇咬死,一件是某一房间里,一个人给另一个杀死。在这四件事中,四个人是死了,但四个人是在各不相同的情形下死的,四个人是在各不相同的情形下死的,四个人是在各不相同的对手下死的。我们对这压死人的岩石,辗死人的汽车,咬死人的毒蛇和杀死同类的四者,将同等看待呢?还是差等看待?给与相同的批判呢?还是给与相异的批判?如联上责任问题,要四者负相同的责任呢?还是负相异的责任?或是有的要其负责,有的不要其负责?
我们最先必须认清:岩是无组织无正个性的无生物,汽车是有组织有正个性的机器,蛇是进化程度比人低过许多的动物,而人呢,人却是进化程度比蛇高过许多的“万物之灵”。
生物是细胞所组成的;是有生长及生殖作用和新陈代谢的机能的,是能感受外来剌激而发生反应的。这些都是生物的通性,为无生物所没有,也就是生物和无生物的分别的重要所在。生物又分为植物和动物。简单的动物虽然难能和植物分别,但普通的动物却和普通的植物有着显著的不同:普通的动物对于动作有抉择的可能,而普通植物则不能。这一点须特别加以重视。
至于无生物则为死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不仅不能对于动作有抉择的可能,而且上段已说过,即是生物的通性,也是一无所有的。它的运动,是完全的被动,都因外力而发生的(所谓外力,就是指人力和自然力如风力、水力、电力等等)。如无外力加于其上,那就永远静止着不动。——岩石原是生在山上,它的滚落山下,必系外力使然。山下有没有人,它的滚落会不会压死人,它是不知也不问的。它的压死人,是完全地出于被动。人的完全被动的行为尚且须另眼看待,岩石的压死人,我们岂能叫它担负一丝半毫的责任么?
对于辗死人的汽车,我们也应以同样的态度相待,汽车虽是有组织、有正个性的机器,但毕竟也是无生之物。必须外力相加才有它的组织的作用显出,才有它的正个性的存在。就是外力作用继续存在的当儿,它也仍然不能感受外来剌激而发生反应的,必有人拨动它的机关,它才盲目地向前前进。它的速度,它的前进,后退,它的向左转,向右转,它的向左右转的角度,都须视驾驶人的如何拨动它的种种机关而定。它的辗死人,就其完全出于被动说,实同于岩石压死人,毫无可责的。负辗死人的责任的,不是汽车,应该是驾驶汽车的人。
然而毒蛇却不是无生之物,人也不是。
人和蛇都是动物,对于动作都有抉择的可能。这一种可能,在最低的动物中最小,在最高的动物中最大。
但为什么有抉择的可能呢?这就因为同一动物在同一时候对于同样情境中的同样剌激,都有二个以上可能的反应。本来行为的决定条件很复杂,如剌激的性质及强度,感受剌激之动物的历史和生理状态、情境等,都有影响于行为,但在上面种种限制之下,这些就都无关系了。因为这里所说这二个以上的反应的可能,是在同一时候的同一动物,感受同样情境中的同样剌激这一个条件之下的可能。事实告诉我们,有些反应是唯一可能的反应,但它又同时告诉我们,大多数的反应都不是唯一的,而是二个以上之可能的反应中的一个。这种常有的可能,普通动物是都可加以抉择的。再提某旷野中的毒蛇的咬死人,假使毒蛇原是好端端地躺着,那人走近它的身边,它才把他咬死,那未,它的咬死人,是唯一可能的反应么?不是的,它显然也可以不咬人。它有许多种可能的动作:或是躺着不动,或是身体躺着不动而竖起,或是身体微动而竖起头,张开口,作咬人状而不咬人,或是向着相反方向而去,或是……这是说不尽的,总之有许多种可能的动作。
然而毒蛇终究把人咬死了。
人的杀死别人,也不是唯一可能的反应。他可以不杀别人;也可以做别的许多种可能的动作,然而他终究和毒蛇一样闯了祸,把别人杀死了。
蛇和人实都不得不对各自的行为负责。
然而我们是否将蛇和人同等看待,给与相同的批判,责其负相同的责任呢?
显然又不可以的。人是生物进化过程上最后出现的动物,也是进化程度最高的动物。虽然拿猫犬等类来和人比较,其间的差异只有程度的高下:人的身体的构造,和猫犬等类只有极细微的分别;身体的发展次序,人和猫、犬等类一致的处所也很多;其余种种,无论什么,人和猫犬等类中间的差异,也都只是程度的差异,而不是根本的差异。而就个别的器官说,则有的是人还远不及别的动物的。如嗅觉之不及犬,视觉之不及猫,听觉之不及鼠。但我们要觉得,动物是有正个性的,要比较应正个比较,不可分拆比较。如正个比较,就没一种动物能及人了。因为人有其特有的能力。这特有能力的根基,就是他的有极端复杂的分工和统一作用的生理构造。这其中最能表示和别的一切动物殊异的有三件法宝:能制造别的动物所不能制造的工具的手,能思索别的动物所不能思索事物的脑筋,和能讲说别的动物所不能讲说的语言的语言器官。这三件法宝,也就是人和一切别的动物真正分别的所在。别的动物虽也有两手的,但其灵巧的程度都赶不上人类;虽也有思索力很好的,但其精密的程度都不能和人类相比拟,虽也有应用语言的,但其语言决决不能发达到同人类有相等的作用。因此所以人的社会,从右器时代,进化到金器时代,又从金器时代,进化到机城时代;再从机械时代,进化到电力时代。这无他,不过因人类有别的动物所没有的上述三件法宝而已。所以又有人把人这东西,叫散理性的动物。——杀死人的那人,也是人类的一分子,和别人一样具有别的动物的没有的上述三件法宝的;而也就因有这三件法宝,那人才得做成善能运用他的经验学问的理性动物,而不是普通动物。人之所以可贵者在此。一个人对于他的行为之所以须负完全的责任者,也在此。至于蛇呢?蛇是蛇,人是人,并非同类。蛇要延续其生命,食物是万不可省的;而人则可说是蛇的最好的食物。蛇的吃人,正如人的吃别的动物,是没有什么责任可言的,更何况仅仅的咬呢?所以我们对于咬死人的毒蛇和杀死人的同类,差等看待,给与相异的批判,不对毒蛇讲什么责任,而对于杀人的人,却要其完全负责。
我们不能否认:常有的几种可能的反应,其可能性未必相同。同时也不能否认:可能性不相等的几种可能的反应,大概可能性最大的有最大的被抉择的可能。但在抉择之时,不易为别人察知的潜伏行为如思想、记忆等,常居支配的地位。比方一个人在暑假将了行将赴校的时候,接到某校的一纸聘书,在他的极难供给他求学费用的家境说起来,他最好是接受聘书,而他因为求知心切,偏不接受,偏要继续进学校。求知心切是他所以再继续进学校的最大缘由,求知心切是潜伏的行为,而这潜伏的行为乃是较易改变的。即如上例也即那人接到聘书后,他的可能的反应假定只有两个,或者接受聘书,或者继续求学。怎样抉择呢?于是他运用他的一生经验和学问,又运用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个可能的反应会有怎样结果,这结果对于他的学问的前途,又会有怎样的关系。但原已决定接受聘书,因接着看了一篇描述那学校腐败情形的文章,终于使他推翻了决定。这是可能的事,借这事可以证明潜伏行为之最易改变。还有一层,潜伏行为即使危险性极大,但如不变为外表的行为,却是没有关系的,这层很明白易解,不再举例了。总之,常有的几种可能的反应,当抉择之时,潜伏的行为常居支配地位;而潜伏的行为又为较易改变的,所以非迫不得已,我们于自巳的行为之中,应该有我们“自已”的存在。这即是说,当抉择之时,不处盲目的被动的地位;行为过后,不推却担负行为的责任。直接给与社会影响同吋又能引人注意的行为应该如此不消说,我恳挚地希望我们青年即是于间接给与社会影响,或直接给与社会影响而没有引人注意的行为之中,也有我们“自己”存在。
然而并非每一件行为都于未行之先有抉择的余地的,所以养成理智化的随刺激遂反应的能力是必要的。我不相信随刺激遂反应的能力是遗传的。我深信这种能力可受理智的洗礼。
临了,我们也应注意到社会的物质条件。
人的活动,不能超出社会的物质条件的可能范围,这是事实;但在社会的物质条件的可能范围内,人却有抉择行为的可能。社会是向前进化的,人也惟在社会的进化中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我希望我们青年在社会的物质条件的可能范围内,抉择行为都能顺应社会进化的倾向,至少至少要能不违反社会进化的倾向。
在这个国难日深,世界将要大变动的年头,我们该怎样抉择我们的行为呢?
(原载一九三六年四月五日《市街》第四、五期)
知识出处
《經川文集》
《经川文集》,收集了经川同志的部分遗文,并附载了几位亲友写的纪念文章和诗。
阅读
相关人物
项经川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