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溪景观轶事四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015
颗粒名称: 顺溪景观轶事四则
分类号: F590.3
页数: 6
页码: 68-73
摘要: 本文介绍了百步峻,顺溪风景旖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据传说,有一位天神用开山斧劈开了一块大岩石,形成了一百级的阶梯,因此得名“百步峻”。顺溪还有仙人迹和稚童口斗秀才等传说和历史故事。陈氏家族有三代武生员,在浙南地区很有声望。其中梦飞曾应考武举人,但因疏忽而未中举。他培养的两个儿子维英和维石成为有名的武师,维石甚至徒手制服了持棒的一百人。
关键词: 平阳 顺溪景观 百步峻

内容

百步峻
  顺溪风光旖旎,引人入胜。晚唐五代时期,已有士大夫隐居于白云山。宋朝以来,很多诗人墨客前来游览探胜,留下了很多赞颂胜景的诗篇,其中刊载于《南雁诗集》的有宋时林持聘《游白云》、武状元蔡必胜《玉帘瀑》、范寅孙《藤道》、朱元昇《应潮潭》、彭有来《停骖谷》等三十多首诗章,使景色生辉添韵。南宋时,此地出过陆良臣、陆同甫两位武士,一位武探花叶宗泽。
  那时,从水头到顺溪只有一条步行道路,经蒲岭古道到东门后沿溪西行至岭街堂基地方时,因被一座大岩石挡住了通道,只得绕着一条弯曲的山径小路,行走很是不方便,肩挑者更感艰难。至明朝末年,顺溪已成为平阳县西部山区的集镇了。由于水路交通发达,从顺溪满载竹木、木炭和竹木制品等山货的木筏或竹筏(竹排),可以顺水直放北港重镇水头。同时又从水头逆水而上,运回农家日用商品。但每逢雨季山洪暴发时,水路交通则受阻。况且有些怕湿的货物还是要由人力肩担,因而需要有一条步行和肩挑方便的道路。而原有的路又被那块大岩石阻挡。那时当地未有炸药,石匠无法凿开这块大岩石。传说此事感动了一位天神,他用开山斧劈开这块大岩石后,再用两只手掌拨开一条三米多宽的夹道,石匠就在这块大石的夹道中用石块砌成阶梯,共有一百级,故名“百步峻”。而天神留下的那双手掌印的痕迹,至今在夹道两旁的石壁上尚很清晰。此说虽无从稽考,却为“百步峻”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仙人迹
  顺溪不仅是平阳县西部山区的一个重要物资聚散地,而且历史悠久,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离县城38公里(直线)。
  顺溪具有峰奇、洞幽、石怪、瀑美等神奇的自然风光,还有蔚为壮观的古民居群。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浑然一体,引人入胜。其岩景尤具“神工鬼斧”,千百年来游客如云,文人骚客还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顺溪陈氏乾隆谱记载有纂修者陈嘉询和陈永千的《顺溪八石景诗》七律、七绝各八首,对镬潭、石室、龙湫洞、马迹岩、仙人迹、将军岩、台星岩、蜘蛛岩等八个岩景加以想象性的描述。
  顺溪南岸牛场山片,原是竹林连片的山地。这片竹山是第七份祖传产业,建有简易屋舍,雇用管理人员居住。八石景中的马迹岩在此牛场山片之山麓。岭的路侧有一块大石,长约六米,宽二米,石上有巨人足印一只,甚是分明。传说一位神仙为驱逐一群禽兽,一只脚踏在马迹岩上,而另一只脚踩在这块岩石上而升云天。这岩上留下的足印至今还很清晰,故名“仙人岩”。陈永千歌咏《仙人迹》诗:“举步危岩着迹偏,仙人曾此上云天。只今谁能追踪去,抚石窥痕意惘然。”这首诗所描述的,亦与传说相符。说明这个神话在民间流传的时间已很久远了。
  稚童口斗秀才
  陈允谷字百村,平阳顺溪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出身书香门第,祖父亦庄和父亲勉之均系清光绪时的秀才,是学识渊博的学者。
  百村从小就聪慧过人,在顺溪有“神童”之誉。在其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养成了苦读的习惯,对文学有较深的造诣。清宣统元年(1909)在平阳县学毕业时,名列榜首。民国元年(1912)入南京入伍生队。后转湖北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嗣后又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毕业后在浙江步兵第六团任排长、连长。旋又转国民革命军任职,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曾在陈诚任军长的十八军任少将参谋长。“八一三”淞沪抗战时,在十八集团军司令陈诚麾下任职。后又在湖北恩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任中将参谋。在抗日战争中运筹帷幄,协助陈诚将军完成实施抗日作战计划而有所贡献。因其才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得陈诚的器重和赞赏。他的清正廉洁和朴实无华,在旧社会中确实难能可贵。他一生没有置过一点财产,在家乡顺溪仅有祖传的二间破旧房屋;生前在台湾,也是住公家的房子。
  水头周幼康和顺溪陈勉之,均系清光绪时秀才,在平阳北港地区是有名的学者。二人交往甚密,时常相聚纵谈古今。有一次,幼康先生来到顺溪勉之家中作客,两人正在书房谈古说今时,允谷进入书房,幼康先生见这个孩童面目清秀,举止大方,定是个聪明的稚童,故意提问说:“娒!娒!,你今年几岁?叫什么名字?”允谷答:“今年六岁,名叫允谷。”幼康先生随口说:“谷是被鸡啄的。”因幼康先生常来他家作客,允谷已知道这位先生名叫幼康。遂即脱口而出说道:“糠(糠与康字同音)由谷出的。”接着又说:“糠是给猪吃的。”其父听后怒目斥之“太无礼貌”。幼康先生见这个孩童回话如此伶俐,遂笑逐颜开地对其父道:“汝子聪明得很,前程岂可限量?”允谷长大后,真的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后来成为陆军中将军衔的民国爱国将领。顺溪陈氏宗祠后进厅堂前柱悬有浙江大学教授徐规先生的对联:“允谷将军人称清风两袖;少文先生众推南雁主人。”是对顺溪两位乡贤真实的赞颂。
  三代武生员
  顺溪陈氏始祖瓒公,是个五品官员,由平江迁徙平阳昆阳凤凰山下,传至七世陈彦才(宣和二年进士)敢于顶撞权相秦桧,宁俯首于下僚,终身而不悔。十世祖宗亮文武两科进士,博学多才,刚强正直。至二十世祖育球公羡顺溪山水之秀美,于明隆庆二年(1568)由平阳大岙迁来顺溪定居,秉承祖上遗风,勤耕苦读,启迪后裔,在清代顺溪古屋大院内办有多所书院,延师授课,培植子弟,学文习武的传统之风益盛,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儒武杰。
  老七份台前道坦摆有四个练武用的石鼓,分别镌刻着“四百斤”、“三百五十斤”、“三百斤”、“二百五十斤”等标明重量的字样。一把120斤(旧制)的长铁柄大刀,在大跃进大炼钢时被毁。其他练武用的长棒短棍,亦荡然无存。可见其家族在过去练武的习气。
  第七份崇仁的三子昌辉(1793-1851),学名大彪,清嘉庆庚辰年武庠生。昌辉的四子禄廷(1840-1881),字梦飞,清咸丰己未年武庠生。禄廷次子维石(1867-1926),字子泉,清光绪己丑年武庠生。祖孙三代武生员,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在浙南地区有很高的声望。关于梦飞和维石父子的轶事传闻,分别简述如下:
  一、梦飞省城应考武举人
  梦飞在咸丰已未科中武庠生后的第二年,即辛酉科“秋闱”选拔武举人。他赴省城应试,以为自己武艺高强,精通刀法,能力举“千斤石”,定能中举。不料,在举行武术考试时,主考官要先试举“千斤石”,且把“千斤石”陷于涂泥里。梦飞由于思想麻痹,在举石时没有先将石摇动一下,便撩起衣衫,扎下马步连举三次丝毫未动。懊丧之下口吐鲜血,连刀法也不试,就退出试场。回家后,潜心培养两个儿子学文习武。他的两个儿子维英和维石从小聪明好学,喜欢习武,在其父亲的熏陶下,练就一身高强武艺,成为浙南一带很有名的武师。在晚年时,尚能手握那把120斤大刀的手柄,作姜太公钓鱼之势,连举十三次,目睹者现尚健在。
  二、维石徒手制服持棒百人
  维石的次女嫁给桥墩门(今苍南县桥墩镇)一户洪姓人家,经营花纱豆饼生意,家资颇丰。在一次与一个同街道的林姓的人发生纠纷,那林姓的人仗自己族大,不听别人的劝解,扬言要召集一百多人于明早到他店屋来扰乱。洪姓是个小姓,在桥墩门只有他一户。他听到威吓,在无奈之下,想起了自己的岳父是个武艺高强的名师,便赶到顺溪请其岳父连夜坐轿到桥墩自己店屋。次早,其岳父起来吃了早餐后,拿着一把水烟筒坐在店前一边吸烟,一边注视。不久,真的一群约百人的人群分别拿着长棒短棍在街道上浩浩荡荡而来。其岳父放下水烟筒,走到最前面那个拿长棒的大汉面前说情求和。那个大汉以为自己是个拳师,总是要向前推进。在无奈之时,维石只得试点武艺给他看看,便伸双手将那个拿长棒的大汉的长棒棒尾握住三点三压,那个大汉连连倒退了三步,跟着其后的人群也跟着倒退了。这群人被其高超的武艺震慑住了,便纷纷退回去。这起纠纷就这样平息了。这次徒手制服拿棒棍的百人的传闻,名扬遐迩。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本书收录了《红军挺进师进入平阳的历程》、《省第一保育院在顺溪》、《廖锡龙致薛驹同志的信》、《建国初期平阳银行的诞生与发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群
责任者
宋时林
相关人物
蔡必胜
相关人物
范寅孙
相关人物
朱元昇
相关人物
陆同甫
相关人物
叶宗泽
相关人物
陈嘉
相关人物
陈永千
相关人物
陈允谷
相关人物
陈诚
相关人物
陈勉
相关人物
徐规
相关人物
陈彦才
相关人物
秦桧
相关人物
武庠生
相关人物
陈昌辉
相关人物
陈禄廷
相关人物
陈维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北港镇
相关地名
南京市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平江县
相关地名
昆阳镇
相关地名
苍南县
相关地名
桥墩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