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二度掀起大办农业中学的热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0009
颗粒名称: 平阳县二度掀起大办农业中学的热潮
分类号: G521
页数: 4
页码: 28-31
摘要: 本文描述了1958年至1970年间平阳县发展农业中学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文章内容包括农业中学的发展情况、学生培养成果、农中学校与乡村实际的结合、教师教学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等。
关键词: 农业中学 学生培养 农村教育

内容

1958年我县万全、鳌江、矾山等六个区镇先后办了农业中学118所,学生达3000多人。1959年调整为21所,学生一千多人。
  1962年,县委坚持以两条腿(民办、公办)走路的方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同时,提出办好农业中学,要求平原每一个公社办一所,无条件的公社可联办。至1965年全县有137个公社办了农业中学83所,学生2000多人,取得了办学经验,培养了一批贫下中农子女,同时为今后初级中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塘农业中学创办于1963年秋季,在公社党委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办学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省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如地区的牛专员,省教育厅洪流厅长,地区各县的完全中学校长、教导主任,省农业中学教材编写组等等,都来场参观并深入课堂听课,到实验基地视察,去贫下中农家庭访问等等。他们还在全地区的农业中学教师学习班上和平阳县政协第四届会议上作了介绍,《浙南大众》还作了全面的报道。西塘农业中学还被省教育厅评为先进单位。平阳县半耕半读农业中学在全省很有名气,县长在省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了介绍发言。
  西塘农业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公社党委的重视,广大贫下中的支持以及办学、教育、教学人员的积极努力的结果。当时公社由脱产的社长兼校长,学校招生由各大队贫下中农推荐,将村里无法上普通中学读书,而且要求进步心切的学生推荐来校就读。三年来共收三个班,初一52人,初二35人,初三32人共119人。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6年下半年部分学生外出串联,教师和部分学生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将农业基地作物管理好,并保证完成平化硫酸车间第一工序的生产任务。1969年学校改名为西塘中学,成为一所公办的普通初级中学。
  农中开花出成果,主要是办学方向对头,从农村实际出发,办学形式灵活,学习内容多样,学以致用,深受贫下中农欢迎。其特点是:坚持以课堂学习为主,开设语文、数学、政治等课程兼学别样;雨天多读农忙少读;膳宿在家,劳动在队,试验在校;培养五大员,边学边实践,学生兴趣好,对整个公社的影响大。五大员的教学人员,本校教师能教的兼职,不能教的聘请,以能者为师。
  教师谢尚友,金华农校毕业,是农业技术员,他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如植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科学用水、合理施肥、田间管理工作等,并指导学生种丰产试验田,品种对比,半旱式育秧等等。学生亲自动手,边学边做,那丘3.5亩的水稻试验田确实保得丰收,亩产与公社同等条件水稻田比较超过两、三成,早稻亩产990多斤,居全公社最高。试种的黄花草籽植高达到1.23米长,产量全县第一,因此公社将农中作为公社级农技站,学生是农作物生长的情报员。他们发现农作物有毛病,就带病株来校诊断,并提出防治意见。除水稻外,他们还开发十几亩山地栽培绿茶,并套种蕃茹,黄花草籽等作物以改良土壤。甚至将黄花草籽播种到西塘最高的山杨文广坦(小罗垟村)。他们还与中药公司签订合同种中药佛手等。
  兽医员季诏海老师,从事兽医工作多年。当时山区农户大部分都是养猪作为副业收入,但兽医很少,兽医班办了以后,他们便请农中学生去看病打针,学生严大利毕业后成为山区片的“兽医师”,至今还干该行。
  电工员:农村还没有普遍用电,家用电器很少,农民对电的知识可以说是“电盲”。我们协同电灌站,合伙办了电工班,站长为辅导员,每期上课请县电业局同志来上课,经一年的学习,学生在排灌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溪尾堂到北山下村约三、四公里地段,立了电杆,架了电线,并向农户装上了灯头,通电后农户们个个都夸农中学生真棒,读农中真有用场。
  卫生保健员:由公社保健站医师来上课,他们讲卫生保健知识,教会学生注射静脉,学生配合公社打预防针,还请赤脚医师蔡珠明上草药课,蔡医师带学生上山采草药制标本,有两位学生当上医师。
  财会员:山区生产队缺乏会计,有的队没有会计员,每逢队里购物时,将发票在队员面前一读,便将它撕掉,叫做“报销”。这样的队虽然不多,农中学生可以兼会计。
  据不完全统计,从农中毕业的学生,至今还有50%以上的担任村干部,有的已是老书记了。担任乡、镇、科、局干部的也有九人,在部队任师级干部一人,教书的有八人,还有两名医师。
  除学农外还有学工,农中与平化厂硫酸车间挂勾,负责该车间第一工序的生产任务(即筛矿砂,敲矿石等),教师轮流带队,学生按居住远近,自愿结合,强强结合,分成若干小组,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收入全部归学生所有,平化每月发给学生工资。有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就主动地挤出时间争着去平化劳动。
  贫下中农对农中评价很高,他们说:山上有农中学生种的作物(茶园),溪塘有农中学生栽的桉树,溪边有学生拉的泥砂,田中有农中试验水稻,河(湖)里有农中种的黄菱,队里有农中五大员。农中不用缴费有书读,勤工俭学还发工资,农中是山区最适应的一种办学形式。
  我们在农中的执教生涯,至今记忆犹新。农中既能学文化,又能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农中师生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特别能吃苦耐劳,但大家从来不觉得累和苦,生活充满乐趣。当年农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早已踏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都在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力量。喜看今朝桃李满园,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平陽文史資料第二十一期》

本书收录了《红军挺进师进入平阳的历程》、《省第一保育院在顺溪》、《廖锡龙致薛驹同志的信》、《建国初期平阳银行的诞生与发展》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薛楷
责任者
谢尚友
相关人物
杨文广
相关人物
季诏海
相关人物
严大利
相关人物
蔡珠明
相关人物
黄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
鳌江镇
相关地名
矾山镇
相关地名
罗垟村
相关地名
北山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