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岙水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唯一号: 113435020230000104
作品名称: 新路岙水库
文件路径: 1134/01/object/PDF/1134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528.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V62
主题词: 水库工程

作品简介

新路岙水库位塔峙乡新路岙,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鱼、发电。集水面积2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高程76米,总库容1610万立方米,相应库容1077万立方米。灌溉受益面积为岩泰水系和芦江水系的8个乡镇农田12万亩。坝后建水力发电站1座,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平均发电量27万千瓦时。利用水面养鱼1165亩。 工程枢纽由大坝、放水隧洞、溢洪道、电站等组成。大坝位新路村出口处,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地面高程57.5米(假定高程,下同),设计坝高24米,坝顶高程81.5米,底长300米,顶长510米。黄泥心墙顶宽2米,迎水面从顶部到68米高程,边坡1:0.5,68米高程以下1:1,背水面均为1:0.5。沿坡面加做斜卧式反滤层,顶部高程64米,过渡到砂砾石坝壳,坝址地层系海湖沉积与陆相冲积互层。地层情况复杂,1957年底匆促动工,采用长170米防渗铺盖和心墙截水墙联合防渗,截水墙未截断第四层强透水砂砾石层,蓄水后坝后出现承压水头过高,影响大坝稳定安全。后采取坝后打消压井等措施,控制地基渗流,达到最终设计蓄水高程76米。左坝肩岩层系裂隙发育,风化严重,建库时未能彻底清除,当库水位高程69米时出现渗漏。1973年起采用水泥灌浆与化学灌浆联合处理方法解决渗漏问题。工程于1975年4月完成。输水隧洞位左岸馒头山,洞长82米,洞径2.5米,半圆拱,洞身石质坚硬完整。进水口安装80×90厘米铸铁斜插放水闸门2扇,门高程60米;直径70厘米铸铁斜插发电放水门1扇,门高程61米;底孔安装80×170厘米木质闸门2扇,底孔高58米。洞内安装直径70厘米木质压力水管,伸出洞外兴建坝后水力发电站,安装100千瓦发电机2台。溢洪道于1964年5月开凿,位左岸馒头山顶五岭边,由薄壁圆拱式滚水堰和侧堰组成。滚水堰顶高自74米加至76米。进口宽24米,设计最大洪水位高程78.77米,采用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泄洪量149.15立方米/秒。坝顶至五岭跨越溢洪道建拱桥1座,净跨14米。下游采用鼻坎挑流加消力池。1977年5月滚堰左侧增开保坝溢洪道1条,泄洪量217.19立方米/秒。1981年9月洪水冲刷陡坡基岩,蓄水74米以上时进口侧堰右下部漏水严重。1982~1984年5月补作底板及上游防渗墙设计,溢洪道总过水宽度56.45米。 工程于1956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1957年12月开工。1958年5月1日堵口截流,1959年6月正式蓄水,10月11日发电。1963年大坝加高至81.5米,达到设计标高。1967年10月至1968年4月在坝后打消压井14个孔。1968年底全面铺盖加厚加固,馒头山启闭机下包黄泥处理,至74米高程。1971年1月滚水堰加高1米,达到设计蓄水位76米高程。自开工至1984年5月保坝结束,共完成工程总量土石方87.2万立方米、钢砼2766立方米,总投资270.30万元,其中国家拨款253.50万元,自筹16.8万元。总投工336万工。库区淹没土地885亩,拆迁房屋700间,移民1300人。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