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桥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唯一号: 113431020230000350
机构名称: 柴桥小学
文件路径: 1134/01/object/PDF/1134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787.pdf
地址: 镇海县柴桥镇
前置机构: 镇海县立第二小学
起始时间: 1905年

机构描述

柴桥小学位柴桥镇。1905年曹赞宸、钟宪鬯(观光)等以原观澜书院田产屋宇变价建造新校舍,因其地处芦江河北岸,定名芦渎学堂。1924年改为县立第二小学,后又改为县立柴桥小学。1930年校长王仲隅(中共党员)募资扩校,于1932年建成9间楼房,聘阎式轮、邬保润、金适畅等进步教师任教。1939年校舍遭日机炸毁,停办3个月后迁至紫石前郑上课。1940年又迁至柴桥钟家祠堂,更名柴桥镇中心国民学校。1946年,曹莘畊集资在芦渎公学原址重建校舍,并辟“观光堂”,建“仲隅图书馆”,以纪念创校先辈。1948年成立柴桥镇联合学校,扩至13个班级,500余名学生,20名教职工。 1949年柴桥解放初,因地处渡海解放舟山群岛作战前沿,学校停课一学期。1953年秋扩展为24个班级,1965年在新老曹设立分部。1976年附设初中,至1979年析出,另立柴桥镇中学。 学校有光荣革命传统,1927年已有中共党小组活动。1937年8月以柴小教师为骨干成立战地服务团,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47年曾向国民党政府抗议欠薪罢教。1949年积极配合解放舟山战役组建文工团支前宣传。教学上形成自己特色,体育工作尤为出色,1988年被市教委、市体委命名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文艺活动在全县享有盛誉,参加各级文艺会演,屡屡获奖。1978、1982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学校。 1985年设20个班级,有学生819名、教师53名。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曹赞宸
相关
钟宪鬯
相关
王仲隅
相关
阎式轮
相关
邬保润
相关
金适畅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