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荆庸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唯一号: 113430020230000464
人物姓名: 顾荆庸
文件路径: 1134/01/object/PDF/1134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976.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3
卒年: 1960
籍贯: 新碶炮台跟

传略

顾荆庸(1903~1960) 顾荆庸,新碶炮台跟人。出身贫苦,儿时仅读私塾数年。16岁去上海煤炭行学徒,两年后回乡以船匠为业。1927年参加农运讲习班学习,受农民运动教育启迪。同年6月,《浙江省佃农二五减租暂行办法》颁布,荆庸背负《“二五减租”》牌,执铜锣,着笼裤、草鞋,遍行大碶地区,边敲边喊:“杀头我来,坐牢我来,要‘二五减租’快入农会来!”泰西、千丈、〓头、小山等村农民大为感动,纷纷加入农会,在小山文武殿组织镇海县第六区农民协会,公推顾等为筹备委员,实行“二五减租”,取消租鸡、租鸭,并改用市秤缴租。江南地区的七区、五区农民协会也相继成立。地主联名指控“顾荆庸是共产党”,因之被县政府逮捕,经业师庄崧甫营救得释。 抗日战争开始,荆庸为县农会干事,组织镇海县第六区信用生产合作社,向合作金库和农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减轻农民重利负担。1939年灾歉甚重,遂扩大合作社组织,兴办储备粮仓。柴桥区长沈介祉觊觎仓粮,强行逼卖,将顾拘捕。社员闻讯哗然,派代表上县请愿。县长迫于群众压力,将其释放。次年大旱,荆庸在共产党员李侠民、王博平、陆子奇等帮助和支持下,发动农民生产自救,采购洋大麦种籽,突击播种备荒。国民党政府只许农民留三个月口粮,其余都要“公卖”,农民得讯惊惶。经磋商后,荆庸连夜分藏稻谷到户。柴桥区长盛某率警强行搜仓征粮,并拘捕两名农会干部;县长周启植在柴桥逮顾解县处置。农民闻讯,集结于汽船必经之处,手执长竿、石头,待汽船来到,千余农民高呼:“饿死不如犯法!”“不将顾先生放出来,砸烂汽船!”周启植不敢露面,由教育科长葛正栋将顾释放上岸。李侠民为防国民党政府借口“拒捕”而加害顾,决定让其“投案”,一面聘请律师进行合法斗争。荆庸被关押后多次受审,由于辩解有理得体,周启植无奈,将其开释。1941年4月镇海沦陷,地主叫喊取消“二五减租”。顾在共产党支持下,成立镇海县农会江南办事处,任主任,建立起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辅导队,动员农民支援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以稻谷三万斤资助王博平的“独立中队”和徐建农的“警察第三中队”,为“五大”部队建立军米储存仓,动员青年农民参加抗日部队。 1946年4月被选为县农会常务理事。次年6月县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被选为理事主席,利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华物资,承领德字棉、珂字棉种籽120万斤,在镇北、江南棉区推广;领到抽水机、喷雾机及各类农药、化肥,无价或低价发放给农民;建立棉花生产合作社,发放生产贷款扶助棉农生产。1948年起镇海实行以“市亩”缴租,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镇海解放,积极支援前线,将农会全部积谷移交人民政府。参加人民政府工作后,曾任宁波专署农场副场长、专署农林局副局长。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改正。 荆庸自苦少时未受良好教育,故常刻苦读书,钻研法律、文学,故能“言辞清辩,应对敏捷”。顾长期致力农运,解放前镇海实行“二五减租”之普遍,为当时全省之最,因有“镇海农王”美誉。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任
职位
常务理事
职位
理事主席
职位
副场长
职位
副局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