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前办学助学一览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1020230000540
图表名称: 1927年前办学助学一览
起始页: 0803.pdf
结束页: 0811.pdf
图表类型: 统计表
分类号: G467.8
关键词: 镇海县 兴学 助学

内容

校名 创建年份 校址 始创与续办人 备注 县立中学 1911 盛炳纬等 始创时拨原鲲池书院22500元存银为基金 县立高等小学 1912 1926年并入县立第一小学,原有资产存银 11000元。1985年为城关镇中心学校(一校)续表 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 1912 双司前新仓旧址 县知事刘崇照等 附设有女子初等小学校,1926年秋改为第 一小学 县立幼稚园 1923 区立第一国民学校 1906 原校士馆内 盛炳纪等 原为公立两等学堂,1916年改为国民学校 区立第二国民学校 1906 鼓楼东首 唐良相、张莹 原名性初蒙学堂,1912年办两等小学,1916 年改为国民学校 区立第三国民学校 1907 南薰门外 刘邠、徐逢源筹办, 徐开源接办 原名正蒙学堂,后改名从正,1912年徐接办 后曾改为觉名 区立第四国民学校 1913 车梳桥下 徐逢源 原名竞进国民学校 区立第五国民学校 1913 邵街弄 原名第一单级国民学校 私立德馨国民学校 1915 童李衙弄 李翰邦 樊氏便蒙乙种商业学 校 1903 后大街仓基弄 樊棻 原名便蒙两等小学堂,1919年改为乙种商 业学校并附设国民学校。1985年为城关二校 明善国民学校 1915 后大街育婴堂内 徐高等 不收学费 困勉第一国民学校 1906 镇远门内南屏院旧址 倪廷卓、谢鈺等创 办,史致容、盛炳纪 等续办 初名困勉学堂,由史、盛、胡学范、叶炳奎、 周运杓集资续办,不收学费。其中胡、叶、周 分别捐银千余元、均获金色三等褒章 困勉第二国民学校 白葭浦白氏宗祠 普益国民学校 1913 向辰门三元殿内 释氏集资 系僧立,不收学费 樊氏勤稼女子国民学校 1910 后大街仓基弄 樊棻 原名勤稼女学堂,后与便蒙合并 斐迪女子国民学校 1907 一字河头耶稣堂内 范英冠 原名斐迪女学堂 文泰国民学校 1923 薛家弄心庵旧址 薛文泰 薛捐银15 000元,获金色一等褒章及"敬教 劝学"奖匾,免收书学费 东隅国民学校 1923 镇远门外 戴绳祖 蒙养学堂 1903 梓荫山下 盛炳纪等 后改名志成,已停办 清泉学堂 1905 年 洪树范 原设四校:一在鲲池书院,一在朱氏宗祠,一 在大庙弄、一在后大街。刘郇、葛继圻、向 道衍、周梦龄、陈伟贤等助成(已停办) 启蒙学堂 李衙前 郑钟麟等 已停办 彪蒙学堂 校士馆内 沙鸿勋等 已停办 商业学堂 1907 邑庙侧 商界集资创办,已停办 明德女学堂 1908 龚家弄 刘郇、刘邠等 已停办 圖范女学堂 光绪间 龙华庵 谢萱德等集资 已停办 区立履中国民学校 1907 万嘉桥 徐棣等 徐于1912年又捐银千元,获三等褒状嘉奖, 基本经费由村人捐集.后改区立,内设高小。 1985年为庄市乡万嘉小学 区立第一単级国民学 校 1913 俞范村 周如韦 1985年为临江乡俞范小学 区立第二单级国民学 校 1913 中官路后回向庙内 胡宗范 胡出资1 032元创办,获三等褒章 微荫国民学校 1910 虹桥村 朱忠煜、朱佩珍、朱 衡斋 1985年为临江乡虹桥小学 养蒙国民学校 1914 大宗汪村 汪显述 汪捐银3 260元创办,获金色二等褒章 韧初国民学校 1909 老鹰湾 董杏荪 董首次出银15 000元创办,后又捐17 000 元助外地办学,获金色一等褒章、“敬教劝 学"奖匾。民国初,董又出资银2 000两,倪 春墅捐助铁路票银3 000元。1985年为庄市 乡老鹰湾小学 时中国民学校 1910 叶家屋弄 阮文忠 附设高小 忠良国民学校 1911 朱家桥 朱声标、声岗、声榜 1985年为庄市勤勇小学 启明国民学校 1906 万寿祠内 周守堂、施文虎、陈曰珊 后迁陈氏宗祠 集广国民学校 1912 方包村 包大昌、方名洲等 出资创办的尚有董佑栻、方慎法、乌品端、苏 丙薰等 叶氏中兴国民学校 1906 中兴桥叶氏义庄 叶成忠倡议 由叶氏义塾改设,原名叶氏中兴学堂。叶志 铭赞助,叶志清、志祥、成钦、成宸、成漳 增募经费,共合基金2万元创办,附高小。 1985年为中兴中学 敬收国民学校 1911 鳌舟村周氏义庄 原名敬收学堂,常年经费由敬收堂承担,附 设高小。1985年为临江乡新老周小学 互助国民学校 1919 徐家堰 周光龙等 四义国民学校 1921 慈济桥北埠 傅德慷、董杏荪、陈文鑑、陈珊泉等 有基金1万元.1985年为贵驷乡大市堰小 学 育英国民学校 1923 董世元等 崇德国民学校 1923 王思葆等 励志国民学校 1919 潘峰桐等 承志国民学校 1924 王善度等 1985年为临江乡上赵小学,已撒 东浦单级国民学校 1913 清水浦街 任耀廷、傅兆霖、张 萼楼等 时敏单级国民学校 1916 后施村 刘炎昶、敏斋募建 1985年为湾塘乡后施小学 乡畊单级国民学校 1912 石塘下村 王乡畊 1985年为城关镇石塘下小学 槐荫初级小学校 1926 新添庙桥 王兆年、王云樵 涪智学堂 1901 大市堰 余镜清 已停办并入大市堰小学 区立团桥第一国民学 校 1906 团桥镇 刘崇照、方桂、贺绍 章等 原名团桥学堂,拨陈祉扬先代积存创办义塾 款为经费。1985年为骆驼镇团桥小学 区立妙胜国民学校 1915 妙胜寺 陈文鑑、张起东、刘 同洲改组开办 原为东西管两等小学堂。1985年为贵驷乡 妙胜小学 区立崇正国民学校 1907 庄市进贤桥崇正书 院旧址 庄衮等 原名崇正学堂,1912年,与崇实学校合并, 常年经费除市屋及崇正书院产息拨充外,由 庄鸿来年贴银1 000余元,庄获金色三等褒 章。1985年为庄市乡中心小学 修本国民学校 1915 庄市庄氏敦本宗祠 庄兆熊等 初名敦本 务本国民学校 1912 庄市汤姓祠 汤怀琛、汤国年、汤 贤键等 浃北第一国民学校 鹭林村水月庵 张春生、李顺生 原名鹭林学堂,1912年叶祖荫、叶玉华、张 忍甫捐资助学 浃北第二国民学校 1913 陈家庄陈姓祠内 陈元霖 陈莘甫补填不足之数 启新国民学校 白沙村广福庵 慎远国民学校 1920 陈家庄 陈元顺 陈出资银25 000元新建校舍,并置民田43 亩,基金7 000元为常费 朗斋国民学校 1919 白沙村 张朗斋 乌氏养中国民学校 1909 乌隘村乌氏宗祠 邬韵笙创,期人垚续 办 学校续办后经费由校董乌显元、邬德照、乌 人垚负担 崇本国民学校 1918 菱漕头 陈道城、陈性烽、陈 道综等 1985年为庄市乡崇本小学 古唐国民学校 1913 皈田塘唐氏宗祠 王品藻 原区立第一单级小学,1919年王改组重办 尚志国民学校 1906 周家垫村 洪美乐、洪以坊、洪 以台、洪纯观 原名尚志学堂,常年经费均由洪氏义塾拨 款。1985年为骆驼镇洪家小学 宝善国民学校 1906 贵驷桥 刘崇照 原名宝善学堂,系两等小学。1985年为湾塘 区中心学校(贵驷镇中心) 宝善第二国民学校 1910 贵驷桥 刘奂 原名驷桥学堂,创办后经费由刘崇照承担。 1985年为湾塘区中心学校(贵驷镇中心) 方氏培玉国民学校 1906 柏墅方村 方舜年、方积鈺等 原名方氏培玉两等学堂,拨方氏义塾师范堂 公款银80 000余元特建新舍并充办学经 费,后方舜年捐银20 000元,获四等嘉禾 章。方积钰、方启新、积驭、积驹 驹、积镕、培 源、积蕃、积驎、积余、积铣、积储、积驷、 积骐、善长等各捐银4 821元(各获金色二 等褒章),方黄氏捐银5 000元(获一等褒 状,并受赠匾额一块3 1922年方絮之、方 稼孙又捐银5 000元助学,附设高小。1986 年为骆驼镇培玉小学 怡恂国民学校 1921 后倪 倪黄氏捐银委托族 孙倪春如创办 倪黄氏捐银10 000两 竞是单级国民学校 1906 压赛堰陈氏宗祠 陈保生、陈厚生等 原名竞是学堂 竞进单级国民学校 1915 爱登桥余经悌别墅 余道惟、沈卫桢 振才单级国民学校 1912 孔浦眠羊董 董承洛 梅堰单级国民学校 1910 白龙镇普光庵 陈鲲 原名梅堰学堂 惇本单级国民学校 1916 惇本祠 汤继生、汤意林 斐迪单级国民学校 1917 雁宕庙跟 1985年为骆驼镇金华小学 培本女子国民学校 1919 白沙村 吴笙培 1985年为河头乡西经小学 启秀女学堂 1907 蛟河倪 倪邦宪 已停办 区立海浦国民学校 1904 海浦村雨花庵 蔡晟、金彝等募资, 葛允芳重建 原名海浦学堂。附设高小。1929年移址校场 头。1985年为觉渡中心学校 区立启绪国民学校 宣统年间 庙基村 郑廷琛、刘鸿揆等募 资 原名启绪学堂。1925年罗公孟募银8 000元 扩建。1985年为贵驷乡启绪小学 进化国民学校 1906 沙河头村 原名进化学堂。由陈氏义塾改办,经费由积 善堂拨款。1985年为贵驷乡沙河小学 湾塘国民学校 1910 湾塘周氏宗祠 周葆康、周光盛等募 资 募资的尚有周明远、明良、光珩、美甫、师 怀、洪璋等。附设高小。1985年为湾塘乡中 心学校 励志国民学校 1911 年 里外新屋刘氏宗祠 刘敬礼、刘承初等 原名励志学堂。同创的尚有刘孝愈、刘承本、 刘进杜 曲塘国民学校 1912 曲汇塘 培青国民学校 1920 十七房郑氏宗祠 郑钟莹募资创办 1907年郑穆曾于郑氏宗祠创办进业学堂, 不久停办。1985年为觉渡乡郑家小学 雁门国民学校 1906 邱王村 原名雁门学堂 启文国民学校 1910 邱王村 原名启文学堂,由邱氏启文义塾改办 演进国民学校 1902 龙山所西门外 原名演进学堂 龙山国民学校 1906 伏龙山虞姓宅内 虞和德、虞成恺、虞 守煌 原名龙山学堂、附设高小 求是国民学校 龙山所东门外 清溪国民学校 1912 金家看镇乾庵内 王德骥等创 龙场国民学校 1910 龙头场圣寿祠内 林鼎年 原名龙场学堂 凤湖国民学校 1907 凤浦呑 由凤湖义塾改办 西绪区立第一国民学 校 1912 方马村马氏宗祠内 马纯甫、马瑾甫 施山国民学校 1910 觉海寺旧址 华锦泉、华云飞等 原名施山学堂。1912年由华德卿、华軽良、 华国相、华宝南等合办 善康国民学校 1910 杨村 杨善康 原名善康学堂 蓬山国民学校 1920 黄品圭、黄能明等 养正国民学校 1922 黄亦信、黄肇基等 1925年黄肇瑞捐银5290元 筋竹国民学校 1921 黄永和、黄世华等 雨化国民学校 1922 华达凡 养蒙国民学校 1922 王家路 王振声、萼生等 集资创办的尚有恒炎、礼本、锡堂、文锦、江 庭 宗文国民学校 1922 杨范村 范维乾、德裕等集 资 集资创办的尚有立本、立祥等 施山国民学校 1922 施公山 叶元炳等7人 方兴国民学校 1924 方鹤品等15人 崇邱区立浃南国民学 校 1906 江南道头 谢觐臓 原名淡南学堂。经常办学经费由渡船捐及县 补助解决。1985年为小港镇红联小学 区立灵杰国民学校 1905 小港义成碘跟 李镜第、李厚培 原名灵杰两等学堂。1922年李芸青捐建校 舍11间 李氏养正国民学校 港口李氏义庄内 原名李氏养正学堂,由李氏义塾改办,经费 由李氏义庄拨付,附设高小。1985年为小港 镇中心学校,1987年为蔚斗小学 蔚斗初级小学 1927 小港倪家桥 唐爱陆等 1985年为长山区中心学校,1987年复名为 蔚斗小学 李氏养正第二国民学 校 1912 小港新堰头村 经费由李氏义庄拨付 李氏宗善国民学校 1909 港口村 乐俊鸿倡办,乐嗣基 等捐资 原名李氏宗善学堂。1985年为江南乡港口 小学,已撤 筠岩国民学校 衙前村张氏宗祠 1985年为江南乡中心学校 龙山国民学校 1909 东冈碘村 徐修诚等 原名蝇山学堂。茅洋庵捐资,泗州寺助田。 1985年为小港镇蛆山小学 蒙泉国民学校 1919 衙前沈家村沈氏宗 祠 沈觐舜 并入江南乡中心学校 惜阴国民学校 1915 朱田洋村 刘九臬 墅群国民学校 1911 雅度呑夏氏宗祠 陈文桢 1985年为江南乡新权小学 七星延陵国民学校 1907 青峙村 吴正IB、吴正锢捐资 委吴企唐创办 原名七星延陵学堂。1985年为小港镇青峙 学校,1989年复名为七星延陵学校 求精第二国民学校 1915 胡家洋村 谢天锡 经费由谢天锡承担。1985年为江南乡新建 小学,已撤 求精第四国民学校 1917 石〓村太平庵旧址 谢天锡 1985年为枫林乡大石门小学 求精第五国民学校 1918 顾家桥村 谢天锡 校舍系宝镜庵西廊改设。1985年为枫林乡 中心学校 求精第七国民学校 1918 王家漕村 谢天锡 崇邱第一国民学校 1913 丁家山下 丁宋伟 宜兴国民学校 1924 衙前村 张彝年、张有年等 经费由雅言堂公款津贴。后为衙前小学, 1985年为江南乡中心学校 学达初级小学校 1925 下邵村 邵尔康、邵光戢等 高翔、连华、贞亮、禹昌、永钟、子宾、锡 九、人华、树华、亦丰、达人等同创办。1985 年为下邵乡中心学校 双峰初级小学校 1925 丁家山下 丁方华、张继莱、丁 荷生、丁方丕、丁训 福等 1985年为下邵乡丁家山小学 发蒙学堂 1909 黄瓦跟 经费由林久钦负担,已停办 务实女学堂 1903 港口 李善祥 已停办 公立时敏国民学校 1904 大碘振文书院旧址 拨书院原有租息为经费。1985年为大碘镇 中心学校,1987年建为北仑区实验小学 区立灵山高等小学校 1905 期隘灵山书院 虞清华等 1914年拨灵峰香资款为经费,附设国民学 校。1985年为第隘中学 区立林头国民学校 1910 林头村林头庙 王耒等 原名林头小学堂,经费由灵峰香资拨给。 1985年为期隘乡林头方小学 区立高塘国民学校 1905 石高塘林氏义学内 林森、林兆春等 原名高塘学堂。1985年为高塘乡中心学校 区立沿山国民学校 1913 年 理珞河头 李景初重办 开办后旋停办。1919年重办。1985年为期隘 乡民乐小学 区立开智国民学校 1910 石漱村义民祠 经费由王继香、王泱香捐助。1914年停办, 1919年复办。1985年为郭隘乡石湫小学 区立算山国民学校 1913 大渔台村 1915年停办,1918年复办。1985年为高塘 乡算山小学 区立弟秀女子国民学 校 1910 大碘头街 陈祖烈、王启楣、王 本祥、贺至大等 1923年改为县立第四模范小学校 区立湖塘国民学校 1917 乐俊堂 1919年乐俊堂、乐兴生、乐秀澄、乐嘉奕等 捐资助学。1985年为夠隘乡湖塘小学 区立柴楼国民学校 1920 1985年为邹隘乡柴新小学 虞氏述志国民学校 1906 年 扎马村虞氏宗祠 虞清华等创办、虞愚 重办 原名虞氏小学堂。中途曾停办,1918年重 办。1985年为第隘乡扎马小学 求备国民学校 1906 备碘村 胡炳奎、贺宗光、屠 承先、王鸿模、贺性 春、支肇元等 原名求备两等学堂,乐役朋捐地助学。1985 年为新碘镇备碘小学,已撤 陈氏思本国民学校 1907 周隘陈村 陈祖烈 原名陈氏思本学堂。陈出资7 000余元创建 新校舍并承担办学经费。后与大碘镇中心学 校合并 贺氏养正国民学校 1917 前宋外村 贺云章等 李氏敬德国民学校 1918 横河村李氏宅内 李氏敬德堂创办 李光墀、光站、光均、光域、光垣、光墉、光 型、名傳捐资助学。1931年并入公德小学 公德国民学校 1907 横河村 董祖羲、於尹浩、李 光墀等 原名横河公立学堂。1918年停办,次年重 办,经费除公助外,余由李氏承担。1985年 为大碘镇横河小学,1993年复名公德小学 愈愚国民学校 1906 田三洋村傅氏宗祠 傅家钱等 原名愈愚学堂。1915年停办。1920年秋复 办。1985年为高塘乡永丰小学,已撤 妙林国民学校 1915 妙林村顾氏宗祠 顾葆羽、顾庭雷、顾 显章等 1985年为高塘乡妙林小学,已撤 育才国民学校 1917 大树下耶氏宅内 1985年为高塘乡大树小学,已撤 凤洋国民学校 1914 八凤洋村 1985年为高塘乡凤洋小学 虞氏继承国民学校 1912 白石庙村虞氏宗祠 虞宝昌、虞瑞尧、虞 中恒 培本国民学校 1922 杨家桥王氏宗祠 王宗余、王燕借等 1922年修新祠,改名一本。1985年为大碘镇 老贺联校 后洋国民学校 1922 张之栋等出资开办 1985年为邹隘乡后洋小学 鹰山国民学校 1922 江绍瑛、江义方、江 礼瑞等 后并入大碘镇横河小学 鍾灵国民学校 1920 干孝本、大淇、大瀚、 孝达、思礼等 1985年为大碘镇白石小学 区立九峰国民学校 1905 九峰书院内 张荫乔、胡启瑞、周 廷珍、顾鹏翔等 原名九峰养正学堂。经费由书院生息拨充, 周廷珍补助。1985年为霞浦乡九峰小学 区立崇实国民学校 1906 原名崇实学堂 区立第二国民学校 1919 三山上凌云阁 1985年为三山乡中心学校 霞浦国民学校 1906 霞浦水音头 张荫乔、翁辅宸、张 星耀、张兆泰等创 办,童浩、张宗献、张 丙旭等助办 原名霞浦学堂。以四都泰宁会津贴作经费。 1925年至1931年,张继堂捐银9 800元, 获部颁二等奖状,张长福捐银4 800元,获 三等奖状。1985年为霞浦乡中心学校 井溪国民学校 1913 井溪庙内 傅锡恩、张秉初等 1985年为霞浦乡上傅小学 时晋国民学校 1912 杨木堰史家村 史丽生、史道生、史 复初 1985年为證浦乡杨木小学 泰中国民学校 1912 大胡河西 1985年为霞浦乡大胡小学 声教国民学校 1914 居子山 〓山国民学校 1909 羊府庙内 张荫乔、张显瑞 原名*山学堂,经费由泰宁会津贴。1985年 为霞浦乡下洋小学 〓山第二国民学校 1912 灵〓山礁硬龙王宫 蛟溪国民学校 双蛟溪龙王宫 由〓山第二国民学校分设。1985年为霞浦 乡礁碘小学 敦群国民学校 1912 霞浦前村醒园 张星灿 经费由泰宁会津贴 励志女子国民学校 霞浦村 张景渠 经费由泰宁会津贴 遐思国民学校 1923 史梅卿、史苇芳、史 廷藩、史绍南、史赞 厚等 1985年为新礫镇下史小学 洪溪国民学校 1921 史光国等 1985年为柴桥镇洪溪小学 区立芦渎国民学校 1905 柴桥公输殿观音阁 东 曹赞宸、钟观光等 原名芦渎学堂。以观澜书院田产屋宇变价购 造新式校舍开办。经费取自茶捐、穿山号房 费、行商公串。1985年为柴桥镇中心学校 区立荆限国民学校 1910 穿山关圣殿水陆庵 原名荆限学堂。1985年为柴桥镇穿山小学 嘉逸国民学校 1912 㢀头村王氏宗祠 王惠霖、兆兰、宝嵩、 守穆、嗣旬、守玉等 以嘉逸会产息为经费。1985年为上阳乡中 心学校 后郑国民学校 1913 后郑村 1985年为紫石乡中心学校 静德女子国民学校 1917 柴桥胡姓屋内 李光墀、李光玷承母 曹氏命开办 有基金银10 000元。后并入柴桥镇中心学 校 区立云衢国民学校 1910 郭巨所城北门外 戴鸿麻、孙承志、戴 斌章 原名云衢学堂。1911年汪永清移校至所城 内千总署旧址。1985年为郭巨乡中心学校 县立第一模范初级小学 1923 城区镇远门内 县立第二模范初级小学 1923 小港 县立第三模范初级小学 1923 张槛碘 县立第四模范初级小学 1923 大禊头 县立第五模范初级小学 1923 白龙王庙跟 县立第六模范初级小学 1923 霞浦张 县立第七模范初级小学 1923 十七房 县立第八模范初级小学 1923 柴桥胡姓宅 县立第九模范初级小学 1923 龙山所 县立第十模范初级小学 1923 郭巨白峰 县立第十一模范初级小学 1923 戎姓村 北区县立职业准备学校 1924 前绪区十七房 南区县立职业准备学校 1924 海晏区柴桥村

附注

注:据民国《镇海县志》和《镇海县新志备稿》。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