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90
颗粒名称: 修志始末
页数: 2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央领导的倡议下,一个盛世修志热潮在全国兴起。1986年9月,《镇海县志》筹备小组成立。1987年7月,由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段凤章、宁波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主编俞福海大力促成,镇海、北仑两区区委、区府有关领导王卓辉、林青甫、宋锡康等协议组成《镇海县志》编纂委员会,张曦任主任,金庆澜、董克勤、张绍明、董绍民、陈惠炳任副主任,委员24人,主编陈惠炳,办公室主任由金庆澜兼任,并议定修志工作以镇海区为主,北仑区积极配合,经费与人员以2∶1比例分担。次年7月,聘请镇海籍老同志或曾在镇海县工作过的部分领导张承宗、戚铭渠、谢仁安等10余人为编委会顾问。11月又聘请熟悉当地情况、爱好文史的乡镇采访员20余位。
  编委会办公室成立后广发征集县志资料布告,并在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修志启事,委托朱吉相老人在沪设立联络点,广泛团结寓外镇海籍人士,为县志编修献计出谋,提供资料。曾任上海市副市长、政协上海市副主席的张承宗欣然为县志书写了题签。1987年11月创刊《镇海修志简报》,载录修志信息,交流编纂经验,至1994年12月共出版18期。
  由于人员调动等原因,编委成员经两次调整。1989年8月改委严水孚为办公室主任,并聘陈兵为主编,同时成立编纂室。1990年12月镇海区委书记洪钧杰接任编委会主任。
  《县志》分志起步始于1988年3~5月,67个局级承编单位先后建立分志编纂领导小组,确定分志主笔及编写人员,开始资料搜集整理及编写工作。县志办公室除发动帮助各承编单位搜集资料辅导分志编纂、组织业务培训外,派员赴宁波、杭州、上海、南京等地抄录、复印《宝庆四明志》等大量典籍资料,为当地积存了重要地方文献。
  编纂室成立后厘定计划,进入全面编写,加速分纂进程,力求有序有效完成编纂任务。编纂室自撰《人物》、《自然环境》、《建置》等9编、63万字,占总量40%以上。1990年底多数分志完成试写稿,1991年春至1992年底完成评审稿,用电脑打印成30分册,同时绘制各类图件35幅,拍摄并采集彩色和黑白照片300余帧。
  分纂过程中文化、教育、卫生、农业、商业、渔业、水利、交通等多数部门召开了分志稿审议会,少则2天,多至6天,由部门新老领导及知情老同志参加,逐章审评增删校核史实,提出修改意见。1993年1月由两区人民政府主办、县志编纂委员会主持在镇海——北仑两地召开《镇海县志》志稿评审会。省市地方志办公室、省人民出版社地方志编辑部领导俞佐萍、潘一平、俞福海、方平、陆久逊、王福群,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郑祖安暨兄弟县(市)地方志主编等共30余人参加志稿评审,魏桥教授及《浙江方志》主编陈野寄来了书面意见。2~9月修改总纂全志,10月重印后送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审,通过三审八校,然后定稿付印。
  是届修志两区参与承编撰写或负责资料提供的有100余个单位、100余位同志,搜集资料3000余万字,送交编纂室的分志稿300余万字。部省市属驻镇各单位、宁波港务局、镇海石化总厂、镇海发电厂、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驻镇37704部队、国家海洋局镇海海洋站和两区各乡镇政府有关部门均积极提供基础资料。贝时璋等300余位镇海籍寓外教授、专家及各界人士与县志办公室建立了联系,张爱萍将军向志办提供了详尽的人物资料,王玉清同志抱病回忆当年在镇海参加革命斗争史实,虞和钦、胡静园、曹静渊、樊棻等多数传主亲属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照片、手迹复印件,镇海区委党史办公室、地名志办公室、镇海口海防遗址修复办公室与镇海、北仑两区文化馆、文管会、镇海区摄影学会等单位提供了珍贵历史照片,严水孚同志为县志绘制了精致的图片。150万字总纂稿与300余幅图照的编成,是集体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总纂稿成后朱兆祥教授和省文化厅张曦厅长均为县志写了情长意深的序言,朱教授百忙中还对某些编章作了重点审改。凡上述种种,无不凝聚了众多镇海籍人士对故乡、故乡建设的关切之情。
  新编《镇海县志》于1994年12月出版,谨志其始末以存。
  《镇海县志》编纂室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