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4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佛教
分类号: B94
页数: 3
页码: 854-8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中国某县的佛教传播历史、寺庙建设情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佛教活动和社会变迁对寺庙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几处重要的佛寺(横溪香山教寺、招宝山宝陀寺、灵峰禅寺、瑞岩祥寺)的历史变迁和近年来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关键词: 镇海县 宗教 佛教

内容

据旧志载,佛教在东汉时已传入境内。李昌裔《灵峰山寺形势记》提及:从瓶壶山麓九曲而上,独吐平原,周围约里许,东汉明帝时即称为佛国道场,由来旧矣。唐、五代时佛教传播更盛。唐有佛寺15处,横溪香山教寺(原属慈溪县境)始建于天宝年间(742~756),初为小庵,广德初(763~764)建寺。后陆续建瑞岩、觉海、观音、总持等寺。规模较大者为瑞岩禅寺,宋时已有寺田1960亩、山8278亩,民国时有寺屋百余间。宋宝庆初县内有寺院31座,清乾隆十七年(1752)有36座,至清末有寺65座、庵204座。抗日战争前,全县僧尼4.172人,其中僧1680人、尼2492人。抗战后寺庵经济困难,僧尼散失。新中国成立初,尚有寺庵277座,僧尼563人,其中僧302人、尼261人。土地改革时,僧尼分到土地,参加劳动,有些年轻僧尼参军、参干,还俗婚配。1958年组织全县170余僧尼集中灵峰寺,建立“促进”生产合作社。1962年合作社解散,部分社员安排至天童、育王等寺,70余人仍留灵峰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法器被毁,僧尼还俗,寺舍移作他用,仅将瑞岩寺藏经交县文化馆保管。1978年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1981年县人民政府设宗教科。1985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招宝山宝陀寺和观音阁,同年开放,作为佛教活动场所。1985年全县有僧尼54人,其中僧28人,尼26人。
  1935年成立县佛教协会,推总持讲寺住持法悟为会长。1937年抗战初起,佛协在总持讲寺举办僧侣救护队训练班,受训僧侣30余人。1941年镇海沦陷后,佛协停止活动。1952年另组县佛教协会筹备会,对会员进行爱国主义、劳动光荣和宗教政策教育,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僧侣参加建水库劳动,并订立经忏、法事活动时间、范围。1958年撤县并市,县佛协一度撤销,1963年恢复。“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1985年重组佛教协会,僧西慧、常志为负责人。
  宝陀禅寺 原建梅岑山(即今普陀山)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寺院遭倭寇破坏。1557年浙江总督胡宗宪迁宝陀寺于招宝山,故寺又名补院。宝陀寺香火历来甚盛,尤以观音道场著称。每逢夏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生、出家、成道之日,善男信女上招宝山礼佛络绎于道。观音佛像经历代迁移重塑,仍保持唐代造像特征,观音戴毗卢帽,称“毗卢观音”。宝陀寺几经毁修,解放初尚有大殿三进(天王殿、罗汉堂、圆通宝殿)及僧、客房数十间。1965年维修一次,后天王殿、罗汉堂厢房拆毁作他用。1981、1985年省、县两次拨款30余万元,整修圆通宝殿,重塑佛像,重建观音阁,召僧尼上山照管寺产,开放佛寺。1981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寺僧9人,庵尼1人。
  灵峰禅寺 建于大瓶壶山上(今属邬隘乡)。前身为普定禅师精舍,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名为佛国道场。唐元和、长庆间,住僧怀益募里人刘轸舍产首创殿宇,更名为灵岩禅院。后梁开平四年(910),全禅师自阿育王寺至山,复兴寺宇,名瓶壶院。后周广顺元年(951),改寺名为明州定海县保安禅院。宋治平元年(1064)敕改灵峰寺,灵峰之名由此始。历代多次修葺。清咸丰间寺毁,光绪初年重建葛仙殿,招僧居住,光绪十四年(1888)建佛殿5间、客房14间,后又建方丈殿、前进佛殿和峰曙楼等。山麓有灵峰下院,建有按指堂、云深轩,咸丰间毁圮。数里外有演法堂,传为晋葛玄修炼处,早圮废。灵峰寺屋在“文化大革命”时拆作他用,仅存寺基,90年代初开始修复。址广约里许,寺后有蜃潭,以蜃气出没占晴雨。寺旁有甘泉从石罅流出,久旱不涸。有方竹偶生岩谷,传为葛仙翁与寺僧道安共饭时插箸成竹,故又名箸竹。寺下有七佛岩,岩下有丹池,也称丹井,传葛玄(亦传葛洪)曾在此炼丹,今犹在。寺址内有樱花树一株,传为清康熙时日本僧人所植,山后有日僧墓葬,碑铭“扶桑入怀”,今均存。
  民间多葛仙翁传说,信众遍布附近各县。民国时上山礼佛者年约数万人。其部分香金曾充灵岩区教育经费。1953年夏历三月初三正清明日,上山礼佛者达6万人。近年逢夏历四月初十前后和五月初五香期,上山礼佛者仍众。
  瑞岩禅寺 位紫石乡。唐会昌中(841~846)郡守黄晟为普化禅师立精舍。景福二年(893)改建为开善寺。大中祥符中(1008~1016)因地产灵芝,易名瑞岩。明、清两次毁于兵火,恢复重建。光绪三十年(1904)住僧苇江同天童寺诸僧赴京为庚子殉难者作水陆道场,清廷赐龙藏(经)紫衣及匾额,1906年建藏经阁。抗日战争时期,县立初中曾迁至此。新中国成立后,寺产归林场管理,寺屋拆移他用,藏经拨交天童寺。寺址今为国家森林公园,有乔木林4790亩。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宝陀禅寺
相关作品
灵峰禅寺
相关作品
瑞岩禅寺
相关作品
香山教寺
相关作品
灵岩禅院
相关作品
觉海禅寺
相关作品
观音讲寺
相关作品
总持讲寺
相关作品
泗洲教寺
相关作品
伏龙禅寺
相关作品
华岩禅寺
相关作品
真修讲寺
相关作品
兴善教寺
相关作品
资圣讲寺
相关作品
净居禅寺
相关作品
明慧禅寺
相关作品
佛岩禅寺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