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3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3
页码: 848-8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浙江温州地区的时令民俗,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除夕等传统节日习俗,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节日、纪念日。人们在这些节日中进行祭祀活动、家庭团聚、赏月赏花、食品制作以及放烟花爆竹等传统及现代庆祝方式。
关键词: 镇海县 岁时习俗

内容

第一节 时令民俗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辛亥革命后称春节。黎明即起,设香烛陈果饵酒馔祭灶神、祖先。开门放爆竹,称“开门炮”。大户人家早日悬历代祖先画像于中堂,并设祭祀供品,谓“供帧子”。全家穿新衣,讲吉利话。先拜神祗、祖先,依次向家中长辈拜岁,长辈向下辈祝福,给儿童分发糖果、糕点。早饭素食,吃汤果、年糕或红枣赤豆粥,饭后向邻居互贺新年。是日一般不外出作客,在家与邻闾娱乐休息。旧俗初一不汲水、不洒扫、不乞火、不动刀剪,让日用器物也休息一天。拜天地、拜宗祠、拜境庙、出拜祖墓等古风,在民国时已渐不行。未昏而眠,不点灯,睡前燃放爆竹。初二开始出门作客,称为“拜年”,向亲戚中长辈拜岁。亲友间互请酒饭闲话家常,祝贺新年。
  新中国成立后,春节休假3天。表示除旧布新送穷迎富、祝祷五谷丰登和吉祥如意等传统习俗仍存,惟拜祭神鬼活动基本不行。新增拥军爱民,军民互相拜年,单位领导向老职工拜年,地方领导向敬老院老人拜年等新风。
  立春 民间作春饼,饮春酒。民国后不行。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夜过元宵节。旧俗正月十三夜起悬彩张灯供人观赏,叫“上灯”,至十八日“落灯”,故又称“灯节”。是时,各乡社庙多悬灯祀神,或用鼓乐,或唱南词,谓之灯祭,亦称“摆灯头”。城中社庙摆在正月二十日以外称“摆后灯头”。十四夜,吃糯米圆子或菜汤果,称为“灯圆”,含合家团圆之意。城中各家合瓜果枣栗等为羹,呼为“丫头羹”,邻闾间互相馈赠。是夜农家还以火照田间,谓可除害虫,名曰“烧蝗虫”。柴桥地区则烧田塍草,埭埭田塍干草着火,犹如条条火龙,因名“燂火龙”。在甬江和芦江上有“放水灯”习俗。以芦江上水灯最为壮观,在一条条木梯上竖起花卉、人物、龙、狮子和九连灯等彩灯,两旁由鼓乐船牵引,从穿山途经柴桥至马车桥,沿途观者如云。民国初期,县城经常举办大型灯会,抗战前兴起提灯会,解放后多次在城关举行元宵灯会。现时,悬灯结彩,吃菜汤果、圆子或丫头羹之俗仍存。
  旧时尚有正月十四夜“请屙缸姑娘”,妇女“行七条桥”、“烧十庙香”等迷信习俗,50年代后曾绝迹,近年来农村又有所见。
  清明节 县人极重视清明祭祖扫墓,外出游子多及时回家,尽赤子思乡爱亲之情。亲人新亡,3年内“上新坟”,供青糍、黑饭、鱼、肉、酒、菜,在清明正日到坟头除草、加土、插竹挂纸钱,男女老幼参拜,并在家设酒馔祭祀,称“做清明羹饭”。3年后上坟,一般不带酒、菜,其余礼节如旧。古时尚有插柳、踏青之俗,民国时只行插柳。现时,清明扫墓之俗犹存,祭品因人而异,纸钱多改花圈。新增祭扫烈士墓园,学校师生、机关团体代表向先烈献花圈,寄托哀思。
  谷雨 清明后至谷雨前采“雨前茶”最佳。
  立夏 习俗煮豇豆糯米饭,焐茶叶蛋,称立夏饭、立夏蛋。并以三四寸长小笋(称“脚骨笋”)、软菜、鱼、肉等祭祖,祭毕,家人团聚而食。相传蛋荫头,豆明目,笋健足,软菜如扇吃了夏日不怕热。饭后称体重,叫称人,谓可防疰夏。外婆家给外孙送立夏蛋,用丝线编网袋装蛋挂小孩胸前,手腕系丝织彩绦,叫“立夏须”,谓可防夏天疾病。农家以米粥、老酒滋补耕牛。现时做羹饭祭祖之俗城镇多改,农村仍行。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旧俗裹粽子,做馒头祀祖先,送节礼,取菖蒲及艾条插门户,或削成人形染雄黄悬于床上,饮雄黄烧酒辟邪禳灾。小孩挂绸布香囊。婴儿额、胸、手足、臀部涂雄黄,并用雄黄酒喷洒屋角。焚苍术、白芷以驱蚊。丁家山下还有划龙船盛会。现时,插艾、饮雄黄酒、贴端午老虎、熏蚊烟等俗已改,吃粽子、女婿送节礼等仍存。
  入梅 芒种后逢丙日入梅,也作“入霉”,为期1个月左右,梅雨期多雨水,农家忙农事,居民防衣服发霉。
  三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初伏、末伏各以10天为期。中伏时间较长。三伏期天气最热,盐民旺晒,中伏农家忙割。各家曝晒衣服称“㫰霉”。
  立秋 吃西瓜,儿童还吃炒萝卜籽或炒白药,称“祓秋”。现只吃西瓜。
  中秋节 县人以农历八月十六过节,比外地迟一天,缘由传说甚多。据《中国风俗辞典》“八月十六日”条目,说是南宋丞相史浩每年中秋必从京城(临安)回四明,与百姓共度佳节。有一年因骑马受伤,中途留宿绍兴,次日才赶到明州,百姓等史浩到后才过节。另有一说是南宋丞相史弥远(史浩之子)在某年将届中秋,忽起荣归之思,从临安出发,沿途官吏趋炎奉迎,盛宴接待,及抵鄞县已过十五之期,乃在次日补庆中秋,从此遂成定例,相沿至今(采访)。此外尚有众多说法。旧俗设酒馔祀祖,全家团聚吃汤果、月饼,亲友间以月饼相馈赠,或置酒赏月。江南地区盛行吃水沓糕和鸭子煮芋艿。现在旧俗仍存,惟城镇祭祀活动不行。工厂、学校、机关、团体多组织中秋赏月等联欢活动。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也叫重九。古人登高宴赏,饮茱萸酒,做重阳糕。今做米馒头,组织郊游等俗仍存。
  冬至 俗谓“冬至大如年”。是日制圆子或汤果具香烛祀神,大族、望族祭祖、续谱。此俗城镇已少见。
  除夕 夏历年末夜为除夕。前数日洒扫堂室庭院,清除牛厩、猪栏、鸡窝、路沟,“掸尘”迎新春。做年糕、米馒头、糯米〓,捏年糕团如鱼如元宝置米缸内,称“满米缸”。祀神及祖先叫“送年”也称“谢年”。除夕聚家人宴食谓之“分岁”。安灶神马于灶曰“接灶”。点烛焚香,长幼坐以达旦叫“守岁”。长辈赐孩童“压岁钱”。贴春联、易门神,称为“从新”。天未昏即点灯,谓之“接光”。入夜,燃放爆竹称“关门炮”,认为可辟邪。是夜,妇女忙于搓汤果、备菜肴以免来日动用刀砧。置米馒头或糯米团于秤、磨、帚、刀、剪、筷、尺之上,以慰器物一岁之劳苦。也有挈灯笼遍照家中角落、米缸或谷仓,口中念念有词,如“青龙盘谷仓,黄龙盘米缸”、“缸缸满,甏甏满”之类吉祥话。现时,迷信色彩较浓之习俗已减,节前大扫除,办年货,农村做年糕、米馒头,搓汤果,分“压岁钱”,放花炮等俗仍存。不少人在电视机前“守岁”直至新旧年交接。
  旧俗
  浴佛节 俗传夏历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生日,是日僧人以水洒洗佛像,称“浴佛”。招宝山上宝陀寺供奉观音,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期礼佛。四月初十俗传为葛仙翁生日,迷信男女多往灵峰参拜。50年代时曾禁绝,近年来礼佛香火又盛。
  中元鬼节 夏历七月十五日。以新谷米、酒馔祀祖先,办“七月半羹饭”,和尚、道士诵经供佛,放焰口超度亡魂,称盂兰盆会。今放焰口等迷信活动已废,办羹饭祀祖之俗仍有所见。
  七夕乞巧节 传说七月初七晚上牛郎织女相会。旧时,妇女以槿叶水洗发,陈瓜果向织女乞巧,月光下穿针线比巧,今不行。
  插地藏香 七月晦日地藏王诞辰。是夜儿童插香于地,或陈果设茗祀地藏王,今少见。
  送灶神 夏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夜,灶堂设果饵祭灶神,另供清水、炒黄豆,用稻草扎草马一匹,送灶神上天奏本。俗传神食祭灶果、糯米团后粘口,只能讲好话。今灶具多改,灶神像已少见,但食祭灶果之俗仍存,并更名为迎春果。
  第二节 新节日、纪念日
  元旦 1949年9月,全国政协通告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学校、机关、工厂、团体放假一天,组织文艺、体育、展览等庆祝活动。
  妇女节 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妇女集会举行庆祝活动,妇联召开表彰会,褒奖先进个人、集体。
  植树节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机关、学校、居民组织植树活动。是日又为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劳动节 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法定放假一天。工会组织职工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等庆祝联欢活动。表彰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
  青年节 5月4日。学校、工厂、机关团体中青年举行庆祝活动。共青团表彰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
  儿童节 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节日前后,书店、公园、儿童游乐场所、儿童用品商店等优待儿童,免费或减价为儿童服务。工厂企业、机关团体向学校、幼儿园赠送礼品。中小学、幼儿园组织文艺演出及游乐活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 7月1日。各级党委组织庆祝活动,表彰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举行新党员宣誓仪式。
  建军节 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该日组织军民联欢,慰问烈军属,开展拥军爱民活动。
  国庆节 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纪念日,法定放假2天。城区及各乡镇主要路口悬挂横额,张贴标语。机关、学校悬挂国旗,企事业单位扎彩悬灯,商店设节日橱窗。是日举行庆祝集会、文艺体育活动。亲人团聚会餐。
  此外,尚有护士节(5月12日),教师节(9月10日),夏历九月初九老年节,均由各有关部门组织庆祝活动。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