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60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体育
分类号: G8
页数: 6
页码: 801-8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体育的情况。其中包括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竞赛、队伍设施等。
关键词: 镇海县 体育

内容

第一节 群众体育
  民间传统体育 以习武活动较突出,明代群众为防盗防倭而习武自卫。武术有“闹天堂”、“宋江拷”、“洪拳”、“边城”、“小人十八”、“雨伞十八”、“板凳十八”、“猴拳”等,师徒相传。练武器械有长矛、大刀、青龙偃月刀、乌风棍、大流星、双斧。梅山岛沈氏武术较著名,创始者沈天崇。解放后,梅山武术受到各级体委重视,进行整理和发掘。1974年沈云定、沈光世参加省武术比赛获表演奖。1982年张仁元去西安参加民间传统武术表演,演出“闹天堂”、“乌风棍”获表演奖。1973年城关镇正式建立武术队,多次参加全国和省比赛,至1984年共获金牌15枚、银牌6枚、铜牌11枚;并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尹伟、陆灵勇2名优秀运动员,后陆灵勇评为精武级运动员。
  工农体育 解放前无专业体育组织,民间偶有武术表演。解放后,许多乡村设置篮球场,农闲时开展篮球活动。60年代初,霞浦、团桥等乡成立农民篮球队,参加市、县农民篮球比赛,霞浦乡农民篮球队获市赛第三名。1984年5月湾塘乡农民运动员高月球,去绍兴参加全省农民马拉松比赛,以3∶32´57"成绩获全省第一名。1954年后,各机关、单位、工厂广泛推行广播操或工间操。机关、单位经常举办星期日篮球赛,并定期举行篮球、乒乓球等项比赛,多次举办全县工人运动会。1972、1973年7月纪念毛主席“7·16”横渡长江,组织群众约500人横渡甬江。1979年后,体委、总工会、共青团多次联合举办田径、球类、象棋等项比赛。
  第二节 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 民国初期,学校仅施以普通体操和运动游戏。1923年始设体育课。解放后,中小学除开设体育课外,每天安排课外活动,开展晨间或课间广播体操。1954年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1956年镇海中学、柴桥中学、大碶中学、骆驼中学推行“劳卫制”,有2000余学生参加“劳卫制”锻炼,绝大部分学生达到合格要求,获得“劳卫制”证章。“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劳动代替体育,体育工作陷于停滞状态。1976年成立县体育教研大组,1979年县教研室配备体育教研员,着手抓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每年暑期举办体育教师学习班,平时加强基层教研活动领导,开展体育教学观摩活动,选送部分体育教师参加省(市)培训,提高师资素质。1979~1984年,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体育教学活动。
  达标活动 1975年国家体委公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县中小学生逐步开展达标活动。1976年有32所中学2万中学生、62所小学4万小学生参加达标活动。1980—1981年度,县属中学平均达标率42.84%,1981—1982年度为42.98%。1982年上半年10所区、社中心小学达标1421人,平均达标率38.1%。1982学年,全县69所学校13796人通过新《标准》达标及格分数线,其中优秀1051人,良好5215人。镇海中学、骆驼中学、大碶区中心学校、邬隘社中心学校,达标率均在80%以上。邬隘社中心获省体委、教育厅“全能奖”和“推行新《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先进单位”称号。1983年,贵驷乡双斢等11所中、小学达标率在90%以上。双斢学校受到省体委发文表彰。是年,全县中小学生平均达标率85%,1984年为88%,1985年为88.2%。
  课余体育训练 1973年成立镇海少体校,开设田径、排球、篮球、乒乓、羽毛球等课余训练项目。田径、篮球、排球设镇海中学,乒乓球设城关一校,羽毛球设城关三校,由各校推选有培养前途学生80名左右进行课余训练。技巧队单独开设在体委内,招收学生20名,专职教练祝达飞。通过训练先后向省体工队输送黄瑞芬、樊莉莉等6名运动员,其中樊莉莉参加全国少年技巧赛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
  第三节 体育竞赛
  历届运动会 1915年7月,县立甲种商业学校参加浙江省首届中等学校联合运动会。1932年11月在城关大校场召开县中小学及业余民众联合运动会。1935年5月,镇海运动员李价民参加省第四届运动会,获民众组铅球(9.55米)、铁饼(28.38米)、五项全能(837.815分)3项第一名。1944年6月,在岩一乡林头小学举行中小学和民众运动会。项目有田径、篮球等,优胜者以浙江省政府名义奖给锦旗,为镇海沦陷时期在游击区举办的一次非常运动会。1944年6月底,镇海选派由25人组成运动队参加宁波市各县联合运动会,得团体第二名。金辅璟获个人总分第一名,得五项全能第一、十四项全能第二和九项全能第三。1948年,镇海籍(贵驷沙河头)运动员楼文敖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七届运动会,以16´0"8、32´47"成绩获得5000米、10000米全国冠军,并保持解放前我国田径5000米、10000米最高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2年,举办过5届全县运动会。第一届1951年5月召开,地点现人民公园内广场,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拔河等。赛后选拔运动员参加宁波地区第一届运动会。镇海男子篮球队和排球队分别获地区比赛冠军。第二届1958年9月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自行车、举重等。第三届1964年5月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第四届1974年5月举行,进行田径、篮球、乒乓、排球等项目比赛,并选拔部分运动员参加宁波地区运动会。第五届1982年5月举行,比赛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乒乓、航空模型等。第二至四届运动会均在镇海中学田径场举行。
  第四节 队伍设施
  体育师资 解放前,专职体育教师奇缺,许多学校难以配置专职体育教师。50年代后,体育师资数量有所增加,素质也不断提高。至80年代,全县每周任课8节以上专职体育教师有100人左右,其中大学本科毕业11人,专科毕业16人,中专毕业65人。
  裁判员 全县有各类各级体育裁判员55名。
  体育场地设施 解放前,举办较大体育活动多借用人民公园内空地或镇海中学、辛成中学操场等处。抗日战争前,小港唐爱陆发起建造沙湾体育场。场内置有秋千、天桥、木马、篮球场、排球场等设施。
  1977年在县大会堂前建1500座位室外灯光球场,现改作他用。1985年农民集资在城关大西门路新建标准溜冰场1座,后改作他用。
  体育管理 解放初期,体育工作属文教科管理,1956年文教局配备体育专职干部1名。1963年4月成立县体育运动委员会,与县文教局合署办公。1969年7月由人武部“军管”。1973年10月恢复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设办公室。1980年1月办公室迁至城关金向任弄6号。1980年7月,郭巨、柴桥、大碶、长山、湾塘、骆驼等区和城关镇先后建立文体领导小组,加强对区、乡文体工作领导。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