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妇女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妇女保健
分类号: R17
页数: 2
页码: 798-7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分娩主要由产婆接生,新法接生率不到10%,婴儿死亡率高达300%。1951年开始推行新法接生,并建立孕产妇系统管理。妇女劳动保护和妇女病防治也得到重视。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得到了实施。
关键词: 镇海县 妇女保健

内容

新法接生 解放前,分娩由产婆接生,也有自生自接。30~40年代新法接生率不到10%,婴儿死亡率300‰左右,俗谚:“生得多,死得多”,“妇女生小人好比过生死关,一只脚在棺材外,一只脚在棺材内”。1947年镇海县县政概况报告内称:“本县多以稳婆接生,各医院、诊所每月接生仅10余人。”
  1951年推行新法接生,首批训练旧产婆25名,实施“一躺三消毒”操作要求(即躺着生,接生员的手,产妇会阴、产包器械消毒)。1951~1957年,共培训接生员309名,新法接生率65%。1953年推行“无痛分娩法”,因效果不显而停止。1972年,县“五·七”工农兵学校举办一期赤脚医生助产班。70年代始,加强产科管理,普及住院接生,郭巨五大队、河头、岭下、后所、共同、万嘉等大队亦设立产室。1980年全县新法接生率99%,住院接生率91.1%。经省卫生厅验收,属省第一批新法接生合格县。1985年新法接生率99%,住院接生率97.63%。
  孕产妇系统管理 50年代城镇开始孕期检查、产后访视。70年代产前产后保健制度普及至农村。80年代起全面推广优生优育,致力提高人口素质。1983年对孕产妇建立保健卡,实行定期产科检查,减少妊娠各期并发症和难产发生。1985年孕妇建卡率88.70%,产前检查率98.34%,人均4.5次,产后访视率85.5%,产后42天检查率48.16%,没有发生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率下降至5.93‰,胎位性难产发生率2.8%。
  妇女劳动保护 1953年久丰纱厂推行女工经、孕、产、哺乳期“四期”保护。后在企事业单位推广。1956年开始农村推行妇女经期“三调三不调”(即工种调轻不调重,调干不调湿,调近不调远)劳动保护制度,对保护妇女健康起到良好作用。
  妇女病防治 1960~1961年间,因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妇女患闭经及子宫脱垂症较多,1963年后减少。至1985年,53例Ⅱ度以上子宫脱垂症治愈41例。1974年起逐年对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疾患检查,在城关镇进行子宫颈癌普查。上述各项检查达11万余人次,8万余例妇科疾患得到治疗。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1956年,县妇幼保健站设避孕指导门诊。1962年后,县卫生部门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组织技术指导,培训节育手术人员,组织手术队下乡。鼓励育龄夫妇施行节育手术。1963~1985年施行节育手术220381例,安全优质率98%。1978年及1984年对施行手术人员分项鉴定,1985年获得施行各类节育手术合格证书医务人员101人。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