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古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5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古碑刻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772-7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浙江宁波镇海地区多处历史石刻和碑文,内容涵盖了墓志铭、摩崖石刻、墓碑、宗祠碑、官职碑、寺庙碑等多种类型。这些石刻和碑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记录着镇海地区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风貌。
关键词: 镇海县 古碑刻

内容

夏夫人墓志铭 唐乾符六年(879)镌,河头乡杜郭村出土。高0.51米,宽0.37米,楷书,22行,满行19字,其仲弟侍御史夏樵撰。
  梓荫山摩崖 在梓荫山东麓石壁上,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刻楷书“惩忿窒慾”4字,每字大1.25×1.25米,系南宋水军统制冯枋所书。下有明嘉靖二十三年周别驾诗,已模糊不清。又山西麓石壁上,有清嘉庆九年(1804)陈士骏等一批文人学士于迎秀亭玩月衔杯题名纪胜石刻32字。
  梵文摩崖 在招宝山南侧山腰壁上,有梵文一行6字,石刻长6米,字高1.2米,译音为“唵嘛呢叭弥哞”,属古印度“兰查体”,此乃佛教密宗语,即“六字真言”。刻于何时无考。
  孔庙碑刻 在孔庙内,共4方,镌于明嘉靖八年(1529),高1.4~1.42米,宽0.92米。刻儒家程颐视、听、言、动箴注,字迹漫漶。
  镇海大将军李诚立墓志铭 邬隘溪东村出土,明万历七年镌。高0.7米,宽0.5米,兵部尚书薛三省撰。
  俞大猷生祠碑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在县东镇远门内为抗倭名将都督俞大猷建生祠,嘉靖三十八年(1559)丰道生撰碑记,镌石立碑4方于镇远门侧,今存3方。
  威远城碑群 在招宝山威远城内,系明清两代名人撰写,共9方,其中以欧阳利见所书《保护宝陀勒石碑记》最为有名,碑群计有:海天清晏碑,明天启二年(1622)夏钦差督抚都御史苏茂相立;撑半壁天碑,明天启五年(1625)仲春镇浙都督何斌臣书;擎天鳌柱碑,明天启七年(1627)孟冬钦差镇守浙江左都督郭钦书;天开图画碑,明崇祯十四年(1641)春两浙总镇杜弘域立;海天雄镇碑,清道光十五年(1835)冬宁绍道台周彦立;招宝山宝陀寺续修碑记,清道光十九年(1839)孟夏县人陈修鼎撰,舒达书;永清四海碑,清光绪十年(1884)仲夏提督军务欧阳利见书;保护宝陀勒石碑记,清光绪十五年(1889)三月欧阳利见立;重修招宝山宝陀寺碑,壬辰(约清初)仲春陈锦堂撰;增修招宝山月城碑记,在招宝山东垄月城内壁上,清光绪九年(1883)立,高0.76米,宽0.86米,欧阳利见撰并书。
  巾子山摩崖 在城关巾子山南壁上,清乾隆十三年(1748)刻“钩金塘”3字,字径0.4米,楷书。
  林则徐手迹石刻 在城关后大街,清光绪间镌刻。碑宽0.75米,高0.31米,小楷;林则徐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下题“蛟川王金会敬送”,现藏于文管会。
  “督师御敌处”碑 在小港金鸡山顶,欧阳利见书,清光绪十一年(1885)立。高4米,宽1.31米,每字0.6×0.6米。
  欧阳公防夷碑 在江南道头发现,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高2.45米,宽1.25米,上端削角,郭传璞撰文,宁波合郡士民公立,记述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始末。
  圣旨碑 在紫石瑞岩寺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立,高1.42米,宽0.70米,记述保护寺庙的御旨。
  李侯去思碑 在江南道头,咸丰五年(1855)崇邱乡士民为知县李寿榛立。高2.15米,宽1.15米,从侧面反映清咸丰二年(1852)镇海水手响应上海“小刀会”起义遭清政府镇压史实。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夏夫人墓志铭
相关作品
梓荫山摩崖
相关作品
梵文摩崖
相关作品
孔庙碑刻
相关作品
俞大猷生祠碑
相关作品
威远城碑群
相关作品
巾子山摩崖
相关作品
林则徐手迹石刻
相关作品
欧阳公防夷碑
相关作品
圣旨碑
相关作品
李侯去思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