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收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财政收支
分类号: F812.755
页数: 8
页码: 602-609
摘要: 本节详细描述了1935年后至1985年间镇海县的财政收入、支出、税收结构、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并且涉及了解放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政策变化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
关键词: 财政工作 财政收支 镇海县

内容

1935年后,县财政收入以田赋附加和地方捐税为主,不敷赖省拨补。1935〜1941年地方岁入、岁出预算总计各为335.4568万元。田赋附加和地方捐税计181.3437万元,占岁入54.05%;省拨补37,6312万元,占岁入11.22%。1939年起会计年度由“七月制”(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改为“历年制”(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同年9月,县级财政收入增加中央拨印花税30%、其他营业税20%和屠宰税全部。1941年下半年起田赋由征收法币改为征收实物,由于粮价飞涨,该年田赋附加收入猛增10倍。1942年县为自治财政,中央增拨遗产税25%、营业税20%(后提高为30%)。1941年4月至1945年镇海沦陷期间,县税和国税收入锐减。1942年度决算赤字计184418万元;1943、1944年度紧缩支出,决算略有结余;1945年度国民政府命令豁免当年田赋,缓催历年欠赋。县预决算增加公粮收入和公粮支出2项。当年收支决算平衡,并增加捐献及赠与收入。1946年财政系统再度改制,县级税收收入为田赋50%,营业税50%,契税全部,遗产税30%,加原有地方5项自治捐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捐、筵席娱乐税),改制后县级财源较前充裕。:1946〜1948年通货恶性膨胀,收支亦飞腾上升。1946年度地方岁入、岁出预算各为28478万元,岁出中公教人员生活补助费18893万元,占岁出总数66.34%。1947年度岁入决算数508277万元,比上年度预算数增16.85倍,岁出决算441320万元,比上年度预算数增14.5倍,其中公教人员生活补助费332622万元,占岁出总数75.37%。1948年度地方岁入、岁出预算数各4025733万元,比上年度决算数岁入增6.9倍,岁出增8.1倍;公教人员生活补助费1726253万元,占岁出总数42.88%,比上年度决算数增4.19倍。
  解放后,县财政收支随国民经济发展逐年扩大。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中央集权为主,前四年决算总收入324.1万元(新人民币,下同),上级拨补239.44万元。第五年调整县农业税分成比例,从15%提高到40%。是年由受补县变为上缴县,当年上缴24.2万元。
  23年来,财政预算内总收入决算数76003万元,上缴59285万元,占总收入78%;预算外收入决算数2958万元。预算内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比例由1963年的52.75%上升到1985年的84.41%;农业税占财政收入比例下降,1963年为32.59%,1985年仅4.73%。“六五”计划期间,镇海石化总厂投产,税收猛增,1983年财政收入上亿元;1984年12600万元;1985年稽征管理权划市,收入降为8279万元,但比1963年财政收入仍增11倍多。预算内外支出决算数总计22349万元(含上级专项补助款4911.5万元),绝大多数用于社会事业和经济建设,其中教育、科学、卫生方面7797万元,占总支数34.89%,支援农业资金3821万元,占总支数17.1%,企业“挖革改”(挖潜、革新、改造)资金2477万元,占总支数11.08%,城市维护费1772万元,占总支数7,93%。行政管理费支出3113万元,占总支数13.93%。
  1958年始国家与企业实行利润分成。1980年后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商业系统试点后逐步扩大。国营工商企业和物资系统1980-1985年实现利润5783,5万元,企业留利1483,1万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