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粮食
分类号: F762.1
页数: 1
页码: 5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在解放初期是缺粮县,1949年预征公粮大米和稻谷等共计10130.7吨。1953年开始公粮征收与统购统销结合进行,1955-1957年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1985年取消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全县签订定购合同粮49730吨。1953-1985年共征购粮食1806430吨,年平均54740.3吨。
关键词: 镇海县 粮油购销 粮食

内容

解放前,镇海为缺粮县,1933年产需差额10095吨。1949年解放时,预征公粮大米3701.5吨(折原粮5462吨)、麦类69吨(折原粮63吨)、稻谷3994.5吨、柴草7340吨(折原粮611.7吨),共计预征原粮10130.7吨,1950年预征派购原粮17530吨。1950~1952年粮食由中国粮食公司镇海分销处经营,1952年收购原粮27830吨。
  1953年11月公粮征收与粮食统购统销结合进行。是年征购原粮36440吨,统销原粮共计17210吨。1955~1957年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1955年全县定产原粮113190吨,定购、定征原粮51545吨。1958年实行粮食大包干,宣布五年不变。全县确定年包干征购任务52760吨,是年实际征购51640吨。1960年后,粮食连续三年减产,1960~1962年年均征购粮减至43590吨。1965年起粮食征购实行“一定三年不变”,超购粮食加价奖励,执行至1970年。确定全年征购任务为46775吨,实际征购52780吨。1971~1978年实行“一定五年不变”,超购继续加价奖励,确定全年征购任务50375吨。1979年对棉区实行粮棉“五定一奖”政策,减购粮食545吨,增销2120吨;山区与半山区减购粮食1500吨,增销570吨,同时在番薯产区减购粮食350吨,增销125吨;对负担过重稻区减购粮食595吨,增销5吨。全县合计减购粮食2990吨,增销2820吨。1982年实行购销调“一定三年”包干政策,当年省下达给县大包干征购任务60180吨。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统销,改为合同定购。定购品种为稻谷、小麦、玉米3种。其他品种采取协商定价的购销“双轨制”。全县签订定购合同粮49730吨。是年收购粮食56820吨。
  1953~1985年,共征购粮食1806430吨,年平均54740.3吨。县内经销粮食1004200吨,年平均30430.3吨;购销顺差802230吨,年平均24310吨,达到自给有余,其中1984年粮食大丰收,是年征购超倍完成。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