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41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报
分类号: F626
页数: 2
页码: 562-5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光绪九年创设镇海炮台营官报房后,镇海的电报通讯逐渐发展。包括1884年建立有线电报线路以及1911年开办镇海电报局。1936年龙山电报局降为办事处,1941年镇海沦陷后电报局撤退,电报设施被毁。抗战胜利后,镇海恢复了电报通讯设施,并逐渐改进设备,实现电报载波化。1985年底,全县共有电报挂号单位559户,电报去报业务量为17.36万份。
关键词: 镇海县 电信 电报

内容

光绪九年(1883)在招宝山创设镇海炮台营官报房。光绪十年(1884),自县城西门外营务处驻地起,沿甬江北岸至宁波新江桥旁架起有线电报线路,长39里,竖杆250根,费资银元3710元,白银45两,于次年2月20日通报。值中法战争镇海口之役,遂成为指挥战斗重要通讯工具。光绪十二年(1886),守备吴杰增置军用电线,总线设在南栏江炮台,南北分线连接诸炮台01911年开办镇海电报局,由炮台营官报房改组,设在木行街,为三等甲级局,兼对民间营业。1914年7月虞洽卿创办龙山镇电报局,直达宁波电报局,竖杆496根,长58里,为三北轮埠公司所用。当时两局均釆用话传抄报,投送电报。
  龙山电报局因业务清淡,于1936年由三等乙级局降为办事处。
  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报务量骤增。县电报局增装50瓦特手摇无线車报收发机1台,台址水警局内,配台长1人,报务员2人。呼号“×PS”,电台番号密码×NO,通报时间每天10时至14时。1936年柴桥、大碶头两邮局亦代发普通电报。1941年4月镇海沦陷,电报局撤退,器械设施大都被毁。抗战胜利后,复建省无线电总台镇海分台,置台长1人,报务员2人。
  解放初至1956年11月底前,电报通讯仍利用话机在营业处报码传递。同年12月开始利用幻线与宁波局开辟人工报路,装置音响机与王氏振荡器通报,后改装韦氏波纹收报机,人工手发。1969年9月省局拨给国产B55型电传打字机,开通镇海至宁波电传电路。1976年上半年首次安装单路电报载波机1套,消除幻线人工报路干扰。1978年8月,开通直达杭州载波电报电路,同月开始使用双机头发报机,提高电报传输速度和质量。1981年5月改开70A型八路载波电报电路。1982年购置B55型电传机2部,开通县局报房至营业处、县局至柴桥线路。1983年添置64一4B双机头发报机2部,开通县局至骆驼、俞范电传电路。1985年底全县共有电报电路12路,其中电缆载波2路,电缆实线2路,架空明线载波6路,架空明线实线1路,无线载波1路;载波机5部,其中1〜4路3部,6~8路2部;电传打字机14部,备用短波发报机2台。1985年底有电报挂号单位559户,电报去报业务量17.36万份,为1949年0.66万份的26.3倍,并设气象专线报路1条。电报传递使用载波电路电传打字机通报。构成全县电报载波网络,实现电报载波化。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