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公路服务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9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公路服务设施
分类号: U448
页数: 2
页码: 547-5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公路养护由租路专营汽车公司实施,解放初期由商营汽车公司运营和养护,后实行公私合营并进行国家验收。详细描述了宁波地区公路养护的沿革和管理情况,包括养路工区、道班情况、机具配备等。此外,还提及了1958年后县境公路建设的“平调及退赔”情况,包括工程投入和经济协调等细节。
关键词: 镇海县 公路建设 公路服务

内容

公路养护 民国时期由租路专营汽车公司实施养护和管理。解放初期,据用路者养路原则,仍由商营汽车公司运营和养护。公私合营后,经国家验收的国、省、县、乡道列入养护计划,实施正常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公路绿化、水毁抢修、交通量调查等。1957年宁波地区公路总段在县境设大碶、骆驼养路工区,分管公路养护,1957年1月镇大路复建,设高塘养护道班,属县人委交通建设科兼管,1958年划归大碶工区,年底工区划归市建设局,改称宁波市郊区公路养护队,辖璎珞、大碶、穿山、青峙道班,1961年划属市交通局。骆驼工区辖庄市、骆驼、觉渡、后施道班,属宁波地区公路运输段。1964年1月设镇海县养护工区于大碶车站,全县始统一管养,1971年迁址城关车站路,1973年更名镇海县公路段,1983年移址张鑑碶。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1985年辖骆驼、清水浦、青峙、算山、大碶、柴桥、穿山、官庄、盛岙、上阳道班。有职工170人,管养国道、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140.6公里,其中沥青路面62.5公里,水泥路面8.8公里。有道班房、工作、生活用房17处,建筑面积4126平方米,占地14390平方米。机具有翻车13辆、压路机6台、沥青洒布机3台、各类汽车13辆、碎石机2台及拌和机等配套设施。
  县乡公路养护 1984年3月由县交通局交建股兼管,1985年有职工8人,道班农工47人,辖河头、长石、汶溪、下邵、塔峙、杨岙、紫石、昆亭、三山、峙头道班,养护县乡公路86.5公里。设道班房4处,占地1232平方米,建筑面积411平方米。有手扶拖拉机4台、小型载货汽车2辆、碎石机1台。
  附:县境公路建设的“平调及退赔”情况
  1958年“公社化”后,县境修建的镇海至常洪、柴桥至三山、白峰至上阳和白峰至郭巨共长47.2公里公路,占地554.6亩,投工24.31万工。按中央12条政策“谁使用谁退赔”原则,国家与公社间的经济关系于1959年4月、1960年12月和1961年4月进行3次协调。上述公路均属民办公助性质,占用的土地由国家注销农业税,春花作物按成本,割青按实产,劳动力以队为单位退赔。凡属国务院民工建勤规定范围内的劳动力每年5工标准,超过部分给予补偿。民工工具自理,机具给租费及油料费,建筑物拆建补偿,建筑材料按价计算,共退赔25652元,其中镇海至常洪路3463元,柴桥至三山路9940元,白峰至上阳路966元,白峰至郭巨路11283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