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食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70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食品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3
页码: 514-51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酿造业、饮料业、糖果、糕点、蜜饯、罐头、制茶等七个大类的食品工业在镇海发展。1985年共有37家食品工业企业,职工2680人,产值2505.9万元。各种食品厂纷纷涌现,如盛滋记酿造厂、东风酒厂、镇海酿造厂、镇海啤酒厂、镇海饮料厂等。
关键词: 镇海县 历史 食品工业

内容

食品工业近百年来受市场消费限制,发展缓慢。70年代中后期,产品有酿造、饮料、糕点、糖果、蜜饯、罐头、制茶等7个大类,至1985年共有各类食品工业37家,职工2680人,产值2505.9万元,占全县乡镇及以上工业总产值4.33%,创利税488.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计1129.9万元。
  酿造业历史悠久,酿酒业坊多面广。酱作早期主要企业有创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的县城李泉昌酱园,创于1838年的骆驼桥盛滋记酱园,创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的县城元记官酱园,创于1924年的县城吴宝和酱园,创于1946年的县城鼎丰酱园,以及创建年份无法查考的县城骏号酱园、大碶三美酱园、柴桥鼎丰酿造厂等。上述企业以生产酱油、米醋、乳腐和酱菜为主,有的兼产黄酒、白酒,故亦称造坊。生产工艺为手工操作,经营方式是前店后场,产销直接见面。各企业均重视产品质量和特色。其中规模较大的元记官酱园在县内外设有9处分店,生产“抽油”远近闻名;“贡方乳腐”曾远销香港及南洋各地,年出口量近百吨。盛滋记酱园亦设有7处分店,生产“抽油”、双缸豆板酱、乳酱瓜等产品在宁波一带颇有名气。酿造业虽有盛衰变化,但产销相对稳定。解放前夕,除骏号酱园于1940年遭日军焚毁外,其余各企业依然存在,其中盛滋记酱园在1953年还收并邻近3家小酒厂,扩大酱、酒生产。
  1956年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全县酿造业调整布局:城关元记酱园、李泉昌酱园、吴宝和酱园、鼎丰酱园合并,定名公私合营元记制酱厂;骆驼桥盛滋记酱园与团桥一家小酒厂合并,定名公私合营盛滋记酱酒股份有限公司;大碶三美酱园改名公私合营三美酱作厂;柴桥鼎丰酿造厂与供销社所属永兴淀粉厂合并,定名公私合营永丰酒厂。
  1965年7月,元记制酱厂并入镇海食品厂,1980年1月又分析成立镇海酱制品厂,1984年8月改名镇海酿造厂,除生产酱油、米醋、乳腐等传统产品外,增加黄酒、汽酒等产品。盛滋记酱酒股份有限公司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改名立新酒厂,并升格为地方国营企业,“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复名盛滋记,仍以生产黄酒和酱制品为主。大碶三美酱作厂于1958年10月划归大碶区供销社,改名大碶食品厂,生产酱制品、糕点,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糖水橘子、糖水杨梅、清汁笋、油焖笋、糖桂花、醉泥螺等产品,至1985年,已成为综合性副食品加工厂。柴桥永丰酿造厂1959年升格为地方国营企业,1966年10月改名东风酒厂,产品以黄酒为主,兼产白酒。70年代后期,县水稻农场、县畜牧场、各区粮管所及部分生产大队相继办起制酒厂,以烧制白酒为主。80年代中期白酒滞销,经济效益差,大都停产,1985年尚剩县水稻农场、县畜牧场和江南、下邵4家。粮食部门继续利用粮食副产品生产白酒。
  饮料业在镇海起步较晚。70年代中期兴办高塘糖酒厂(后改名县饮料厂),生产桂花汽酒和柠檬汽水。继而镇海食品厂也生产饮料。1981年10月县盐化厂因产品滞销转产啤酒,再投资96万元,于1982年8月建成镇海县啤酒厂,年产啤酒3000吨,1985年增至7000吨。冷饮食品60年代始由镇海冷冻食品厂生产,批发供应全县城乡。70年代后期,沿江沿海兴建一批水产小冷库,并开发冷饮食品生产。此后,冷饮品种逐步增至棒冰、雪糕、冰砖等产品。
  糖果、糕点、蜜饯、罐头业历史较早,各集镇较大南货店均设有糕点作坊。1924年前,城内时春阳、李震大、方一美、耀华、源和5家南北货店和味香居、生春阳、好吃来3家茶食糖果店现产现销糖果糕点。其他集镇也有类似企业存在。1949年5月镇海解放时,城区尚有好吃来、生春阳、恒记、乐华、时春阳、三阳泰、方一美7家。1951年3月公私合营,合并改称城关南北货合营商店,作场部分以生产糕点为主。1956年6月归属中国贸易公司镇海县公司。1958年6月成立国营城关综合商店附属食品厂,1965年7月元记制酱厂并入,1966年9月定名镇海食品厂,翌年升格为国营企业。各集镇食品工业解放后变化较大,至1985年,除大碶食品厂外,尚有骆驼、庄市、贵驷、小港、新碶、柴桥、三山、郭巨等地供销社所属食品厂8家。80年代初乡镇和部门兴办一批食品企业,至1985年共有16家,分别生产糕点,加工蜜饯、蜜饯坯和水果、蔬菜罐头,兼产酱制品、乳制品和冷饮食品。粮食和供销部门还保持一些豆制品加工厂和蔬菜加工厂,这类专业和非专业企业,1985年有5家,其中镇海酱菜厂为生产散装和小包装酱菜的专业厂。
  唐宋时代江南山区就有种茶、制茶业。农业合作化后,茶叶纳入集体生产、集体加工、集体交售轨道。1954年后全面改制红茶,为全省粗制红茶主要产地之一。1980年1月县供销社与柴桥镇联办镇海精制茶厂,厂址穿山岭旁,翌年4月建成,首创镇海精制茶生产历史。占地2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445平方米,固定资产83万元,加工机械47台。1983年改由县供销社独资经营。1985年有职工300人,加工精制红茶计9540担,产值168.7万元,创利税16.2万元。
  盛滋记酿造厂 厂址骆驼镇,地方国营企业。前身为创于1838年的盛滋记酱园,曾有分店7处,产品盛销宁波地区。1985年有职工120人,产黄酒2150吨,酱制品737吨,产值172.45万元,利税52.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7.3万元。
  东风酒厂 厂址柴桥镇,地方国营企业。1985年有职工72人,产黄白酒3500吨,产值220.5万元,创利税90.6万元,固定资产原值71.3万元。
  镇海酿造厂 厂址城关镇,地方国营企业。1985年有职工72人,产酱油1594吨,米醋181吨,乳腐138吨,黄酒370吨,产值69.5万元,创利税18.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6.2万元。
  镇海啤酒厂 厂址上阳乡,地方国营企业。1985年有职工229人,产啤酒7000吨,产值242.1万元,创利税86.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71.5万元。
  镇海饮料厂 厂址高塘乡,乡镇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123人,产值150.1万元,创利税39.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39.3万元。
  镇海冷冻食品厂 厂址城关镇,县属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217人,产棒冰877万支,糖果77吨,速冻2369吨,冷藏5093吨,产值101.2万元,创利税38.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41.2万元。
  镇海食品厂 厂址城关镇,地方国营企业。1985年有职工230人,产糕点524吨,糖果406吨,产值247.5万元,创利税15.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06.9万元。
  镇海蜜饯厂 厂址柴桥镇,县供销社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203人,产果脯蜜饯676吨,调味品1290吨,产值168.9万元,创利税25.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8.6万元。生产的“福寿山牌”金桔饼1983年获省优质产品奖。
  镇海柴桥食品厂 厂址柴桥镇,县供销社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135人,产值121.7万元,创利税7.8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5.9万元。主要产品高粱饴,年产量200吨,1981年曾被评为宁波市最佳产品。
  镇海大碶食品厂 厂址大碶镇,县供销社集体企业。1985年有职工270人,产各类罐头337吨,调味品879吨,蜜饯84吨,糕点172吨,豆制品98吨,白酒32吨,产值245.4万元,创利税22万元,固定资产原值49万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机构

盛滋记酿造厂
相关机构
东风酒厂
相关机构
镇海酿造厂
相关机构
镇海啤酒厂
相关机构
镇海饮料厂
相关机构
镇海冷冻食品厂
相关机构
镇海食品厂
相关机构
镇海蜜饯厂
相关机构
镇海柴桥食品厂
相关机构
镇海大碶食品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