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乡镇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5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乡镇工业
分类号: F279.24
页数: 3
页码: 498-5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乡镇工业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大跃进”时期的起步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压力和困境,再到改革开放后产值增长、生产结构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 镇海县 乡镇工业 合作社

内容

乡镇工业(1984年前称社办工业)起源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在“公社必须大办工业”口号推动下,相继建立土炼钢厂、土化肥厂、砖瓦厂、石灰厂、农机具修配厂等企业111家;另又接收辖区内县下放的手工业社、组和公私合营企业157家。社办工业从无到有,是年底达268家,职工9027人,拥有小土窑22座,电动机10台计35千瓦,煤气发动机2台计27马力,仪表车7台,草绳机50台,完成产值529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9.91%。主要生产加工项目为土化肥,半机械化和竹、木、铁农具,碾米,砖瓦,石灰,采石,缝纫,绳索等。
  1959~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和“迅速恢复发展手工业”决定,突击兴办的土炼钢厂、土化肥厂等企业下马,接收的手工业社、组和公私合营企业,有的归队,有的合并,有的停业,多数职工返回生产队从事农业生产。1964年全县仅存郭巨农机厂、大榭农机厂、柴桥化工厂、骆驼胶木厂等9家企业,职工减至88人,年产值降至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0.28%。
  1965年后,在“农业学大寨”和“实现农业机械化”推动下,适逢“文化大革命”中城市工业生产不正常和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中实行厂、社挂钩机会,全县自1965~1970年兴办社队工业企业60家,增加职工4742人。其中每个公社均办起农机修理厂,县拨给每家企业车床、牛头刨床、钻床各1台和电焊机等设备。1970年末,社办工业企业69家,职工4830人,年产值773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6%,比1964年增长109.4倍,年均递增119%。产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新开拓为大工业配套的金属加工、机械零部件和塑料、胶木等制品。
  1971~1978年,根据“环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方针,逐步突破“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局限,扩大产业门类,增加产品种类,开始涉足全国市场。1978年社办工业企业179家,职工17277人,比1970年增加110家、12447人,完成产值4194万元,比1970年增长4.43倍,年均递增23.5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4.29%;实现利润1265万元,缴纳税金522万元。骆驼镇公社玻璃纤维厂、觉渡公社农机厂、湾塘公社纺织厂、大碶镇公社仪表元件厂、柴桥镇公社塑料厂等13家企业年产值上百万元。骆驼、觉渡、庄市、湾塘、大碶、塔峙、霞浦、柴桥等8个公社年产值(含队办工业)超500万元。
  1985年有乡镇工业企业579家,职工共计39877人,比1978年增加354家、17318人;完成产值30297万元,比1978年增长6.22倍,平均年递增32.64%,占全县工业总产值38.55%,有20个乡镇产值上千万元(含村办企业);实现利润4479万元,比1978年增长2.54倍,年均递增19.8%;缴纳税金3097万元,比1978年增长4.93倍,年均递增28.96%。贵驷镇毛纺厂、郭巨镇大华灯具厂、大榭乡摩托车配件一厂、大碶镇电表厂、小港镇拆船厂5家企业,年利润均超百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958万元,比1978年增长2.82倍,年均递增21.1%;主要设备有金属切削机1.885台,锻压设备835台,发电机93组计4126千瓦,电动机计22300千瓦,20~24门轮窑15座,纱锭近4000枚,织布机近千台,缝纫机2000余台,注塑机200余台,载重汽车188辆。1984年起全面整顿年产值50万元以上企业,其中111家验收合格。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全县乡镇工业企业经济体制推行“一包五改”经济承包责任制,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产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改变过去“三就四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为出口服务)经营模式,参加市场竞争。机械、电器、纺织、针织、服装、塑料加工等行业发展很快,形成一批号称“仪表车床之乡”、“塑料制品之乡”、“电器仪表之乡”、“灯具之乡”、“模具王国”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结构。不少企业为开发新产品,积极与省内外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实行资金、技术、设备、原料、产品等多种形式横向联合。城关镇化纤厂、小港镇烟草机械配件厂、大碶镇电子器材厂等均在横向联合中稳步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将部分产品投向国际市场。1985年出口产品有柴桥蜡果厂工艺蜡果和工艺卷笔刀、大碶电子器材厂测电笔、锻压工具厂把斧、霞浦玻璃仪器厂寒暑表、小港羽毛球厂羽毛球和柴桥医用塑料厂一次性注射器等,24家企业(含村办)为宁波绣服厂加工绣服等产品实行间接出口。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