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灌
分类号: S275.1
页数: 2
页码: 476-477
摘要: 本节详细描述了镇海县农村地区抽水机站的建设历史、各种类型的抽水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水系工程建设和设备更新的情况。
关键词: 农田水利 机灌 镇海县

内容

1947年镇海县农会从上海善后救济总署购入10余台柴油机,有“哈莱脱”,称红车,功率4.48千瓦,配6×6水泵;“帕墨尔",称蓝车,功率5.97千瓦,配8×6水泵。在沙河乡用于内河翻水。
  1953年大旱,全县曾有8台抽水机投入抗旱。1954年首建国营长山抽水机站,庄市、骆驼、大模、柴桥等地亦先后建立区抽水机站。1958年各社机埠统一归站,组织联灌。是时,全县有抽水机186台、1575千瓦,其中柴油机100台、736千瓦,电动机38台、423千瓦,机灌面积18.55万亩。1961年贯彻“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各集体抽水机站仍归生产大队管理。1964年成立霞浦、白峰两公社抽水机站。1965年底全县有抽水机612台、6125千瓦,其中内燃机462台、3414千瓦,电动机150台、2711千瓦,灌溉农田29.55万亩。1970年前后各公社抽水机站先后撤销。柴桥区抽水机站改办县第二农机厂,大碶区抽水机站改办为江南水利电力机械修造厂,骆驼区抽水机站改办为江北水利电力机械修造厂。
  国营长山柚水机站1954年8月筹建,翌年1月3日动工,5月1日运行。建固定机埠7座,船机1艘,柴油机8台、129.8千瓦。渠系配套,灌溉长山、枫林、下邵3个乡、12个行政村的13770亩农田,投资97280元,配机手14人。1956年增设固定机埠2座,抽水机2台、5.3.7千瓦。其中王家溪口1座,灌溉青峙乡农田3000余亩。1970年更名县水利电力机械修造厂,1974年改县长山机电排灌站。1982年撤站,财产转让给有关受益大队,大石门、王家溪口两机埠归县机电排灌站管理。
  青峙渠道工程西起小港王家溪口,东至林唐入青峙河。原为低丘山坡,长1150米。1955年11月由县、区、乡、村共同组建工程委员会组织开工,翌年7月竣工。共开山凿渠挖土方49157立方米,投资56751元,其中国家补助8688元。1965年扩建原有机埠,安装东方红54内燃机1台,配16英寸泵,1974年改建电力翻水。1989年更新原有设备,安装26英寸泵2台,配电机75千瓦2台;14英寸泵1台,配电机15千瓦1台,投资62万元。
  大石门机埠位枫林乡大石门„1964年12月开工,建机房4间,装机20英寸泵1台、16英寸2台,配套内燃机44.8千瓦1台、40.3千瓦1台,29.9千瓦1台。开挖大石门河道,建节制闸1座。1966年2月竣工。1975年春改换电动机。1991年底实际装机口径400,500毫米水泵各1台,配电机40千瓦1台、55千瓦1台。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青峙渠道工程
相关专题
大石门机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