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涂围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33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海涂围垦
分类号: S277.4+2
页数: 2
页码: 474-475
摘要: 本节主要讨论了镇海地区的海涂围垦历史、地理变迁和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文章详细描述了海涂地区的历史演变、围垦工程的规模和历史,以及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涉及地理地貌、历史沿革和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关键词: 围垦 建设情况 镇海县

内容

围垦 镇海古称海墉之地,有“唐涂宋滩"之说。由于长期受潮汐作用,泥沙淤积,自澥浦择山起,南经牌门头、沙河头、憩桥、后施至沙头庵,形成弧形高脊地带,其口向北,蜿蜒30余里,海拔高程2.8〜3.2米(黄海高程),高出周围1米左右。古人趋地形之利,筑堤御潮。唐宋时已建有土塘。南宋淳祐八至十年(1248〜1250)间,郑清之《治水判官黄公祠记》云:“治北走二舍,则庄北村(约今憩桥至沙河一带)之新土塘也;稍北则武功村(即今牌门头至澥浦一带)之和尚塘也……。'‘后海涂外延,明中叶在宋塘外另建灵绪塘,亦称万弓塘。古塘改为通道,即今始自沙头庵,经俞范、后施、王家团、憩桥、沙河头、牌门头、塘路沿通潺浦的大道,泛称官塘路。清初灵绪塘塘圮河淤。康熙十五年(1676)浚塘河以土筑塘,直至潺浦,与宋塘相隔400余年,陆域向东延伸1000〜1600米。清代以来,万弓塘外海涂继续淤涨,特别是1914年三北轮埠公司在伏龙山东嘴建码头,向东海展伸石堤1500米,回潮受阻,加速镇北涂淤积。清末民初,在万弓塘外陆续修筑大小北浹塘、楼家塘、刘家塘等第三道海塘。解放后,又续修第四塘、第五塘。今镇北涂第一线海塘离南宋古塘均距约3公里。
  大碶、柴桥间广阔平原唐宋时皆是东海滩涂。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凿山筑碶,围堤拒咸,为江南地区围垦之始。嗣后又筑王公塘,300余年后明嘉靖年间筑千丈塘与宋塘平行,南距宋
  塘3000余米。塘区中心1.3万亩习称泰邱涂田,今地标高程仅0.2~1米,低于周围1~2米。同期,向北续建金公塘、石高塘等第二塘。又隔200年至清雍正年间修筑永丰塘,南距明代古塘近2000米,乃北展第三塘。自此,王公塘外滔滔之下洋,遂成陆域。清末民初,在永丰老塘外续筑久丰、永稔、穗丰等第四塘。新中国成立后,在老塘外又陆续修建五丰等塘。70年代后期,在“农业学大寨”号召推动下,大规模筑塘围垦,建成西起算山碶,向东延至下三山、礁碶、镇东至大湾山的统一塘体,向北扩展为第五塘。至今沿金塘港之第一线海塘,离宋古塘平均'相距约5.5公里。
  郭巨地区和诸岛海塘,大都建于清代中晚期。梅山岛古代仅岀露6座孤山。清顺治年间才有人傍山居住。乾隆、嘉庆年间首建海塘,造地800亩,始为岛乡奠基。后陆续筑塘围地,至民国初期,境区面积扩至17.9平方公里,至1985年面积已达32.7平方公里。
  解放初期,公安部门在俞范和新暧、霞浦镇东等地围建农场。农业合作化期间由大榭、三山等地利用解放前被毁塘基修复垦殖。1958年宁波市部分知识青年在梅山岛围垦5000亩滩涂建盐场。至此全县共围垦8222亩。1964年城关镇、临江公社、县棉场和棉丰、南泓等大队以及三山、昆亭、大榭、.郭巨、新碶、小港等地先后围垦14775亩。但受行政界域制约,涂源开发不够合理。70年代实行统一规划,打破区社界限,组织联合经营。1970年江北地区10个公社联合组织江北围塘工程指挥部,全线围垦镇北涂,围塘12800米,围垦面积18000亩,塘线处吴淞高程0.5米左右,为镇海历史上最大围垦工程。江南地区相继开始,至1974年,自算山碶,经下三山大闸、北仑港码头、养志、大湾碶直到大湾山全线12.29公里,由6条塘衔接,围垦面积14150亩。新碶和霞浦个别地段塘线处吴淞高程2米左右,使金塘水道以南岸线形成完整闭合区。处昆亭、三山的梅山港湾涂滩,自猛风山嘴经笠帽礁、洋沙山到青龙碶,围塘计8400米,围建昆亭东、西盐场和三山盐场,面积10300亩。70年代梅山岛围起七姓涂盐场计4760亩,梅东、大兴、搀里3个新围盐场3305亩;大榭岛亦先后围起北渡勤丰塘1200亩,榭北红丰塘625亩和孚竹永丰塘530亩;70年代全县共计围垦面积61157亩,占建国后围垦总面积79.3%。80年代转入加固配套阶段,新围垦面积不多,至1983年围垦2972亩。
  解放以来至1983年,全县围垦海涂87126亩,比原有耕地404910亩增长21.5%;按农业人口平均人增加土地0.22亩。累计完成工程土
  方107.87万立方米、石方64.73万立方米,投放劳力604万余工,投资4356万元(含民工建勤),其中国家投资补助474万元。所围涂地,边配套建设,边垦殖利用。1985年种植粮棉共计30945亩,发展柑橘300多亩,建盐滩晒盐16761亩(含梅山盐场5000亩),为镇海港、石化总厂、镇海发电厂、北仑港、北仑港发电厂等大工业用地26750亩。
  海涂资源围垦线逐渐外移,潮汐及海涂淤积随之变化。镇海港区向游山延伸后,后海一带海涂从游山至澥浦泥螺山已淤积成涂,泥螺山吸粮港落潮时已可涉步通过。据初步调査,镇北涂尚有涂源52880亩。据三山围垦开发工程设计,自洋沙山往西接鄆县联胜塘,长3200米,无潮流冲沟等不平整地貌,可围面积9172亩。梅山西部自七姓涂盐场围塘后,塘外海涂向西扩展,面积8.254平方公里,约12380亩左右。上阳童家山至昆亭猛风山嘴的干岙海涂,成涂多年,面积近3000亩。全县合计可供开发涂源77432亩。(参见《自然环境》第二章第四节)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