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养殖
分类号: S974
页数: 5
页码: 409-41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包括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等多种养殖方式,以及河蟹增殖、河蚌育珠等特色水产品养殖。
关键词: 镇海县 淡水渔业 养殖

内容

1945年江北地区曾有人在内塘养殖,面积约占50亩,产量5吨。解放后发展人工养殖,始养青、草、花、白四大家鱼,逐步增加鲤、鲫、鳊等品种,还发展河蚌育珠,试养毛蟹、河鳗、甲鱼、水貂等。近期引进罗非鱼、白鲫、银鲫、绿毛龟、牛蛙等品种。
  解放后大荡养鱼遭受较大的干旱、台风、工业污染灾害有:1953年7月大旱,芦江鱼荡养鱼驱集于几段深潭,被附近农民抢去荡鱼数百担,经县公安局对3名带头肇事者拘留处罚,事态平息。1956年遭受12号强台风袭击,全县养鱼荡倒箔35道,逃逸子口鱼种10万余尾,夏花鱼种20余万尾。抢救后是年荡鱼产量仍达14吨。1970年后,县内工业生产发展迅速,污水大量排放,大荡受“三废”污染。据1974~1985年统计,受害面积7200余亩,死亡鱼种40万尾、成鱼6.5吨,幼蚌40万只、珍珠蚌7.4万只,共损失25万余元。目前大荡水域“三废”污染仍然严重。
  外荡养殖 鱼类养殖。1953年柴桥、骆驼渔民协会在芦江和觉渡大堰头养鱼700亩,年产22.5吨。翌年国营县农场、大碶渔民协会和施公山水利会等也发展养殖,全县扩至3246亩,年产鱼66吨。1985年大塘养殖11999亩,年产量390.2吨,占养鱼总产54.78%。1973年宁波、镇海、奉化、鄞县等市县曾建立奉、甬江联合养鱼场。1975年初夏,东起镇海口,西至奉化溪口,长40余公里的奉、甬江水域放养鳙、鲢等鱼种60万尾。结果幼鱼多入张网,又遇秋季台风暴雨,养鱼全部冲入东海。
  河蟹增殖 河蟹活动于沿海塘河中,50年代前产量较高,棉地大毛蟹驰名远近。后因碶闸改造水泥门后蟹苗无法潜入,产量渐减。1961~1964年,曾在各碶口及港湾用扳罾捕蟹苗放入大荡增殖。以后围垦海涂,河蟹生态环境改变,蟹苗锐减,70年代已少见。1977年县水产局自崇明采购蟹苗20公斤,1978年从太仓购入59公斤,至1985年共购入蟹苗250余公斤,放养于骆驼、长山、大碶、柴桥等河道。秋蟹上市量明显增加;但毛蟹遇秋风即四处爬行,多为农民捕获,放养者所获甚少,故未能大量推广。
  河蚌育珠 1967年冬,下邵渔业队在小浃江试养河蚌亲贝,翌年正式接种育珠,1970年首产珍珠2.3克。柴桥、大碶、骆驼等渔业队相继发展蚌珠养殖。始养褶纹冠蚌,育出珍珠质较差。1977年下邵渔业队创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所育珍珠光亮、圆滑,苗种县内自给有余。1978年下邵、大碶、柴桥渔业队和红光农业队被省水产局、县外贸公司列为珍珠养殖定点单位。1985年全县专业育珠单位34个,年产珍珠420公斤。历年累计产蚌珠2437.5公斤,产值269.9万元。
  水库养鱼 1958年迄今,县内建水库33座,宜养鱼面积9009亩。1976年镇海石化总厂建海涂水库2座,面积5000余亩。1960年三圣殿、小洞岙、郎家坪水库始养家鱼。至1985年,全县水库养鱼7700亩,占可养面积85.5%,年产鱼103.95吨,平均亩产13.5公斤。水库养鱼靠自然饵料,广养薄收;底不平坦,扦捕率低。
  池塘养鱼 全县池塘庄市镇居多,有1201只、813亩、骆驼、贵驷、临江、湾塘、高塘等乡镇次之。50年代各农业社开始放养,1982年后池塘均随田承包到户。至1985年全县养鱼池塘1523只、2894亩,年产鱼218.1吨,占全县淡水鱼产量30.6%,平均亩产75.4公斤。1984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时,湾塘等地区发展一批淡水鱼商品基地,两年挖田筑塘557亩,平均亩产112.5公斤。
  稻田养鱼 1958年骆驼镇勤劳农业社利用稻田60亩,试验放养鲤鱼苗8万尾,因缺乏经验而失败。1984年县水产局在小港曙光村承包稻田1.5亩,试验鲤、鲫、鳙、鲢鱼多品种混养,秋后获鱼40公斤,亩产26.5公斤。至1985年全县稻田养鱼81户,面积199亩,年产鱼4.7吨,平均亩产23.6公斤。
  网箱养鱼 1979年下邵渔业队引进网箱5只,面积1亩,放养草、鳙、鲢鱼种31700尾,饲养219天,年终捕获27108尾,产量3622.5公斤。小港、大碶、霞浦、柴桥等渔业队和新路岙、城湾等水库相继发展网箱养鱼。1981年全县网箱养鱼11亩,年产鱼10.5吨。但受水流等条件制约,网箱养鱼成本高,经济效益不佳,至1985年,仅留2亩,年产1008公斤。
  鱼苗繁殖 镇海无繁殖家鱼苗习惯。解放初期从湖州、绍兴等地购入鱼苗。1954年大面积养殖后鱼种采购困难。1956年与宁波市、鄞县等联合组成鱼苗采购委员会,分赴江西省九江等地采购,育成“夏花”鱼苗,按比例分配各县。“夏花”还需继续培育成鱼种,方可放入大荡。至1958年全县共辟鱼种塘100亩。1960年宁波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创人工繁殖鳙、鲢鱼苗成功,同时贯彻“就地取材、就地孵化、就地放养”方针。1955年开始培育青、草、鳙、鲢鱼种,至1959年产鲤、鲫鱼苗400万尾。1985年全县共有鱼种塘442亩,年培育青、草、鳙、鲢鱼种530万尾;是年放养458万尾,自给有余。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