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良种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3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良种推广
分类号: F326.11
页数: 2
页码: 361-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解放前后,镇海县对水稻、小麦、番薯、马铃薯、玉米和蚕豆等作物的种植品种进行了多次推广和改进,通过繁育和推广良种,实现了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保持90%以上。具体像水稻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从传统的釉型到目前的矮杆化;小麦品种引进和淘汰等。改进的种植品种和良种推广带来了更高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镇海县 粮食生产 良种推广

内容

解放前,农民有互相串换稻麦品种习惯。解放后,国家和集体有计划地繁育、推广稻麦良种。历年试种、推广新品种177个,良种覆盖率保持90%以上,并形成更新换代制度。
  品种
  早稻 历史上早稻系籼型品种,解放前夕推广早稻“五〇三”和晚稻“晚籼9号”新品种。解放初早稻品种有火稻、六十日头、二季、叶下钻、矮铜锤、矮脚黄、五〇三、黄大粒、青大粒等,以“五〇三”为主。1955年试种南特号和有芒早粳;50年代末引进莲塘早、团粒矮、陆财号等。1960年枫林公社种子队试种矮脚南特号成功,早稻品种开始向矮杆化发展。1965年扩种至18.2万亩,以后几年矮脚南特种植面积占早稻面积84.5%。70年代始,广陆矮四号取代矮脚南特号,种植面积占早稻70%左右。1980年庄市万嘉种子队推出早籼141,1984年种植早籼110904亩;另有庆莲16种植40974亩,两者占早稻种植面积55.2%。1983年引进二九丰良种。至1985年共引入早稻品种42个。
  晚稻 原有间作晚青和中汛稻(湖白)属籼型,单季晚稻和糯稻属粳型。间作晚青分细杆、中杆、粗杆。单季晚粳有水底清、梁湖糯、包六袋等,适宜做年糕。晚糯指桂花糯等,适宜酿酒和做糕团。50年代发展连作稻,引入晚粳品种红须粳、猪毛簇、老来青、新太湖青、“10509”等。1963年试种农垦58成功,至1965年普及面积20万亩以上。70年代农垦58退化,引进晚粳、中粳、中糯,品种较混乱,后以晚粳农虎六号为主,1973年种植15.6万亩,70年代末扩种至21万亩。80年代引进加湖四号、矮粳23、秀水48、祥湖24、双糯四号等,以矮粳23为主,1982年种植18.8万亩,占晚稻面积64%。1978年推广杂交稻汕优6号,1982年种植6.6万亩,后以感温性强等原因淘汰。1983年后秀水48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4年达17.5万亩,占晚稻60%。至1985年,全县共推广晚稻品种49个。
  大小麦 传统大麦品种有皮大麦和裸大麦之分,四棱六棱、有芒无芒之别。1928年曾推广浙农17。40年代初引入两棱皮大麦,称洋麦,粒大产量高。60年代引入加拿大大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后因退化而淘汰。70年代初引入早熟3号大麦,杆矮、分蘖强、早熟抗病、千粒重40克,年种植5万亩以上,至今仍为主要品种。至1985年共引种大麦品种21个。小麦品种有无芒白壳、有芒红壳等,解放前后陆续引进矮粒多、南大2419等20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多。
  番薯 民国时期有白皮白心、白皮黄心和红皮白心3种。解放后红皮白心种植面积逐渐扩大。1957年引入胜利百号,种植面积扩至3万亩。70年代后引入广州白、舟薯一号等5个品种。
  马铃薯 50年代开始推广土种圆形马铃薯,称洋芋艿。1958年引进腰形荷兰种和甘肃种,未几年退化,今仍以本地种洋芋艿为主。
  玉米 1958年因秋旱扩种秋玉米1.02万亩,引入品种有金皇后和满蒲金。70年代山区提倡番薯套种玉米,引入旅曲、丹玉6号、虎丹5号等杂交玉米。80年代引入中单206,在山区扩大种植。
  蚕豆 俗称倭豆。品种大白蚕,视其形称牛踏扁,相传出自明代,至今品性不衰。
  繁育 水稻选种普遍采用片选,少数穗选、株选和一穗传。解放后,逐渐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和更新制度。1955年推行种子田制度,占水稻种植面积3%。60年代推行群众自选、自繁、自留、自用为主和国家调剂为辅方针。1963年生产大队普遍建科学实验小组,设种子田、试验田、对比田繁育良种。60年代中期,县良种场建立选种圃、株系圃、原种圃,进行品系分离提纯复壮,确保良种标准化。1973年起县建立良种基地,1979年发展到225个,面积11299亩。70年代末贯彻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的方针,由县组织统一供种,形成县、公社、大队三级繁育体系。1980年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培养良种繁育特约户,取代集体良种基地,形成乡、村、户多级多点繁育体系。
  种子经销推广 1956年粮食局设良种公司,经销、推广良种,至1958年共经销水稻良种1057.3吨。1963年1月农业局建立种子站,会同粮食部门收购良种,并与良种繁育基地签订收购合同。1972~1979年共经销良种647.6吨。1978年建立县种子公司,种子经营采取自购、自储、自销,1980~1985年共经销2913吨。1975年后在县农场及城关、大碶建种子仓库3处,总面积1101平方米,库容1500吨。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早稻
相关专题
晚稻
相关专题
大小麦
相关专题
番薯
相关专题
马铃薯
相关专题
玉米
相关专题
蚕豆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