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编 侨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211
颗粒名称: 第十一编 侨事
分类号: D634
页数: 14
页码: 333-349
摘要: 本编主要介绍了中国县级地区的侨胞、港澳同胞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分布、职业与事业结构、眷属等,以及侨务工作方面的机构及活动、政策落实、侨属企业与合资企业等。
关键词: 侨务 侨事 镇海县

内容

史载宋时已有县人远涉高丽(今朝鲜)等地。《宋史·高丽传》提及:绍兴二年(1132),约80位侨居高丽的定海(今镇海)县人愿奉表还国。明时,镇海海运业已具规模,陶铸匠人亦漂洋外出开拓创业。清康熙二十四年,海禁重开,海船商运业兴起。乾隆时,境内已形成南船、北船行帮。宁波开埠后,县人纷纷离乡,活跃于沪、津、汉等大商都,结识一批外商,一部分人闯向日本、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渐而远渡重洋至欧洲、美洲。
  光绪中期,出国谋生者增多。赴日本东京、大阪等地的以开设饭店、酒家为主,如大碶堍头人顾宣德、骆驼桥人翁荣绥、沙河人祝忠棠之父等。赴南洋群岛的多以洗衣业为主,如民国初期,清水浦人朱亚谓赴新加坡在一家酒店洗衣。还有不少人受雇当船员水手。高塘邱榆臣于30年代由香港转新加坡开设钢琴行,在新加坡近10家较大的钢琴行绝大多数为高塘王、贺、邱三姓族人开设。随着赴港者渐增,有人开设“船头馆”、“联谊社”,兼营“包工”等业。侨胞和港澳同胞中大多勤俭刻苦、坚忍奋斗、勇于开拓,又重亲情顾乡谊,往往通过相互引荐、提携、扶持,共同在海外创立事业。亲、乡之间重情顾义,互为推荐事例更多。俞范人俞荣生在抗战前陆续荐介20余户乡亲去德国轮船上操洗衣业。
  县人外出多从上海经日本赴澳洲、美洲,或经香港转至南亚和欧洲。
  抗战胜利至1949年前后,金融界、工商界携资迁移香港者大多实力雄厚,具有科学管理经验,在外很快创立事业,不少成为当代名流。
  新中国成立后,渡洋深造者以科学、教育和文艺界人士居多,且多旅居美国。80年代后,出国探亲、留学深造、开拓经营、劳动就业者趋多。现今,海外华人社会的侨团、财团领袖人物和各界著名人士中均不乏镇海籍人。如号称“世界船王”包玉刚家族,香港邵氏兄弟影业公司总裁邵逸夫兄弟,美国华商总会会长应行久,香港友宁纺织公司总经理包从兴,在美国堪称巨富的张济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念祖,香港万利轮船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顾国敏,香港泰昌轮船公司顾国华、顾国和,新加坡建筑公司总经理、新加坡宁波同乡会会长水铭章,美国卡宝诺总裁刘继荣,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高级副总经理方善桂,香港新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叶谋遵,美国夏威夷医学博士叶立人,美国檀香山法学博士叶立衡,著名女作家於梨华等,都为侨界佼佼者。
  第一章 侨胞港澳同胞
  第一节 分布
  镇海籍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尤以美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居多。1986年调查,有侨胞(含部分外籍华人)3669人,港澳同胞9262人,两者计12931人,为县人口总数2.6%。(注:1986年按镇海、北仑两区统计,人口总数为500690人。)
  第二节 职业与事业结构
  镇海籍侨胞和港澳同胞从事职业与当时社会背景和本人条件有关。早期出国的,因文化程度较低,多数受雇当职员、水手或从事服务性行业,也有经营小型杂货店、洗衣馆、餐馆的,如大碶顾姓、沙河头钟姓、俞范俞姓。少数文化程度较高,如港口李氏家族在清末民初就有多人留学海外,也有如延陵学校毕业生李子耕、林衡三于1921年在校长吴吉三支持资助下赴南洋办华侨子弟学校。40年代中后期出国的,以金融界、工商界人士居多,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企业经验,并挟有资产,在国外投资经营工商实业。
  第三节 眷属
  1985年全县有侨眷和港澳同胞眷属共计18999人,约为县人口总数3.8%。其中侨眷有1223户、5431人;港澳同胞眷属2843户、13568人。
  第二章 侨务
  第一节 机构及活动
  民国时期,无官方或群众性侨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重视侨务。1963年10月建立县侨务工作委员会。1978年7月县人民政府专设侨属办公室,推进侨事活动,旋又在侨属工作委员会基础上,改建归国华侨联合会。
  1965年1月5日,中共镇海县委城工部召开归侨、侨属、港澳同胞家属代表会议,到会95人。以后多次专程赴香港等地拜会部分侨、港胞,在广州召开港澳同胞座谈会,并通过甬港联谊会、中兴校友会等群众团体活动,采取函电交流等,扩大交往渠道,热心接待侨胞返乡扫墓、探亲、访友、观光、考察,无论资产多少、有无捐赠,一视同仁。对侨胞眷属作普遍调查,关心其工作、生活,落实侨务政策。侨胞亦常与旅居国的宁波同乡会、四明公所、联谊会等组织联系,关心祖国、家乡建设。
  第二节 政策落实
  1978年后,消除“左”的影响,落实各项政策。对受错误处理的58人全部予以平反纠正,其中含冤而死的2人得到昭雪;因海外关系被解职的3人重新得到安置;错划“右派”11人得到改正;“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关押31人得到平反。全面清理归侨、侨属、港属的人事档案,销毁其中在“左”影响下作出不实之词和错误结论以及带有偏见材料。同时按德才兼备原则吸收其中部分人员参政议政。至1983年,已有6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2人入伍;被选为市人民代表1人,县人民代表3人,被推荐为市政协委员2人,县政协委员16人。
  保护合法权益,在经济上合理赔偿。全面清退“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95户归侨、侨眷、港属财物。其中15户归还原物,共41件;由财政部门折款赔偿的34户,共1.8万元;原物遗失酌情作价赔偿的18户,共1333元;对28户无法查证的亦讲明情况,做好工作。同时,清退归还“文化大革命”中被占私房8户、1425平方米。“文化大革命”前遗留的私房改造问题计31户、2732平方米,或归还原屋,或折价赔偿。“土改”期间没收房屋35户、8570.41平方米,成立专门机构,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核实,按照政策,其中退还原房2046.48平方米,作经济补偿6523.93平方米。
  为安置归侨和眷属工作,1979年起政府帮助组织12家侨属企业,解决342名眷属就业。1980年6月又建立华侨企业公司。
  侨务政策全面落实,更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热情。1980~1984年的5年中,返县探亲侨胞、港澳同胞和台胞达3669人次,年平均730人次。
  第三节 侨属企业与合资企业
  侨属企业 1979年10月起,归侨、侨眷、港属在自愿基础上集资创办12家中心企业,并得到海外人士陈志耀等赞助。设在江北的有华联丝绸服装总厂、华侨砂轮厂、宁波砂轮厂镇海华侨联营厂、华侨运动鞋厂、华侨文体用品厂、华侨企业公司经营部、门市部等;设在江南的有华侨企业公司经营部、华盛服装厂、侨新童鞋厂、侨谊电器五金厂、华美鞋服厂、华侨节能设备厂、华侨服务社等。职工727人,其中侨眷、港属249人。拥有资金235万元,年产值2058万元。主要产品有丝绸服装、童装、运动鞋、砂轮、电器及五金零部件,部分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中外合资企业 在原有侨属企业基础上,发展外向型合资企业,设在江北的有海昌房产有限公司、海隆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海星工业有限公司、华昌时装有限公司等4家,引进外资计港币628万元、美元5万元。设在江南的有华艺工艺鞋制造有限公司、申州织造有限公司、镇信羽毛球厂、锻压工具制造有限公司、得利有限公司、东海电器有限公司等6家,引进外资计外汇人民币1373.63万元。
  第三章 侨胞、港胞爱国爱乡实绩
  镇海籍侨胞中流传着“穷且益坚,不屈民族之节;富而不吝,永怀报国之心”名言,常怀“反哺母土,爱国爱乡”夙愿,身在异国,关怀祖国、家乡之变革。七星延陵学校创办人吴吉三,常嘱其子嵩庆及海外学生:“虽然吐气扬眉于国外,建殊勋于异域,安家乐业于他乡,亦应首当尽义务于桑梓。”新中国成立后,侨胞结束“海外孤儿”的命运,更盼望祖国富强昌盛。尤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祖国建设投资,对家乡公益事业捐输,忠诚合作,慷慨解囊。还通过各种渠道促进祖国统一和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1978年应行久等旅美华侨发起致蒋经国的公开信,呼吁国、共两党谈判,不再阻碍海峡两岸交往、释放政治犯、废除戒严法令等。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应行久受美国总统之邀,在华盛顿出席欢迎副总理邓小平仪式。1981年叶剑英于国庆前夕讲话发表后,应在美国积极响应,坚决拥护,殷切期望祖国早日统一。著名爱国人士包玉刚于1985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促进香港繁荣,推进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应有贡献。旅美侨领、企业家张济民以其丰富外贸经验,编写《以数字代替文字的管理经验》一文赠予上海市长,并为发展上海外贸战略、培养人才献计献策。1984年10月,日本环球中国同好协会理事长李亚伦回乡期间就经济、文化方面和镇海县人民政府签署镇海县与宜野湾市结为姐妹县的意向书。居美女作家於梨华于1975、1977、1979年三次回国观光,撰文出版《新中国女性》等著作,热情歌颂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965年港胞虞孝土向大碶白石村捐赠消防水龙1台,人民币1200元。80年代以来,侨(港)胞捐资赠物,帮助家乡建设盛举更多。至1989年,捐资达228人次,捐款外汇人民币计2526万元,捐建项目174个。教育方面建有贵驷中学林华实验楼、骆驼中学伟年实验楼,下邵乡中心小学、河头鸿山小学、河头幼儿园、柴桥幼儿园、庄市中兴中学、柴桥庆同职业高中教育楼,下邵邵阮幼儿园、庄市兆龙学校、镇海少年宫吴穗梅楼、贵驷小学教育楼,邬隘月明文化宫、庄市邵氏康乐园、新碶宗瑞图书馆、城关实验小学陈友德教育楼、澥浦幼儿园、团桥小学林杏琴教育楼,镇海幼儿园沈珠兰教育楼、庄市诗龄幼儿园、临江乔梓小学、城关张和祥小学等;医疗卫生方面,建有龙赛医院住院楼和门诊部、贵驷中心医院、贵驷徐家堰自来水塔、贵驷中心医院宿舍楼、大碶宗瑞医院等;其他福利事业建有庄市包兆龙路、修建镇海鼓楼、柴桥安老院、夏金生福利院、庄市叶家廿二房路、河头路下徐路、柴桥沙溪村路、临江乡公路、钟包新村等。还有众多的物品如向教育文化单位捐赠复印机、显微镜、示波器、摄影机、录像机、放映机、录音机、钢琴等乐器、图书,向医疗卫生单位捐赠纤维胃镜、心电图仪、心脏急救仪、电子血压机、X光机、牙科综合治疗台、油泵牙科椅、自动分析天平仪、空调机、救护车等,向福利院、安老院捐赠彩色电视机、裘皮褥子、棉衣、羊毛衫、冰柜、拐架、拐杖等。
  第四章 侨胞、港澳同胞选录
  现将常与县内有联系人士选录如下:
  顾宗瑞(1886~1972) 大碶堍头人。(见《人物》编)
  叶庚年(1900~1988) 庄市叶家人。协助父雨庵筹创同义医院,并处理医院事务,热心家乡公益。1948年赴香港,后任香港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投资德和海运航业、健峰保险有限公司等,曾被选为苏浙旅港同乡会副理事长、会长,为庄市中兴中学创办人之一。子谋彰、谋迪、谋遵均为香港实业界人士。
  葛林华(1900~1978) 贵驷桥人。1917年赴日本谋生。50年代在东京开设林华饭店、三轩料理店,1978年病故后由长子鸿宾继承。生前关心家乡文化事业,其妻秉遗志捐资建造贵驷中学林华实验楼。次子鸿之任葛商株式会社及华侨总会干事长。
  俞立梓(1902~1990) 渡驾桥人。1949年赴港,先后创办华都公司、高峰织造厂、葵兴制帽厂有限公司等。关心故乡教育事业,捐资建乔梓小学,能容800多名学生,并置全教学设备。
  邵逸夫 1907年生,庄市朱家桥老邵人。从事影业60余年,始与兄醉翁在上海和南洋一带创办电影公司和电影院。1955年在香港创建“邵氏影城”。现任邵氏兄弟影业有限公司总裁、香港红十字会会长、香港制片协会主席。曾被香港学术界投票推选为最成功的十大企业家之一。1977年获英国爵士封号。1980~1981年先后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邵氏关心祖国教育事业,1973年成立邵氏基金会,已向国内外捐资7亿港币,国内20余所大学均得到捐赠。在故乡捐建邵氏康乐园。为表彰邵氏热心公益事业,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新发现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钟永义 1908年生,沙河钟家人。1937年赴日本,在东京开设中国料理南天饭店,兼营房地产业务。曾任浙江旅日同乡会会长。
  张和祥(1909~1987) 湾塘顺风村人。在日本东京经营山王大饭店。曾任日本宁波同乡会理事长、东京中华学校理事长。长子建国现任东京华侨总会副会长。其妻傅根娣捐资在城关西门建张和祥小学。
  刘培康 1910年生,塔峙西岙人。1950年赴香港从事金融事业,出任香港渣打银行终身顾问、香港太新银行执行董事、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宁波公学永久校董、香港甬港联谊会理事等职。
  周祥赓 1910年生,湾塘人。1929年赴日本,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在东京开设高级上海料理交通大饭店,曾任日本宁波同乡会常务理事、华商总会副理事长等职。
  应行久 1914年生,后施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商科。40年代末定居美国,在纽约开设专售东方礼品商店。1973年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最高层开设礼品公司。现任美国大中国际公司总经理、全美华侨总商会董事长。1978年在美曾发起致蒋经国公开信,要求与中共谈判,废除戒严令等。中美正式建交时,曾受美总统邀请,参加欢迎邓小平副总理仪式。
  包玉书 1915年生,庄市钟包村人。曾任香港环球航运集团董事、环球航运集团新加坡分公司总裁。包氏及胞妹包素菊、包丽泰遵循父母遗训,数次捐款资助建造庄市兆龙学校、镇海龙赛医院住院部和门诊大楼等。
  王念祖 1917年生,祖籍长石桥,生于上海。抗日战争开始赴英国求学,1939年转至美国。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天津南开大学客座教授、上海财政学院名誉教授。王氏长期在联合国工作。
  包玉刚(1918~1991) 庄市钟包村人。(见《人物》编)
  金如新 1918年生,澥浦三七房人。毕业于上海沪光大学,后去香港。现任香港南英保险公司经理、顾问,香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甬港联谊会名誉顾问。关心家乡公益事业,捐资共建澥浦幼儿园。
  赵安中 1918年生,骆驼赵严家人。现任香港荣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元丰贸易公司董事长,又为宁波旅港同乡会监事长、甬港联谊会名誉顾问。曾捐资共同创办中兴中学,又捐建团桥小学林杏琴教学楼。
  王绍成 1918年生,新碶向家人。30年代赴香港。业余刻苦学习英语、建筑等知识。后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自办公司,事业日益发展。现任香港利广置业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1992年4月回乡时捐资港币200万元,兴建新碶绍成小学。
  陈怡良 1920年生,大碶周隘陈人。1947年赴香港经营机器工程业。现为香港经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甬港联谊会副会长。多次归国,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出资130万元人民币捐建大碶文化宫及设备,在奉化、镇海等地均有捐资项目。
  包玉星 1920年生,庄市钟包村人,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曾在上海银行界供职,1956年赴香港。后在新加坡开设联成航运公司,任董事长。现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1984年创办中外合资花港公司,置“甬兴”高速客轮行驶于沪甬线。1985年捐赠钟包村“钱江牌”货车1辆。
  刘翠玉 女,1921年生,庄市刘家人。幼年家境清寒,后赴上海学绣花,40年代与刘国华结婚。1950年赴香港定居。1958年迁比利时打工,依靠勤奋起家,开设孔夫子酒家,后又在卢森堡开翠亨村酒家,其夫于1985年病逝。刘热爱祖国,性好义,常协助中国使馆人员。怀念桑梓,捐物捐资,1985年赠县侨联日本产面包车1辆,1988年又捐资美金1.6万元,资助家乡建造自来水工程。
  张济民 1921年生,贵驷双斢人。早年赴新加坡,抗战胜利到日本经营西药业,逐渐发展成拥有数十分支机构、千余名职员大企业。近年来担任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董事,撰《以数字代替文字管理企业的方法》建议1份,为祖国进出口贸易提供参考资料。多次献计献策,为组织新中国基金会,资助培训人才作出贡献。现任美国伟士利企业有限公司总裁,为旧金山首届华商总会会长。
  顾兆田 1922年生,河头田顾人。年轻时在上海一药店任职。1949年赴香港,后创设新记药物有限公司,任董事兼总经理,专营西药。关心家乡福利事业,捐资建造河头鸿山小学教育楼、顾兆田幼儿园和路下徐公路等。
  包从兴 1922年生,庄市叶家弄廿二房人。香港友宁纺织公司董事长。事业遍及东半球,仅加纳一地,与当地政府合资开设的纺织厂拥有纱锭8万余枚,布机24多台,规模数西非之首。连续当选旅港宁波同乡会会长。多次归国,热心家乡福利事业,为创办中兴中学,积极奔走联系,筹集资金,并自捐100万港元。
  顾国敏 1923年生,大碶堍头人,系顾宗瑞长子。1949年随父去香港,从事航运业。其父逝世后,又新办香港万利轮船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锐意进取,使该公司成为较大规模的航运集团。1991年2月回家乡祭祖观光,表示将继承其父爱祖国、爱家乡遗志,造福桑梓。
  刘京荣 1924年生,骆驼半西刘人。1948年赴日本,在东京开设中国料理上海饭店。现任留日本东京华侨会理事、留日浙江同乡会副会长、留日华侨互助合作社理事。
  支盈章 1925年生,大碶镇人。1950年去香港,创办美隆针织厂、安泰毛织厂、好明星电子厂。现任香港安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显达乡村俱乐部总经理。
  翁伟年 1926年生,骆驼桥人。始在上海药行任职员,后继承先人药行业。1957年赴香港继续经营药行,创永大药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甬港联谊会副会长、骆驼中学名誉校监。
  王月明 1927年生,邬隘乡俞王人,早年旅居日本,后在东京创办明和企业株式会社,任代表取缔役社长。为旅日宁波同乡会发起人之一,任理事。1986年捐资14万元人民币兴建邬隘月明文化宫。
  顾国华、顾国和 国华,1927年生,国和,1929年生,1990年卒,大碶堍头人,系顾宗瑞次子和三子。秉承父业,刻苦经营,发展香港泰昌祥轮船公司,并在日本、新加坡等地设立分公司。兄弟俩爱祖国、爱家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自1984年后多次回乡祭祖观光,并捐资800万人民币,兴建宗瑞医院、宗瑞图书馆、周翠玉幼儿园。顾国和逝世后,设立“顾国和基金会”,1992年从中拨出250万元人民币兴建“北仑国和中学”。(顾国和又见《人物》编)
  陈志耀 1928年生,城关人。原在上海地毯厂供职,1947年随厂迁移香港。1951年学习毛皮加工业,1954年自创制皮业,1960年开设渥太华皮草行,任董事长。现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常务理事。关心家乡文化福利建设,捐资建造夏金生福利院、陈友德寿康楼、陈友德教学楼及修复镇海鼓楼等。1986年被聘为镇海区侨联名誉主席。
  李明昌 1928年生,贵驷人。1942年到上海银行当学徒,21岁赴香港谋生。1961年开创德昌纸行,1968年改为德昌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港九机纸业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关怀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建贵驷小学瑞云教学楼等。
  水铭章 1929年生,祖籍清水浦,出生于新加坡,现任新加坡聚建筑(私人)有限公司、进步投资(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中华总商会董事、标准屋业公司董事长。曾任宁波旅新同乡会会长、三红会馆主席。1976年后数次归国观光。
  施义芳 又名兆忠。1929年生,后施人。青年时在上海就业,1949年前去香港,任职华达贸易公司。50年代创办奥林比亚有限公司,后在美国、委内瑞拉设分公司。现任香港甬港联谊会理事。
  孙先德 1929年生,祖籍小港,出生香港。高小毕业后当学徒,后兴办一家小企业,逐渐发展成现在的晶品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虽生长香港,仍依恋家乡,出资10万元兴建小港中学图书楼,1992年再捐10.8万元人民币建立该校奖学基金。
  吴银穗 贵驷吴陆村人,妻吴乡梅女,奉化人。婚后赴日本经商。抗战时还家,胜利后又赴日本开设食店,勤劳发家。70年代末吴病逝,其妻继承夫业,合资开办楼外楼饭店,后又独资开办楼外楼分店。吴生前关心家乡文化建设,殁后其妻捐资建造镇海少年宫吴穗梅大楼。
  於梨华 1931年生,大碶横河人,曾就读于公德小学、镇海中学。1953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留学美国。1956年获加州大学新闻系硕士学'位。1968年起执教纽约州立大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作品有《梦回青河》、《三人行》、《变》、《焰》等。1975年后三次回国观光,返美后撰写《新中国女性》、《谁在西双版纳》等。1980年3
  月《於梨华作品集》纂成出版。
  严培才 1934年生,大禊绿化人。50年代赴香港。1968年开办香港伟德实业有限公司,复在深圳办有公司。现任香港伟德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热心家乡公益事业,1985年以来,多次向侨联赠送车辆及出资帮助家乡兴学。
  金麟 1937年生,小港镇红联人。1957年赴香港,后创办金星实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多次回乡观光,出资帮助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