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会福利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9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社会福利事业
分类号: D632
页数: 4
页码: 312-3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社会福利事业的情况。其中包括民政福利生产、福利院、敬老院等。
关键词: 镇海县 社会福利事业

内容

民国初期社会慈善事业大都由热心公益绅商资助举办,设有育婴堂、养老院、孤儿院、施药所、代葬所等,堂院多借办于庙堂寺宇,少数自置房地产。1928年县设救济院后,育婴堂、残老院改为育幼、养老、代葬所,年经费开支约2.8万余元,多赖社会捐募解决。抗战时期大部分停办。1940年7月日军登陆镇海,大肆烧杀,唐爱陆、李善祥等在东冈碶一带设立难民救济所,又在茅洋山寺设难童教养所。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1948年县有公立救济院1处,下设安老、育幼、施医、施药等所,年施济2000余人次;私立救济机构13处,年施济2500余人次。1949年3月全县尚有救济院1处,育幼所3所,安老、育婴、习艺所各一,代葬所3处。
  1945年由旧东管、西管、前绪三乡旅沪绅商发起组织三乡公益堂,办事处设团桥,除施材、收暴尸、施医、施药外,还营建蓬莱公墓,修竣万弓塘,疏浚周林港大河,辟贵胜新闸,铺补道路,修复桥梁,测量县道。境内慈善组织,解放后均自行解体。
  第一节 民政福利生产
  1958年8月在城关镇创办生产自救性质的龙德袜厂,安排烈军属、复退军人26人;大碶镇、霞浦乡办盲人草绳厂,职工75人。1959年骆驼办胶木厂,清水浦、紫石等地办盲人工厂。1960年初,城关龙德袜厂并入镇办城关回纺厂。1962年8月邬隘、紫石盲人工厂和霞浦居民草制品厂建立,共有职工81名,其中盲人34名。1963年底,全县有复员军人生产自救小组和盲人工厂各1家,职工61人,其中“四残”(聋、盲、哑、四肢残缺)人员26名。1965年办塔峙盲人草包厂、霞浦公社盲人铁砂小组,共11人,不久停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多厂组停办。
  1972年3月生产自救性质的城关五星综合社转为综合厂,为民政系统首家大集体性质福利工厂,1975年7月转产橡胶产品,更名镇海橡胶制品厂。1973年9月高塘公社社办福利厂改镇海县电器胶木厂。1975年9月改名县汽车附件厂。1975年7月兴办大同公墓职工家属工厂。1981年4月新建大同模具塑料厂,1983年12月停办。1984年10月建立民政工业公司,加强对福利事业领导。至1985年,民政局所属全民和大集体福利厂3家,共有职工210名,其中“四残”人员68名。当年产值148.9万元,利润5.09万元。1984~1985年销售总额90.95万元,利润5.27万元。
  1984年12月峙头乡办起县内首家乡属福利工厂——峙头胶木塑料厂、职工22人,安置“四残”人员8名。1985年起先后兴办郭巨日用五金塑料厂、霞浦儿童用品厂、河头鸳鸯化妆品厂、邬隘软木垫片厂、梅山福利电器厂、骆驼水泥预制包装厂、大碶电器零件厂、长山电线厂、湾塘福利塑料厂、澥浦电机配件厂、庄市福利厂(后改庄市电控厂)和大榭华光灯泡厂,合原转产塔峙、柴桥福利厂。至1985年底兴办乡镇福利厂15家。县民政局补助资金4.85万元,借款1万元,贷款29.5万元,当年贴息2.16万元,1987年全部投产。共有职工692人,其中“四残”人员256名;有固定资产220.5万元,流动资金197万元;年产值693.88万元,利润62.65万元。
  第二节 福利院 敬老院
  1982年4月在三山龙潭岙建立镇海福利院,由原边防哨所营房改建。主要收容住城关、柴桥、大碶、骆驼四集镇乞丐、呆傻和轻度精神病患者,有管理人员4名。至1985年底累计收容36人,其中自费10人。
  1958年7月在镇南乡试办“五保幸福乐院”,后改敬老院,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至年底全县有敬老院6所,供养老人173名。60年代中期除城关外其余陆续停办。80年代初期,有条件乡镇又建立一批敬老院。至1988年8月,已建敬老院12所,总投资60.64万元,占地14691平方米,建房206间,有床位227张,入院老人175名,其中自费11人,有工作人员44人。敬老院内置有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洗衣机等设备及蔬菜基地10.51亩。
  城关镇敬老院 1958年11月建于八里桥左侧,入院老人12人,自费寄养7人,月人均生活费8元。次年移至西河塘白家门头,1962年移至陈衙弄,入院16人。1979年民政局拨款3万元,翻建水泥结构两层楼房,1980年竣工,入院增至22人。港胞陈志耀捐赠彩电、洗衣机、缝纫机各1台。1987年9月夏金生福利院建成后,城关敬老院停办。
  骆驼镇敬老院 1984年12月建成于团桥村刘杜,投资6万元,建房20间,床位22张,入院17人。
  庄市镇敬老院 1984年4月改建于万加中学旧址,建房16间,床位27张。1986年入院25人。
  澥浦镇敬老院 1984年12月筹建,原称觉渡乡敬老院,1985年3月改现名。位澥浦镇方针村,总投资6万元,有房屋24间,床位15张,入院10人。
  會范镇敬老院 原称湾塘乡敬老院。1984年10月设于三合村原湾塘乡政府办公楼底层,投资5万元,实用12间,床位16张,入院10人。
  大模镇敬老院 在大硬镇前宋村,1983年8月改建。有木结构楼房及侧屋偏屋35间,床位40张,设活动、接待、会议室,入院24人。
  郭隘乡敬老院 1984年11月建于鄂隘乡莘丰村,投资5万元,占地面积2580平方米,建房31间,床位32张。1986年12月入院24人。
  柴桥庆恩安老院 1985年8月筹建于柴桥镇芦江北路30号,由港胞沈炳麟资助8万元,民政局拨2万元,镇自筹4万元,建两层楼房2幢19间,床位25张。1986年6月入院19人。
  紫石敬老院 1985年9月建于紫石乡高村王家山,建房24间,床位30张,总投资10万元。1987年2月入院20人。
  郭巨鎮敬老院 位郭巨北门外路亭村小涂奇,建房20间,床位30张。1985年9月入院14人。
  峙头乡敬老院 位峙头乡盛布村,有三层楼房1幢,改建14间,设床位30张。1985年1月入院8人。
  夏金生福利院 1986年开始筹建于城关镇西门新村,总投资46万元,其中港胞陈志耀捐资23万元,当地政府筹款23万元。1987年9月建成,占地4362平方米,建筑面积1438平方米,有主楼2幢,房间37间,床位48张,生活设施俱全,有康复室、活动室、保管室、会客室、办公室等。并以陈志耀岳父的名字作为院名。第一批入院26人。以“五保”老人为主,兼收社会自费寄养老人。以后人数续增,配工作护理人员11名。1988年评为省先进福利院。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