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灾害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灾害救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页码: 309-3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1934年至1985年期间,宁波多次遭受自然灾害,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救助,包括发放救济粮、现金、衣物等,以及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在1949年至1952年期间,政府还组织了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等活动。
关键词: 镇海县 社会救济 灾害救济

内容

1934年遇特大旱灾,宁波旅沪同乡会筹拨赈米1830石,分赈97个乡镇,受赈灾民4957人;同时以9000石大米举办平粜。1940年大碶王贺乡平粜,受济1000余人;设施粥厂,受济700余人。1945年旱灾,省社会处拨赈款10万元,赈柴桥区8.5万元,长山区1.5万元;柴桥区各界举办每户一饭运动,募集稻谷3311.5斤、米3918斤、薯丝2701斤、钱款98550元救济灾民。
  1949~1985年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有23年,倒塌毁损民房12000余间,死伤500余人,政府均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助。1949年7月强台风袭击,10月暴雨成涝,海水倒灌,又遭国民党飞机多次轰炸,毁屋伤人加上失业人口,受难人口近万。人民政府提出“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群众互助,以工代赈,并辅以必要的救济”救灾方针,7月,组织群众2万余人,出工5万余工,修复海塘8711丈,完成土方10万立方米;10月,县成立支前善后生产救灾委员会,办理救灾工作,并由宁波旅沪同乡会组织家乡惨遭轰炸救济委员会向社会各界募捐。是年,共发放社会救济粮大米11.43万斤、现金1.74亿元(旧币,值购稻谷50万斤)、杂粮5.5万斤、衣服6286件,共救济20960户、83840人。1950年3月改设县生产救灾委员会,贯彻生产渡荒政策,开展互助互济、社会募捐,帮助解决种籽、肥料、工具等各种困难;宁波专署拨急赈大米5万斤。到10月止,共下拨救灾稻谷91918斤、现金达34636万元(旧币),宁波旅沪同乡会捐募3.3亿元(旧币),宁波旅港同乡会捐募2000万元(旧币);同时下拨秋贷粮万斤、棉籽种21万斤、稻种90953斤、饼肥124924斤、化肥197821斤,帮助解决7000余农户34000亩稻、棉种子和肥料困难。是年,政府用以工代赈方式拨大米80万斤,动员民工21000人兴修水利。1950年11月为赈济皖北灾民,成立县劝募寒衣分会,至年底募得寒衣6197套以及部分粮食等,折合人民币2.48亿元(旧币)。1952年共发放救济粮29.3万斤、人民币41761万元(旧币)。人民银行发放农贷723304万元(旧币);棉区贷肥37.7万斤,预购米52.8万斤。1956年8月1日和9月初两次强台风过境,暴雨成灾,全县受害严重,县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组织各部门全力支援灾区。省委、省人委、宁波专署组织慰问团至县慰问。至11月共发救济粮款21万元,以工代赈53万元,捐助衣服8220件,被子、鞋等2480件,自上海、杭州等地捐募衣服7000余件,受济6000多户,有3838户缺粮灾民受济口粮3个月,2231户缺房灾民受济修建住房3821间。县人民银行发放贷款18万元,并组织非灾区信用社资金11万元支援灾区,财税部门减免公粮207.9万斤。当地驻军抢险保塘,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并捐赠人民币共计5969元、大米900余斤和衣服等支援灾区。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