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明清时期抗御外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3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明清时期抗御外侮
分类号: E295
页数: 7
页码: 268-2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883年至1884年,清朝面对法国的侵略,浙江地区巡抚刘秉璋和提督欧阳利率领军队抵抗。
关键词: 镇海县 明清时期 抗御外侮

内容

第一节 抗倭记略
  倭患始于元代(14世纪),明嘉靖时(16世纪中叶)最剧。定海(即今镇海)地处沿海,遂成抗倭要地。
  元大德八年(1304)朝廷调乃颜蒙古军300名驻定海,设千户所分镇定海防倭。
  明洪武二年(1369)倭寇扰山东后转掠明州等地,设沿海守备防倭。洪武五年(1372)倭寇骚扰明州等处,被靖海侯吴桢逐走。明廷命浙江福建濒海9卫造海船游弋海上防倭。洪武十七年(1384)倭寇扰浙东,宁波屯兵设守,副千户万鍾奉命追倭,守御定海。洪武二十年(1387)信国公汤和在定海展城立卫,徙大榭、小榭海岛居民至穿山等地。
  永乐二年(1404)四月倭船18艘登劫穿山所,百户马兴迎战阵亡。五月,总兵官王友出海讨捕。
  嘉靖二年(1523)五月日本使者因争贡作乱,攻定海城。定海卫指挥李震与知县郑余庆同心济变,坚守县城,倭寇窜犯育王岭至小山浦,杀百户胡源,夺海遁逃。都指挥刘锦追击至东、西霍洋面,与倭激战,力竭落水身殁。
  嘉靖十九年(1540)海盗李光头、许栋勾引葡萄牙人与倭寇,盘踞双屿港,出没海上剽掠。嘉靖二十七年(1548)都御史朱纨巡检浙江,委福建都指挥卢镗等率兵船进攻双屿港,歼倭数百人,捣毁其军事设施,擒李光头,追俘许栋。王直率余众窜,此后勾结倭寇,屡掠浙东。
  嘉靖三十一年(1552)二月王直杀死广东走私集团头目陈思盻后,叩定海关献捷,并求通商,官方不允,王直怀恨益深,入关夺船,被福建捕盗王端士率兵击退,转移至沥港,再度勾结倭寇,骚掠沿海。六月,倭寇乘夜半雷雨攻郭巨所城,先以草人用竹竿试探,后蜂拥入城,指挥樊懋率兵力战阵亡。指挥魏英督兵夜战至晓,倭寇从北门退逃。
  嘉靖三十二年(1553)闰三月,王直勾集各岛倭寇大举进犯沿海各地,陷象山,焚掠慈溪、昌国乡镇。参将俞大猷等追捣沥港倭巢,把总张四维驻龙山,黎秀驻郭巨,遥为呼应,王直败走。四月,倭寇分犯定海,都司刘恩至追破于芦花港口(今属普陀)。五月犯郭巨,居民未及避者惨遭杀害,郭巨城内被夷为平地。朝廷命张经总督剿倭军务。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三月刘恩至等击败倭寇于定海洋之三岳山,倭寇奔逸至定海王家团(贵驷)。是年夏,又登劫三北金家岙。乡人杨一手执长矛,召唤青年十余人迎战于海涂,刺杀数寇。因倭寇鸣角聚战,众溃,杨一独战,又刺杀二倭后被害。是年三月,另一股倭寇萧显被官兵挫败于龙山,围击于定海,窜逃至慈溪后为官军追擒。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倭寇由甬东窜定海劫掠崇邱乡。百户刘梦祥领兵船出海时与倭遭遇,登陆应战,奋勇冲杀,斩倭数名,力乏寡援而死。倭寇转窜鄞江桥、樟村,定海卫百户韩纲领兵阻击,兵败,韩挺身独战,亦被害。慈溪鸣鹤人杜槐率兵抗击倭寇于定海白沙,一日数战,斩倭寇30余,杜亦受创堕马阵亡。
  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倭寇攻龙山所城,生员李良民率兵抗击。五月,复攻龙山所,官兵奋歼倭寇数十人,倭乃败退。八月,倭寇据邱王为巢,灵绪生员戎良翰领乡兵奋战,良翰中流矢身亡。提督阮鹗与俞大猷、卢镗合兵围剿,倭寇连夜溃逃。阮鹗领兵出海,水战于邱家洋,歼灭倭寇殆尽。另一支倭寇登伏龙山,亦被官兵消灭。余姚生员倪泰员募兵400由守备杨缙统率抗击倭寇于龙山,三战三捷。九月,倭寇复据邱王雁门岭,参将卢镗、戚继光抵御不支,泰员率家兵42人,直捣倭巢,歼倭甚众,倭寇乘夜拥出死斗,泰员与家兵俱阵亡。提督阮鹗督兵抗击,乃破之。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倭船漂至沈家门,副司王洵、总兵俞大猷命把总张四维诱降倭寇53人,解至定海关,适逢另一股倭寇犯定海关,杀应袭百户俞宪章,王洵、俞大猷恐降者有变,尽斩杀之。十一月,总督胡宗宪诱降王直,擒于定海关,两年后,王直在杭州斩首。同月,官兵击败据金家岙及邱家洋之倭寇。
  嘉靖三十八年(1559)三月,倭寇从邱家洋入扰定海,参将戚继光率兵迎战击败之。
  嘉靖四十年(1561)大批倭船频频登劫象山、奉化诸县及大嵩、郭巨等地数十处。总制胡宗宪督诸军抗击。五月,倭寇200余乘船3艘,突入梅山山径。指挥艾升等追击,斩杀数十人,倭寇夜溃。
  万历四年(1576)倭寇又劫掠定海江南一带。
  倭患骚掠定海前后200余年,倭寇所至,焚劫官仓民舍,掠少壮,掘坟墓,缚婴儿于竹竿浇以沸水,剖孕妇肚腹卜算男女以取乐。倭乱使沿海人口大减,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33756户、98805口,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减少至14017户、38748口。
  第二节 抗英记实
  1840年(道光二十年)2月英政府决定发动侵华战争。6月21~23日侵华军总司令懿律及海军司令伯麦率英舰40余艘及士兵4000名,到达广东海面。6月30日英舰队至浙江沈家门。7月2日英舰26艘驶入定海道头江面,5日炮击定海县城,登陆夺据东岳宫炮台,次日侵占定海县城。
  7月10日英舰封锁甬江口。浙江巡抚乌尔恭额至镇海。提督祝廷彪扼守招宝山,募渔船数百艘,分布隘口。次日英舰直窥镇海,被守军击退。16日英舰再窥镇海,小股英军登陆,被乡勇击退,英军下船开炮还击,乡勇被击死200余人。
  8月清廷罢乌尔恭额、祝廷彪职,派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巡视浙江,刘韵珂为浙江巡抚,并调余步云为浙江提督。9月16日定海人包祖才等诱擒英炮兵司令安突德,后余姚等处亦俘英兵20余名。10月英对华交涉副全权代表义律登岸见伊里布,要求释放英俘安突德等20余人,未果;伊里布请宴于东岳宫。25日伊里布遣人携米面牛酒,赴英舰馈赠义律,义律报以呢、哔叽、洋布、千里镜等。11月6日伊里布私自与英军签订浙江停战协议,16日遣散乡勇,撤海防军3000余名,并撤招宝山守军,激起民愤,爆发1000余人参加的请愿运动,张贴知单,反对撤防,向官府投递呈词,要求收复定海。
  是年,在甬江口内建南拦江、北拦江炮台。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27日道光帝得悉英军乘琦善在广东撤防而发动进攻,下旨对英宣战。2月10日以裕谦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赴浙办理防务。裕谦于2月27日驰抵镇海,布置防务,并调各路官兵不下2万,分守四郊。其时英军已于24日撤离定海,裕谦命总兵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率兵4800余名,拨炮50尊,火药数万斤,渡海接驻定海守卫。
  3月20日英兵轮“佩斯汤基·伯曼基”号船长威林士得在峙头盛岙洋面被乡民严鹤林、李永扬等诱捕,解送镇海大营,裕谦下令斩杀。23日裕谦在镇海县城召集文武官员、乡勇、商民、船户、水手等动员抗击英军,悬赏格捉英兵、英将,严禁以淡水、茶叶、食物供给英军。4月清廷命浙抚刘韵珂坐镇镇海,严事防守。
  5月3日林则徐离粤赴浙,以四品卿衔效力镇海军营。6月10日下午抵镇海。次日登招宝山,观山海形势,察看新旧炮位。16日与刘韵珂相度金鸡山炮台地形,观看演放铜炮。21日观闽浙炮匠通力合作,首铸八千斤重大铁炮,后又参与研制运载大炮之四轮磨盘炮架车。是月,清廷革除林则徐四品卿衔,与邓廷桢从重发往伊犁。7月13日兵部咨文送镇海。14日林则徐由镇海启程赴杭州。林莅镇34天,登高涉险,谋筹方略,殚心竭力,兵民共敬。
  7月道光帝心存侥幸,命沿海各省督抚裁撤调防官兵。31日裕谦探知英军将再度北犯,奏请缓撤防兵,道光帝斥谓:“不必为浮言所惑,以致糜饷劳师”。裕谦不得已,将外省调来军队陆续撤走,并撤去镇海西北乡防兵400名,尚留防兵3600名。
  8月英政府改派璞鼎查来华。率兵舰20艘,载炮668门,武装轮船14艘,载炮56门,病院船9艘,测量船、运输船多艘,除炮兵外,陆战兵一万余名,大举北犯。9月12日,英船赖拉号大副温里等在郭巨盛岙上岸侦察,被乡民俘获。16日英舰轰击盛岙、双岙,登岸焚毁沿海民居甚多,经守备黄梦赉率兵击退。23日,英轮1艘、兵舰9艘驶抵镇海黄牛礁洋面。镇海城乡按户出丁、协同防御。26日,英舰船20余艘,士兵3000余进犯定海。经六昼夜浴血奋战,死难惨烈,三总兵力战殉国,10月1日,定海再陷于英军。裕谦据实驰奏,并请已调离之江西兵星夜来浙应援,恐或不及,乃广募水勇、团练,乡民协同防御。部署狼山镇总兵谢朝恩、江苏候补知府黄冕统兵1000余守金鸡山,委游击张从龙率兵驻招宝山威远城;命提督余步云率兵1000余驻招宝山下东岳宫;命衢州镇总兵李廷扬守东岳宫西侧拦江炮台;移左营游击驻穿山,沿江两岸密泊火攻船只,伏水勇,凡可登陆处皆挖掘暗沟,密布蒺藜,分驻兵勇以备。裕谦及宁绍台道鹿泽长、知县叶堃率兵1000守县城。时镇海防兵加上定海陷后三镇退兵,仅4000余。
  10月4日,义民徐保兄弟自定海冒险负葛、郑两总兵忠骸来镇海,裕谦盛殓哭祭。继登东城,见招宝山张白旗,知余步云心怀贰志,乃于7日召集将士至关帝庙,祭神誓师,与众誓约:“毋以退为词,离城一步;毋以保全民命为词,受洋人片纸。不用命者,明正典刑,幽遭神殛。”提督余步云托词足疾,不参与盟誓。后余又请派外委陈志刚赴英舰暂示羁縻,裕谦不准。
  10月8日,英舰始集泊于黄牛礁一带,其水陆两司令及璞鼎查乘汽船驰近笠山、虎蹲一带侦察军情。9日,英舰船30余艘载兵2000余名,集结外游山东。10日黎明,英舰发炮向镇海口猛轰,继以复仇神号军舰载第二纵队(亦称“中央纵队”),由陆军中校马利斯率第49团步炮兵440人,榴弹炮2门,野战炮2门,在巡洋号军舰掩护下,于笠山前抢渡登陆;弗莱吉森号军舰载第一纵队(亦称“左纵队”),由陆军少将司令卧乌古率第55团、第18团步炮兵1040人,山炮4门,臼炮2门,从钳口门登陆,越小浃江经义成桥到达沙蟹岭,向金鸡山营垒夹击。守御金鸡山之狼山总兵谢朝恩麾兵猛烈阻击,与敌短兵接战,毙敌兵一部。谢落海牺牲。副将钟祥、游击托云保率全营士兵与英军力战,终以腹背受敌,伤亡过半,金鸡山遂陷。11时,英舰“威里士厘”、“伯兰汉”发炮猛轰招宝山炮台及威远城防御工事。英军第三纵队(亦称“右纵队”),由上尉舰长荷伯达率700余人,臼炮2门,在巾子山侧钩金塘登陆;另一路在招宝山东侧登陆,沿仙人洞小径向山巅仰攻威远城。守军抗击时,招宝山南侧之火药库突然爆炸,士兵惊散,衢州镇标游击林亮光投海殉难。驻守东岳宫之余步云,一早登东城,向裕谦诉告家中有30余口,不便以身殉难。战斗开始,不登山督战,又不令士卒开炮支援金鸡山守军,待英军由后山登陆,即弃炮台而逃,守兵溃散。
  战起时,裕谦登东城督战。金鸡、招宝两山失守,英军从山巅炮轰县城,掩护步兵从东门攻入,守城兵溃退,兵民由西门退出。裕谦见势不可为,嘱副将丰申泰携钦差大臣印送巡抚刘韵珂,并将预立之遗嘱交亲兵送家属,至文庙整衣拜阙,投泮池尽节。亲兵救起,舆至宁波尚有微息,由幕友乘小舟护送去余姚,途中裕谦乘人不备仰药而卒。城破时镇海县丞李向阳自缢殉职。此役殉难者尚有守备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外委林庚、吴廷江。知县叶堃逃离。余步云逃甬,与知府邓廷彩、鄞知县王鼎勋同奔上虞。
  英军入城,焚毁县衙、水师营、参将署、演武厅、军器局及大批民房、寺观,搜刮白银、文物及其他财物,至近乡奸淫掳掠。
  10月13日,英战舰4艘、汽船4艘、舢板数十只,载英军700余名,直犯宁波城,下午2时,抵灵桥门下,文武官员弃城而逃,英军长驱入城。
  10月18日,清廷命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20日,又命文蔚、特依顺为参赞大臣,赴浙办理军务,规复三城。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2月,苏皖豫鄂川陕等省调赴浙江官兵一万余人陆续到达。10日,奕经经杭州,曾去吴山关帝庙求签,签文有“虎头人”之句。当年为“壬寅年”,栾经制定“五虎制羊(洋)”作战计划,以“肖虎”之安义镇总兵段永福为前军大将,决定寅月寅日寅时(阴历正月二十九日四更)三路进兵,报奏朝廷,竟获道光帝朱批“伫待捷音”。3月10日凌晨(即正月二十九日寅时),奕经兵分三路,由段永福会余步云率川兵900、本省兵700,由余姚东南大隐山攻宁波,游击张富率兵800为后备;海州知州王用宾率甘、陕兵1000,乡勇2000,由批验大使郑鼎臣为先锋攻定海;副将朱贵率陕甘兵800、河南兵500、本省兵100,从大宝山攻镇海,并以都司刘天保为先锋,游击黄泰第率兵500为后备,游击谢天贵率兵900、乡勇3000余驻骆驼桥为南路策应;另由张应云督陆路乡勇驻梅墟。时奕经轻信英谍慈溪人陆心兰。陆向英军尽泄清军机密,又向奕经谎言宁镇二城英军守备虚弱,潜师可袭。奕经信之。官兵冒雨出发,段永福先遣都司李燕标率兵攻入宁波南门,自率大队于天色将明始猛攻西门,爬城而入,战不利,相拒至8时左右,撤奔绍兴东关,余步云率兵2000自奉化赴援,中途闻败即折返溃退。刘天保率先锋队500人至镇海,部将吴祥跃登城楼,望见英军排列大街左右,戒备森严。刘天保命300人回取大炮,自率200人抬千斤石撞西门。门开,英军排枪齐发,天保且战且走,移炮至据点,发炮击毙英军20余人,英军不敢追击。刘天保率军三次进出镇海城,终以后援未到败退。朱贵闻讯,即退守慈溪大宝山营地。
  4月,镇海人民奋勇抗敌。生员王师真乘夜划小船,载引火物焚烧英船。乡勇郭延龄、王日豫等在金塘山、蛟门洋等处袭击英船。军功刘朝元、朝安、朝用兄弟等潜入金鸡山、招宝山英军营,破坏其军械。二道头、五里牌等处,均有袭杀侵略军之事。同时黑水党联络船户,备八桨小艇,游弋甬江中,四散隐伏,狙击英侵略军。英人大恐。英军遭当地人民和黑水党的不断袭击,惶然不安。5月7日撤离宁波,9日弃镇海县城,留其将罗卜丹驻招宝山,外系船数艘为后盾。6月,伊里布遣人至招宝山英营送还战俘16名。8月29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签订。10月11日,盘踞在招宝山英军撤往舟山。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月,前浙江提督余步云以临阵脱逃及诬告裕谦“大营先自溃散”罪,在京斩决。
  咸丰四年(1854)10月,道光帝前旨敕建之昭忠祠,在东岳宫侧落成,祀总督裕谦、总兵谢朝恩、县丞李向阳等11人,附祀以本营、外营将士同时阵亡者,并勒碑以记。
  第三节 抗法记胜
  1883年(清光绪九年),侵略越南法军悍然进攻中国军队,蓄意扩大战争。法舰队游弋中国东南海域,侵占沿海部分岛屿,企图挥舰北上,威胁清廷。
  1884年(光绪十年)春,浙江巡抚刘秉璋、提督欧阳利见相继抵达镇海筹划防务,自金鸡山至育王岭一线驻兵六营,由提督欧阳利见统率;北岸驻兵五营,由记名提督杨岐珍统率;招宝山、泥湾、港口各炮台由守备吴杰统率。命同知杜冠英领海防营务处,宁绍台道薛福成领宁防营务处,宁波知府宗源翰为营务处提调,游击钱玉兴驻梅墟为后路策应。
  1885年2月28日(光绪十一年正月十四日夜)法舰队司令孤拔率纽回利、答纳克、巴夏尔、德利用芳4舰抵七里屿洋面。欧阳利见函告杨岐珍、杜冠英、钱玉兴与援台被法舰中途追截退至镇海的南洋水师3舰统领吴安康以及地方官员,进行临战部署,并亲驻金鸡山督师。
  3月1日9时30分,法舰驶向游山,午后以一小轮驶入虎蹲测量水道。下午3时,法纽回利等4舰向招宝山炮台发炮狂轰。炮长周茂训奉命还击,首发命中纽回利舰首,纽回利用舷炮排击,被炮台守军击折头桅。法炮击中威远炮台门楣,弹片飞入炮房,周茂训被炸折右胫,山后炮台炮兵2名,勇丁1名被击毙。杨岐珍驰至炮台激励炮兵奋勇轰击,南洋兵轮亦发炮接应,连中纽回利两弹,招宝山炮台又击伤纽回利船尾。南、北炮台及水师各兵轮俱向法舰轰击,法舰巴夏尔等拼死还击。清军奋力发炮,激战二小时,法舰败退,施放烟幕向外海退却。晚7时许,法派小船两艘靠岸偷袭,被守军击退。次日晨,受重创之法舰纽回利拖离镇海口,余3舰仍泊金塘山下。晚8时,法2艘鱼雷艇暗袭桩船,被炮台、兵轮击退。3日晨,法又增2舰。9时许,答纳克等舰直驶虎蹲山下轰击招宝山炮台。杨岐珍、杜冠英督吴杰开炮,击中法舰烟筒,再发,击折头桅,横木下坠,压伤兵头及护从多人,传系是孤拔。南琛、南瑞兵轮复从旁击中法舰3炮,法舰受重创倒轮转道,于次日向外海驶离,仅以一舰泊游山。5日午夜,法军乘风雨晦暗以小船2艘驶抵馒头山下,抄袭小港炮台。欧阳利见遣副将费金组率兵勇待机击沉之,法兵皆毙。次日晨,法军小轮掩袭虎蹲山,又被炮台守军击退。此后,法舰或三四艘,或八九艘,来往无定,然不敢再逼口门。12日,法舰图架炮于顶层,登桅索断,坠压死伤20余人。其后两日法舰遥轰小港口炮台,弹重360磅,炮台受弹数十,因炮已移乌龙岗,无损。19日孤拔乘兵轮离镇海口。20日薛福成至镇海劳军,建议总兵钱玉兴夜袭抛泊游山外法舰。副将王立堂夜率敢死队,潜运后膛车轮炮8尊,伏青峙岭下。次日四更(初五凌晨)突击法舰,连中5弹,伤法兵多名。待敌惊起以巨炮回击,清军已收队回营。其后,如值晦雾或见人众,法舰辄开炮试探射击壮胆。因清军严阵以待,不敢再犯。
  4月4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在巴黎签订议和草案。13日镇海口外法舰传告:法提督准于明日8时乘舢板悬白旗来镇海拜会中国提督,谓有急要公事面商,请派员中途接引进口。4月14日,法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从加臣尔亚船致函欧阳利见,告奉巴黎命令,中法于4月15日停战。
  5月28日晨,利士比乘力加利桑尼亚号铁甲舰离开镇海,李怀义接代副司令职。6月11日孤拔死于澎湖。6月26日法舰撤离,仅留李怀义座船。29日夜晚最后一艘法舰撤离,镇海口启关通航。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