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活动
分类号: E256
页数: 2
页码: 267-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3年至1982年,慈镇县在抗日战争后及新中国成立后,对民兵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训练和支前支援工作。这包括了民兵的军事训练活动、参战支前活动、抢险救灾、军民共建等方面的活动。民兵组织在军事技能训练和参战支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积极参与了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
关键词: 镇海县 民兵组织 活动

内容

教育和训练 抗日战争期间,对民兵采用小型分散、多种形式的练武活动。在基本区内,民兵还进行射击、投弹等训练。
  解放后,民兵军事训练限于中队长以上干部。每年冬天由乡组织3~4天,1955年后增加到7~8天。1954年开始,全县基干民兵由单一训练转向多兵科训练。1962年各公社始设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干部,组织民兵训练。1964年11月底,举行为期6天的单兵步枪、重机枪、八二迫击炮、手榴弹投掷、地雷爆破、喷火射击等内容的郭兴福教学法表演。是月在宁波市郊举行宁绍两地区民兵军事技术表演。澥浦女武装民兵班10人获集体一等奖,班长王桂卿获郭兴福教学法优秀教练员奖,次年4月出席省军事技术比武大会,获集体二等奖。1976年5月柴桥、三山公社200多民兵与驻地人民解放军举行联合实战演习。
  基干民兵训练时间,1981年前每年为15~20天,后改为两年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30天,后又改为每年训练20天。
  新中国建立后,民兵政治教育约占军事训练时间百分之十左右,1977年后实行一月一次政治课,每年3~9次时事教育课。1985年起改为一季度一堂政治课。
  参战支前剿匪 抗日战争期间,县内民兵配合抗日部队投入大、小战斗50余次,参与民兵2000余人次,出动担架百余副,攻克大、小日伪军据点10余处,参加抗日军队700余人。
  1949年镇海解放初期,各村民兵积极配合区、乡政府、县大队和当地驻军,进行剿匪反特、征借公粮、修建公路、支援前线等工作。至1950年5月,全县民工、民兵5000余人次修筑宁穿公路、运炮简易公路等40余公里。柴郭地区7个乡民兵,两个月时间内为筑路采掘石料6000立方米;征用大、小船只200余条,出动担架70余副,转送伤员200余名,运送军需物资500余万斤。柴桥、长山两区民兵和群众,担负从魁斗桥至朱家岙50里路运粮任务,途中需翻三座大山,靠肩挑背负,将370万斤粮食按时运至指定地点。霞浦九村李才富创造一次挑330斤记录。土地改革中,民兵为保卫胜利果实,放哨巡查,管制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维护土改运动的社会秩序;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民兵还负检举、管制等职责;抗美援朝中,众多民兵率先报名参军。郭巨民兵帮助解放军诱捕武装匪特7名。1951年大榭关外村民兵队队长张继昌带领民兵与海匪奋勇激战,俘获海匪12名,缴获枪支18支,截回被抢物资100余吨,被华东军区记二等功。
  抢险救灾修水利 1949年7月全县以民兵为主参加抗台风、抗洪水、抢险救灾计2万余人次、5万余工,运送土石10余万立方米,加固海塘堤坝、阻挡缺口100余处,修复海塘8700余丈。1952年、1956年多次参与抗台救灾抢运物资脱险50余万吨,兴修水利完成土方200余万立方米。
  创办“青年民兵之家” 1982年凡建有民兵组织的行政村及大型乡镇企业,在原有民兵俱乐部基础上创办“青年民兵之家”。1985年初已办民兵之家343个,农技校69所,专业培训班20个,民兵工厂1个,组织民兵帮户小组334个,帮助困难烈军属808户,评为文明村建设先进单位128个,评为乡以上民兵先进工作单位128个,先进个人544名,建设文明村99个。
  军民共建活动 军民共建活动始于1983年。县成立共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4年北仑铁路开工,近万名青年民兵组成突击营,赴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受到团中央表扬。东海舰队37531部队与大榭岛乡人民政府共同集资,在岛上新建教育楼、幼儿园、菜市场、公路、码头等公益事业。同时开展智力扶贫、智力拥军、智力竞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等一系列活动。共建活动,以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劳动者作为主要任务,运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开展文体活动,交流思想,讨论时事,推动文明村建设。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兴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