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组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1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组建
分类号: D267
页数: 8
页码: 219-2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19年五四运动后,镇海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迪,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全县人民反帝爱国运动。1924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支部发展扎马述志小学教师王赞襄、曹静渊入团,至冬发展团员30余名。
关键词: 镇海县 共产党 地方组织

内容

1919年五四运动后,镇海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迪,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全县人民反帝爱国运动。1924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宁波支部发展扎马述志小学教师王赞襄、曹静渊入团,至冬发展团员30余名。次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掀起,进步青年再次得到锻炼。10月在灵山小学建立共青团支部。此前,中共宁波党组织介绍曹静渊至县立第一小学任教,负责筹建国民党县党部。1926年8月曹、王等转为中共党员。11月上中旬,中共宁波地委书记赵济猛主持建立镇海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镇海独立支部(简称“独支”),沃醒华为书记,党员6名。11月中下旬,帮助建立国民党县党部,县党部执行委员或常务委员多数系中共党员,实现国共合作,策动驻镇炮台司令、水警厅长及县知事等起义投顺国民革命,配合北伐军顺利光复镇海。次年3月,骆驼桥、小港、柴桥、霞浦、山门、澥浦十七房、龙山等地先后建立党组织,党员增至40余人。在独支领导下,成立县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进行维护工农利益、铲除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共政变后,沃醒华等人被迫离境,许多党员和群众团体领导人遭捕,党组织活动困难,胡焦琴代理独立支部书记。4月底,宁波地委书记王嘉谟至镇海帮助整理党团组织,郑慰田任独支书记,胡负责妇女运动。5月国民党在镇海“清党”。6月1日前后,邬保润等党员遭捕;6日胡焦琴被捕,23日牺牲;郑慰田等脱险隐蔽,独立支部遭破坏。八九月间,中共宁波市委派员至柴桥、骆驼恢复组织并开展活动。年底,骆驼桥、镇北、龙山党组织相继成立,全县有党员40余名。11月,省委机关受破坏,《浙东暴动计划》泄露,党员寿君琪、康友铨、陈存世、袁人奎等先后被捕,康、陈牺牲。全县党组织虽遭破坏,各地革命活动仍在秘密进行。
  1929年9月,中共宁波特别支部执委张旦晖在庄市崇正小学建立镇海支部,书记马乐伍,党员5名。秋收后,曾组织庄市、团桥数百农民准备举行减租请愿,因消息泄露遭国民党警察追捕而未成。未几,宁波特支遭破坏,镇海支部活动被迫停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党员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李志松等在柴桥组织抗日后援会;林庚、郑慰田等发动大碶地区17所学校师生及当地群众2000余人召开抗日救国大会。10月下旬,宁波市委书记徐敏畅与林庚、郑慰田等接上组织关系,在大碶石湫小学成立中共镇海特别支部(简称“镇海特支”),书记林庚,党员7名。至1932年春,有党员20多名,团员五六十名,组建林头、大碶、石湫、灵山、横河、扎马、新碶、王贺等8个党团小组。是年4月,新任宁波市委书记杨仁梓自首叛变,镇海特支再度遭破坏,8名党团员遭捕,党员王文荣被害,林庚等外避。一些未暴露身份党员在柴桥、小港等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3年4月4日蔚斗小学吴沛宁等组织小港镇7所学校千余名师生举行抗日救亡游行。1935年12月响应一二九运动,澥浦、觉渡等地学校数百名师生举行抗日救亡大游行,小港蔚斗、新民、良才三校中共党员、进步教师联合编印宣传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镇海呼声》,印发后影响极大。次年6月19日国民党县长率军警逮捕贺灏群、张启达等10名教师。次日学生请愿,罢课抗议。经多方营救及舆论力量,被捕教师获释。1936年秋,中共党员庞来青、卓子英、施若愚任教蔚斗小学,坚持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七七抗战开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下,共产党员积极参加、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发动群众缝棉衣,制军鞋,募捐,慰劳前线将士及其家属,不少党员和进步青年参加流动施教团,宣传抗日。1938年春,中共浙东临时特委恢复卓子英、施若愚党籍。3月在蔚斗小学成立党支部,书记施若愚。8月下旬,在该校建立中共镇海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工委书记卓子英,委员贺灏群、贾德裕。一年后由张起达继任书记。1940年5月县工委调整,陈志达任书记,机关迁大碶山沿陈小学。县工委积极发展党团员,建立基层党团组织。至1940年底,全县共建横河、扎马、备碶小学、延陵小学、山沿陈闻韶小学、塔峙小学、养正第二小学和流动施教团、随军服务队、龙山、峙头、柴桥等支部10多个,党员108人,同时指派李侠民与国民党镇海县农会江南办事处主任顾荆庸合作,通过农会合法组织,帮助农民抗灾渡荒、减租免租,多方维护农民利益,团结各阶层民众,支援抗日。
  1941年4月日军第二次入侵。6月中共县工委在大碶王贺乡组建抗日武装巡夜队,党员王博平以王贺乡长名义任队长;党员戚铭渠以“北办”龙山区长名义,组建龙山区自卫队,10月扩大为中队。各地党员纷纷投身于抗日斗争第一线。
  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委决定,打破县界重新组县。甬江以南及城区为镇海县,建中共镇海县工委,书记陈志达,归属中共三东(鄞东、奉东、镇东及舟山)地(工)委。1943年3月中共镇海县工委撤销。7月改为特派员制,特派员罗德生。自1938年7月至1945年9月,镇海县工委所属先后有支部20个。1940年有党员103名。
  甬江以北庄市、龙山区及慈溪县姚江以北地区合为慈镇县,建中共慈镇县工委,书记谢仁安,下辖庄市、龙山、慈东(樟桥)、慈北(观城)、慈西(丈亭)5区,隶属中共三北地(工)委领导。县工委成立后,着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加强武装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反击日伪顽进攻;正确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镇海县政府江北办事处主任张志飞精诚合作,贯彻实施抗日民主政策,开辟镇北抗日根据地,并以农会辅导队名义深入各乡镇宣传抗日,组织农会,实行“二五减租”,团结农村一大批群众。1943年2月底重划慈镇县界,慈北、慈西区划归新建慈姚县。县工委改为县委员会,书记金如山。1944年4月调整县委领导,书记李乐山。至年底,慈镇县委下辖龙山、庄市、沿山、樟桥4个区委,共有党员380余名。1945年2月樟桥区划归慈姚县。5月中共慈镇中心县委建立,原慈镇县委改称镇海县委,书记虞天石,下辖庄市、龙山、沿山3个区委。县区党委重视发展以乡镇为单位的基层支部,不断吸收积极分子入党,至北撤前夕,镇海县委所属党员314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镇海县各区常备队和民兵配合三北特务营,先后收复邱王、河头市、澥浦、贵驷、骆驼、长石、湾塘等地日伪军据点,在龙山、庄市等地区迅速建立青年、民兵、妇女等群众组织,开展清算敌伪罪行,创建政权斗争。9月下旬,为执行浙东区党委贯彻中央北撤命令,镇海县党政军人员(其中近百名中共党员)随同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留少数干部坚持原地斗争。全县仍以甬江以南及城区为镇海县,甬江以北与慈溪县姚江以北部分为慈镇县。改党委制为特派员制。
  江南镇海县部分。1947年3月重建中共三东(镇东、鄞东、奉东)工委,由委员陈志达分管镇海。10月县特派员罗德生配合浙东临委派遣的余力行在上阳成立江南武工队。1948年2月武工队收缴国民党大碶警察所枪支后,罗德生等随部队撤至舟山;此后由中共东海工委(三东工委改建)委员陈志达领导镇海党组织活动。当时中共基层组织有城区、清水桥、扎马、柴桥、烟墩小学联络站5个支部,党员50余名。同年秋,由于叛徒出卖,中共党员李志松、张顺利等被捕,柴桥联络站遭破坏。10月中共东海工委撤销,11月陈志达等离江南去天台。次年春,城区支部与中共慈镇县工委取得联系,并接受其领导。
  江北慈镇县部分。1945年10月23日中共慈镇县特派员蒋子瑛在洋墅遇难,县党组织与上级一度失去联系。1946年9月鄞慈镇特派员陈爱中着手恢复与领导慈镇县党的工作。1947年1月中共四明工作委员会任命赵士炘为中共慈镇县特派员,沈宏康为组织联络员,着手整理慈镇县党组织,联络隐蔽各地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建立慈镇县武装工作队,开辟敌后游击区。4月成立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隶属四明工委领导,书记赵士炘。至解放前夕,慈镇县有党支部15个,直属党小组10余个,党员216名。1949年4月城区支部向国民党镇海党政警官员寄发“弃暗投明”敦促书,宣传共产党政策;5月与当地进步人士共商迎接镇海解放有关事宜。县工委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反抽丁、反抢粮、反封锁斗争,加强策反工作,向慈镇地区国民党军政人员投寄信件、传单,并争取国民党龙山区区长姚鹏程率部起义。5月下旬,建立慈镇县、区支前办事处,为部队提供敌情、地形情况,组织群众支援解放军,确保粮草供给和弹药运输。
  1949年5月26日镇海解放,建立中共镇海县委。6月组建县级机关和龙山、庄市、长山、柴桥4个中共区委员会及城关镇委(8月改区委)。1950年6月调整行政建制,新建大碶、郭巨两区委。1954年10月龙山区委划属慈溪县委,镇海县新建骆驼区委。是时全县有区委7个、支部100个、党员1269名。
  1956年2月撤区并乡,保留柴桥、郭巨两区委,新建乡(镇)总支29个,基层支部306个,有党员3346名。1957年1月复建骆驼、庄市、长山、大禊4区委o1958年10月后,原区委改称人民公社党委,至年底撤县并入宁波市时,建有城关(后改镇海镇)、骆驼、东风(庄市)、长山、大禊、柴桥、三山、郭巨等8个公社党委;下设69个管理区党总支。1961年原镇海县境内建有镇海、骆驼、大碶、柴桥、郭巨5个区委和34个人民公社党委。1963年恢复县委建制,辖城关镇委及骆驼、湾塘、长山、大碶、柴桥、郭巨6个区委和34个人民公社党委及463个生产大队党支部。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县委受冲击,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1968年9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形成“一元化”领导体制。次年7月建中共镇海县革委会核心小组,代替县委职能。1970年6月重建县委会。至1971年底,先后恢复和建立3个区委、32个基层党委和718个党支部,有9897名党员。调整整顿县委组织,时辖骆驼、湾塘、长山、大禊、柴桥、郭巨6个区委和29个公社党委(1983年下半年改称乡、镇党委),有党员13177人。
  1985年10月撤县前,县委下辖骆驼、湾塘、长山、大禊、柴桥、郭巨6个区委,28个乡(镇)党委,1474个支部,共有党员18097名。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赞襄
相关人物
曹静渊
相关人物
赵济猛
相关人物
沃醒华
相关人物
胡焦琴
相关人物
王嘉谟
相关人物
郑慰田
相关人物
耶保润
相关人物
寿君琪
相关人物
陈存世
相关人物
康友镣
相关人物
袁人奎
相关人物
张旦晖
相关人物
马乐伍
相关人物
林庚
相关人物
李志松
相关人物
徐敏畅
相关人物
慰田
相关人物
杨仁梓
相关人物
王文荣
相关人物
吴沛宁
相关人物
贺濒群
相关人物
张启达
相关人物
庞来青
相关人物
卓子英
相关人物
施若愚
相关人物
贾德裕
相关人物
陈志达
相关人物
金如山
相关人物
李乐山
相关人物
罗德生
相关人物
张顺利
相关人物
蒋子瑛
相关人物
陈爱中
相关人物
赵士折
相关人物
沈宏康
相关人物
周宗文
相关人物
马定康
相关人物
张起达
相关人物
谢仁安
相关人物
虞天石
相关人物
赵士炘
相关人物
杨展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