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然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59
颗粒名称: 第七章 自然灾害
分类号: P429
页数: 6
页码: 141-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的自然灾害情况,包括台风、暴雨、海啸、冰雹、低温、干旱等,并记录了历史上的一些灾情。
关键词: 镇海县 自然环境 自然灾害

内容

据旧志资料不完整记载,自唐大和四年(830)至1949年1120年间,严重自然灾害103次,其中台风、暴雨和海潮泛滥成灾25次,旱灾46次,雨涝13次,海啸3次,雹灾5次,虫害4次,雪冻7次,平均10年一次大灾。因灾害引起饥荒36次,甚至“鬻男女以食”,“取白泥以食”,“藉尸郊野”,“道殣相望”。1949~1985年36年内,较大灾害有26次,最严重的为1956年台风灾害,由于兴修水利、抗灾救灾等措施得力,使灾害程度大为减轻。
  灾害性天气
  台风 台风过程雨量≥50毫米或瞬间风速≥17米/秒作为影响镇海台风标准。据此,1961~1987年共有48次,平均每年2次,最多年达5次(1962、1985),空年5年(1964、1968、1970、1976、1980)。影响月份以7~9月最多,共出现39次,占全年81.3%。影响最严重的台风风力为1981年14号、1986年15号台风,10分钟最大风速均达33米/秒以上,瞬间最大风速40米/秒(12级以上)以上。雨量最大为1963年12号台风,杨岙地区日降水量达346.8毫米;1966年15号台风,9月5~7日城关镇过程雨量达462.6毫米。
  暴雨 日降雨量大于50毫米暴雨年平均出现3次,在杨岙可达5次。主要出现于5~10月,以9月份出现机率较高。
  冰雹 1971~1978年共出现7次,其中1977年4月24日,自汶溪至峙头有20个乡镇遭冰雹袭击,受害面积2万亩,大块冰雹重量有110克;1980年6月27日湾塘乡遭受罕见冰雹灾害,全乡12097亩棉花断脑枝率80%以上,击成光杆有3608亩。
  低温 1971~1982年每年11月到翌年5月统计,冷空气影响共198次,其中中等程度55次,强冷空气11次;年平均17次,其中中等强度5次,强冷空气1次。冷空气影响以4月最多,12年中,倒春寒出现7次。常年秋季低温≤22℃的初日出现在9月19日前后,历年最早出现在9月9日。
  干旱 1961~1980年,全县性干旱发生7年,其中7~8月份伏旱4年,9~11月秋旱3年。伏旱多出现在柴桥和郭巨区,大碶区机率较少。秋旱则以城关和骆驼区出现机率较多。1967年全县性大旱持续时间较长,郭巨从6月22日至11月9日长达137天未下透雨。
  灾情录
  唐
  830年(大和四年)夏,浙东大水,害稼。
  831年(大和五年)7~8月,浙东大水,害稼。
  839年(开成四年)夏,旱,浙东尤甚。
  宋
  1075年(熙宁八年)风谷不登,疫疠大作,藉尸郊野。
  1099年(元符二年)亢旱。
  1177年(淳熙四年)9月24日、25日(九月初一、初二)大风雨驾海涛,毁堤2500余丈,农田淹没。
  1178年(淳熙五年)秋大水。飓风助海潮成灾。
  1182年(淳熙九年)旱,夏6月不雨至秋8月,黍稷枯死,大饥。
  1187年(淳熙十四年)8月旱。
  1194年(绍熙五年)旱,大饥,取草木为食。
  1221年(嘉定十四年)旱,虫害严重。
  元
  1324年(泰定元年)3月饥。
  1330年(至顺元年)7月大水。
  1344年(至正四年)海啸,塘崩,海溢伤禾成灾。
  1346年(至正六年)旱。
  明
  1445年(正统十年)4月久旱,民遭疾疫。
  1504年(弘治十七年)旱,大饥。
  1508年(正德三年)大旱,7月至次年1月不雨,禾黍无收。大饥,蕨草采尽,以至鬻儿卖女以食。冬大雪,河冰不解,草木枯死,民受冻挨饿而死者甚多。
  1511年(正德六年)海溢,漂溺民居。
  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旱,饥荒,路有饿死骨。
  1569年(隆庆三年)秋飓风、暴雨、海啸,潮水涌入城中,居民惶惧。
  1573年(万历元年)7月大风,海浪涌高数丈,掀翻战船,冲坍房舍,人畜死伤不计其数。
  1575年(万历三年)7月8日(六月初一)大风、大潮、大雨,人畜庐舍受淹。
  1588年(万历十六年)旱,大饥,瘟疫流行。民有以子女易一餐者,也有身怀百金田券不得售而死者。
  1589年(万历十七年)7月海沸。县署、民房多圮坍,民船、战船掀覆,压死、溺死多人。
  1591年(万历十九年)9月6日(七月十九日)东北风大作,大雨如注,海潮溢入城内。
  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水灾,全县受灾九分,准免粮六分。
  1628年(崇祯元年)8月大风雨,城中水淹,毁坏民房,文庙正殿圮塌。
  1633年(崇祯六年)7月飓风,暴雨如注,连续旬日,民舍多处倒坍,外洋防海战船漂没、损坏八九成,巡兵沉溺不计其数。自崇祯元年以来,每年都有飓风侵袭,以崇祯六年受灾最为严重。
  1634年(崇祯七年)旱。饥民取南乡山上白泥为食,竞传曰观音粉。
  1640年(崇祯十三年)大旱,大饥,民食观音粉,多病腹胀。
  1642年(崇祯十五年)大旱,饥。
  1643年(崇祯十六年)旱饥如故。
  清
  1646年(顺治三年)大旱,自5~8月不雨。
  1647年(顺治四年)大饥。
  1651年(顺治八年)岁大饥。
  1654年(顺治十一年)大旱,河底龟裂。冬严寒,江水亦冰。
  1658年(顺治十五年)4月大雨雹,伤农畜。
  1659年(顺治十六年)大旱。
  1661年(顺治十八年)大旱,自6~8月未雨。
  1662年(康熙元年)夏大旱。
  1663年(康熙二年)旱。
  1665年(康熙四年)8月飓风大作,阴雨连绵成灾。
  1671年(康熙十年)3月8日(正月二十八日),雪中震雷闪电,夏大旱。
  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大旱。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10月,大雨连旬,平地水深5尺,淹没田禾,冲坏民房。
  1691年(康熙三十年)海潮涌入城内。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旱。九月大水。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大旱,自去秋不雨至是年6月始雨,早禾俱萎,晚禾薄收。
  1721年(康熙六十年)4月11日(三月十五日)后雨雹,小者如碗,大者如盆。
  1723年(雍正元年)旱。禾麦尽枯,民不聊生,有剥取榆树皮及采集水仙、蕨草、鬼绿、红刺根等以充饥,饿尸道路相望,全县皆有。
  1724年(雍正二年)七月,海啸,滩涂洗没。
  1725年(雍正三年)4月,西管乡二三十里内麦茎生虫,头红身黑,状如蚕,10天内麦叶食尽。虫后灭,麦仍熟。8月25日(七月十八日)大雨,海水大涨,乡民避水者栖于屋脊或大树上。
  1727年(雍正五年)6~7月阴雨弥月,禾尽莠不实,岁饥。
  1738年、1739年(乾隆三年、四年)海潮坏塘。
  1742年(乾隆七年)9月15日(八月十七日)飓风,大潮冲坍海塘。
  1747年(乾隆十二年)8月19日(七月十四日),海潮大涨,东北风冲决城塘并溃,民房亦多圮坍。
  1749年(乾隆十四年)9月9日(七月二十八日)飓风拔木,房舍多塌。
  1751年(乾隆十六年)大旱。自6~9月(闰五月至八月)不雨,田禾被灾者十之七成,大饥。
  1800年(嘉庆五年)2月(正月),大雪。自2月7~12日(十四日至十九日)平地积雪三尺余。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自6月不雨至8月9日(七月初一日),晚禾多枯。
  1823年(道光三年)夏多风,禾稼歉收。
  1831年(道光十一年)旱,大饥。民多疫死。
  1832年(道光十二年)旱,饥。斗米500文。
  1833年(道光十三年)旱,饥。
  1837年(道光十七年)旱,禾尽枯。8月24日(七月二十四日)大风雨,塘溃,江河皆溢。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大雪,平地积雪5尺。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大雪,积五六尺。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10月1日(八月初八日)大风雨,塘坍,水高一丈,舟行桥上,庐舍崩坍。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春旱,自2~5月不雨。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2月15日(正月十一日)大雷雨,16日大风,18日大雨雪。
  1850年(道光三十年)9月中旬大雨,20日(八月十五日)平地水涨3尺。
  1852年(咸丰二年)旱。
  1862年1月26日(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大雪深5尺,河水冰冻。至2月(同治元年正月)中旬始通舟楫。8月6日(七月十一日),海晏乡大水,9月14日(八月二十一日)又大水,坏民房田禾无数。
  1863年(同治二年)8月25日(七月十二日)山洪暴发,大水。10月3日(八月二十一日)泰海两乡山洪暴发十余处,损坏庐舍田禾。
  1864年(同治三年)夏旱。7月13日(六月初十日),大风拔木,海船倾覆无数。秋、冬旱,有5个月未下雨。
  1868年(同治七年)4月11日(三月十九日)未时雨雹。6月8日(闰四月十八日)申时冰雹。
  1871年(同治十年)夏大旱。虫食禾。
  1872年(同治十一年)4月10日(三月初三日)酉时冰雹。夏,大旱,河枯,舟楫不通。
  1877年(光绪三年)7月4日(五月二十四日)午时,大风拔木而走,屋瓦皆飞。7月26日(六月十六日)夜,伏龙山见雪。同月,四乡多蝗,食草木。自11月中旬起至12月连月阴雨。次年1月大雪。自1月3日至2月(三年十二月初一日至下年正月),雨风冰雪相继而至,百日中开霁仅20天。
  1879年(光绪五年)夏大旱,全县7乡河底皆龟裂,禾尽枯。
  1883年(光绪九年)8月3日(七月初一日),风雨大作,海潮骤涨,沿海塘堤皆坏。
  1892年(光绪十八年)冬大寒。雪深3尺,酒店酒皆冻,果树死者大半。
  1909年(宣统元年)春夏严重干旱,民有“宣统元年,晒煞苗田”之说。
  民国
  1915年(民国4年)风灾,歉收。
  1919年(民国8年)歉收,米价腾贵。
  1921年(民国10年)风水为灾。崇邱、海晏、灵岩、泰邱、郭巨等乡海塘、道路、桥梁多被冲坏,田禾、棉花均受害。
  1922年(民国11年)崇邱、海晏、灵岩、泰邱、东绪、前绪、郭巨等乡及城区又遭风水重灾。同年10月18、19、20日遭第三次飓风,淫雨成灾,县城水深5尺、柴桥水深8尺。
  1928年(民国17年)飓风,水灾,泰邱、海晏最重,田禾、棉花损失甚巨,塘堤冲毁5000余丈,灾民2300余人。
  1929年(民国18年)风、虫灾。
  1931年(民国20年)8月24日飓风,水灾,万弓塘数处倒坍,翌年修复。
  1933年(民国22年)9月暴风雨,海潮突涨,塘堤倒坍,拔树起屋,咸潮入侵县城,毁屋300余间,冲损数千间,冲没船只百余艘,毁棉地六七万亩,无归宿者数百户,待赈者4万余人。
  1934年(民国23年)自初夏至秋无雨,田土龟坼,秋收绝望。
  1940年(民国29年)伏旱续秋旱,江南地区大部分早稻无收成。自民国23年后旱情最烈。秋高温,霍乱病暴发。
  1942年(民国31年)夏干旱,早稻黄熟期遇强干飓风袭击,俗称南风水。稻谷被毁每亩约200斤左右,损失惨重。
  1944年(民国33年)入夏以来久亢旱,霖雨不降,晚秋作物受灾严重。
  解放后
  1949年7~10月两次台风、暴雨,海江塘被冲决大小缺口2582个,长12190丈,受灾面积15.05万亩,倒坍房屋169间,淹死30余人。
  1951年7~8月连旱33天,全县4.87万亩稻田断水,7.6万亩受旱严重。
  1952年 6~9月先后受9次台风影响,4次淫雨,雨量为多年所未有,农田几次被淹,累计受淹30.6万亩;尤以7月20日台风暴雨最烈,柴桥区受淹稻田7.1万亩,遭灾945户,倒坍民房173间,死亡2人。
  1953年 4月16日至5月30日不雨,6万亩稻田受旱。6月5日起又连旱73天,30万亩稻田无水灌溉,成灾26.7万亩,因旱减产粮食2670万斤,柴桥、郭巨山区和平原沿海地区受灾最甚。
  1954年 5月份降雨量达336.9毫米,6月份277.5毫米,7月份223.7毫米,5.3万亩早稻受淹。8月高温干旱,致江北沿海地区稻瘟病猛发。
  1955年 7月31日至9月12日连旱44天,受旱面积5.51万亩。
  1956年 8月1日强台风袭击,最大风力12级以上,潮位高达4.85米,最大暴雨量116.9毫米,穿山半岛南部诸乡受灾最重。冲毁海塘59段,长达49538米。塘内受淹稻田3.26万亩,棉地1.81万亩,后籽粒无收者1.1万亩。海潮高过海塘2公尺,15吨大船刮入塘内。损坏渔船300余艘,倒坍民房1800余间,无家可归320户,伤347人,死亡55人,其中上阳乡死21人。同年9月2~5日,又有6~8级台风侵袭,过程总雨量157.7毫米。三合、上阳、梅山、郭巨、峙头、大榭诸乡新修复海塘又遭毁16条,被淹农田3.24万亩。9月中旬,暴雨成灾,过程雨量314.9毫米,农作物受淹10万余亩。
  1958年5月19日至8月23日连续干旱97天,受灾面积24.53万亩,严重减产13.78万亩。群众奋起抗旱,挖井5230口,挖池潭4559口,26万亩晚稻田改种旱杂粮。
  1961年6月15日起不雨,7月底河道断流,水库干涸,至9月4日始雨,持续干旱81天,旱情比1953年、1958年更甚。同年10月4日第26号台风在临海附近登陆,最大风力12级以上。河头横溪降水量443.3毫米;杨岙355.1毫米,受淹稻田6.82万亩,棉地2.97万亩,成灾5.25万亩,受损房屋495间,灵峰水库大坝受损。
  1962年7~9月有4次台风侵袭,尤以9月3~6日台风暴雨最烈,9月4~6日过程总雨量219.2毫米,平均降雨量210毫米左右。全县倒坍房屋50间,受灾农田15.68万亩,成灾面积9.84万亩。
  1963年 自上年11月以来连续5个月不雨,10多万亩早稻因缺水无法及时种植。各地咸水倒灌,姚江大闸内咸度达600度。至8月14日旱情始解除,冬春干旱为1955年以来所未见。同年第12号台风于9月11~13日侵袭,暴雨大作,3天总降雨量梅山450.6毫米、三山660毫米、新路岙水库491.6毫米、城关395.9毫米、湾塘374.2毫米、骆驼366.2毫米,仅9月12日在杨岙、城关日降雨量分别达346.8毫米和282.9毫米。山洪暴发,受淹农田28.5万亩,成灾7.37万亩。冲毁耕地4186亩、水库37处、桥梁62座、其他水利设施126处。损坏民房446间,倒坍141间,损坏农船76艘。
  1964年 秋旱。6月29日至9月14日干旱79天,受灾农田22万亩,成灾7.5万亩。
  1966年 第15号台风自9月5~8日持续3天半,继而淫雨,平均雨量400毫米以上,城关494.4毫米、新路岙水库492.5毫米、长山义成碶445.1毫米、湾塘429.5毫米、下邵600毫米左右、骆驼356.5毫米、柴桥瑞岩寺水库349毫米,新路岙水库溢洪道过水1.21米,公路汽车中断2天。受淹面积10.26万亩,10余个乡镇村庄水深过膝,新碶大水齐胸,群众用船代步。
  1967年 郭巨地区6月22日至11月9日137天未下透雨。全县受灾10.17万亩,秋作物大部无收。
  1971年 6月23日至9月3日连旱70余天,受灾面积8.2万亩。9月18~24日连遭2次台风袭击,损坏水利工程18处,倒坍房屋97间,损坏船只33艘。
  1972年 第9号台风自8月16日起影响全县,17日下午大暴雨,最大雨量280毫米,26960亩水稻、13305亩棉花受淹,倒坍民房276间,漂失农船11艘。80万斤早稻谷霉烂。
  1974年 第13号台风8月20日侵袭县境,继之淫雨、大潮,最高潮位4.5米。102条海塘,计长119公里遭受不同程度冲坏,其中严重倒坍39条。受淹农田3.8万亩,倒坍房屋1000余间,损坏船只68艘,损失原盐4250吨,有5人失踪。
  1977年8月21~23日台风过境,降水量达303毫米。20日起河水暴涨,大水进庄,13.5万亩农田被淹。大碶地区公路没于水下50~60厘米,交通中断一天。冲毁水利设施51处,桥梁29座,损坏房屋仓库88间,船15艘,死亡11人,损失原盐405吨。
  1978年 旱,6月24日后持续晴热无雨40余天,受旱农田3.73万亩,柴桥、郭巨地区较重。
  1979年 第10号台风于8月23~25日正面袭击,潮位镇海站4.37米、澥浦站4.83米、穿山、昆亭4.7米。24~25日大暴雨,大碶地区雨量355毫米。全县41处海塘计长19644米遭受破坏,3800米防浪堤被推倒,损坏碶闸9座,桥梁9座,受淹农田10万亩,倒坍房屋573间,毁船26艘,损失原盐2000余吨,伤7人。
  1980年6月27日下午1时至1时半,湾塘、骆驼地区遭狂风、冰雹袭击,风力12级以上,尤以湾塘乡最烈,受灾棉花1.2万亩,其中断枝折秆3608亩。全县倒坍房屋323间,受损2210间。电杆多有吹倒折断。
  1981年第14号台风8月31日侵袭,台风中心距县境沿海100公里范围内徘徊27小时,最大风力12级以上,镇海口最高潮位4.97米。有48条海塘被冲毁,计长47466米,其中倒坍12736米。冲毁碶闸10座,棉花因咸灌后无收面积14000亩,严重减产61000亩。倒坍房屋2000余间,死亡3人,重伤11人,冲失原盐1500余吨,粮食受淹变质18.2万斤。
  1983年 第10号台风于9月26日正面袭击县境,最大风力12级以上,镇海口潮位达4.63米,26条海塘计长41.7公里受到严重破坏,其中倒坍2691米,倒坍民房1000余间,死亡5人。
  1984年6月28日局部地区暴雨成涝,日最大雨量193毫米,汶溪洪水泛滥,公路淹没,低房进水。
  1985年“干梅”无雨,4~6月累计降雨 197.3毫米,仅为往年之半。
  附:暴期
  县人称寒流、大风为“风暴”或“打暴”,称台风夹暴雨为“做风水”。沿海群众根据历年生 产实践积累所得,总结风暴发生日期的几率,各予名称,作为生产、生活上占候参考。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事件

1929年(民国18...
相关事件
1931年(民国20...
相关事件
1942年(民国31...
相关事件
1949年7~10月...
相关事件
1951年7~8月镇...
相关事件
1952年6~9月镇...
相关事件
1953年4月16日...
相关事件
1955年7月31日...
相关事件
1956年8月1日镇...
相关事件
1958年5月19日...
相关事件
1962年7~9月镇...
相关事件
1964年秋镇海县旱
相关事件
1966年9月5~8...
相关事件
1967年6月22日...
相关事件
1971年6月23日...
相关事件
1972年8月16日...
相关事件
1974年8月20日...
相关事件
1977年8月21~...
相关事件
1978年6月24日...
相关事件
1979年8月23~...
相关事件
1980年6月27日...
相关事件
1981年8月31日...
相关事件
1983年9月26日...
相关事件
1984年6月28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