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潮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潮汐
分类号: P731.23
页数: 3
页码: 128-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口北濒杭州湾,具有半封闭内湾形态,有较深水道与外部沟通。甬江口属非正规半日潮型,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潮流为往复流,表层平均涨潮流流速大于落潮流流速。海浪以混合浪为主,受台风影响较大。
关键词: 镇海县 水文 水资源

内容

镇海口北濒杭州湾开阔口,东屏舟山群岛,具半封闭内湾形态,有较深水道与外部沟通。甬江口向东北呈狭长渠道,其北岸线朝向西北,南岸线偏向东南。镇海口处弯曲状海岸线的凹处,故北北东方位海域最为开阔,平均水深在海图基准面以下10米左右为浅海形态。
  潮候 甬江口属非正规半日潮型,24小时50分为一个周期,有两个高潮两个低潮,涨潮、落潮间时差为6小时左右。但潮汐受上游姚江大闸放水、奉化江洪水、台风以及平时多种天气变化影响,涨潮、落潮历时不规则,其候潮时间大致如表所列。涨潮时间误差为1小时左右,每天涨潮时间在正常情况下退后45分钟即为次天涨潮时间。
  潮差 甬江口潮差,已有59年记载资料。
  潮流 甬江年均降水量1461.7毫米,入海水量666.0/28.6(毫米/亿立方米),输沙量35.9万吨/年。甬江口潮汐和潮流既有高潮不等又有低潮不等,其不等现象与月赤纬位置变化有关。镇海出现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而且愈往内其差愈大,但极限为3小时。镇海最大潮差1.90米,平均潮差1.75米。甬江口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表层平均涨潮流流速84厘米/秒,平均落潮流流速74厘米/秒,平均最大涨潮流流速138厘米/秒,平均最大落潮流流速107厘米/秒。底层平均涨潮流流速69厘米/秒,平均落潮流流速58厘米/秒;平均最大涨潮流流速103厘米/秒,平均最大落潮流流速91厘米/秒。涨潮流流速大于落潮流流速,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历史最大涨潮流流速215.8厘米/秒,最大落潮流流速172.7厘米/秒。
  海浪 镇海附近海域出现海浪有风浪、涌浪、混合浪3种类型,以混合浪为主。
  不同季节海浪变化情况:春、夏、秋季节(除受台风影响外)海区海面出现海浪波高平均值0.5~0.8米,最大波高1米左右,周期3.0~4.0秒,浪向多偏东。冬季海区内出现海浪状况较为复杂,受冷空气频繁侵袭,海面经常出现8~10级偏北大风,由此产生偏北大浪。大风过后由外海传来涌浪随之出现,海面海浪平均波高0.5~2.5米,最大波高1.0~3.0米,周期4.5~6.0秒,浪向多偏北。
  台风对附近海域海浪影响:每年7~11月,镇海海区经常受台风侵袭和台风边缘影响,其中严重影响海区的台风大浪年平均1~2次。主要受2种类型台风影响:(1)西北路径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形成后,向西北或偏西方向移动,在中国台湾、福建沿海一带登陆,或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移动,穿过琉球群岛,在浙江省沿海一带登陆;(2)转向路径台风,从菲律宾及台湾以东洋面形成后,转向东北方向移动,或从菲律宾以东向西北方向移动,经中国东部海面或在沿海地区登陆。镇海附近海域受台风直接或边缘影响,通常出现波高3.0~5.0米巨浪。最大波高6.0米左右,周期6.0~7.0秒,浪向偏东转偏北向。
  镇海附近海域海浪海况(级)及频率:0~2级,56%;3级,20%;4级,17%;5级,5%;6级,1%;≥7级,1%。海面年最多风浪向为偏东向;海面年最多涌浪向为北向。年平均周期3.9秒,年最大周期8.7秒。年平均波高0.5米,年最大波高6.1米。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镇海县潮候
相关专题
镇海县潮差
相关专题
镇海县潮流
相关专题
镇海县海浪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