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壤 植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镇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342002023000004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分类号: S155;Q948.15+2
页数: 4
页码: 108-1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镇海县土壤、植被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镇海县 自然环境 土壤 植被

内容

全县土壤分为低山丘陵、滨海平原和水网平原3种地带性土群,土壤总面积108.6万亩。田。
  低山丘陵,包括山旱地、山垄地、山坡地共53.9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49.7%。土壤类型呈垂直排列,由低到高为水稻土、红壤、黄壤。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残留物,或坡积物、再积物,土体多呈红黄色,并夹有大量砂、砾石,呈酸性反应,pH值6左右,潜在酸度强,盐侵pH值4.7以下,缺磷缺钾严重。保水保肥性能差,阳离子代换量7.21毫克当量/100克土,仅为高产土壤的36%。
  滨海平原,北起官塘路,南以石高塘、王公塘为界,形成南北两块弯月状海相堆积平原,面积31.6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29.1%。土壤类型呈带状排列,由海至陆域分布盐土、潮土、水稻土。成土母质为近代浅海沉积物,正处不断脱盐脱钙过程,呈碱性反应,pH值7~8.6,含盐量0.04~0.54%,碳酸钙2~7%。土质粘重、僵性,硼、镁、钙等无机养分丰富,速钾含量在100ppm以上,缺磷突出。
  水网平原,处低山丘陵与滨海平原之间,面积23.1万亩,占全县土壤面积21.2%。土壤类型多水稻土,零星分布潮土。土壤母质多为淡化的浅海沉积物,或河、湖相沉积物。质地细、粘重,心底常夹古黄斑层或脱潜潴育层,呈酸性反应,pH值6.5上下。有机质含量4.53~4.92%,全氮含量0.255~0.279%。有效磷含量较低,约为6.7~9.3ppm。
  全县耕地土壤丰产性状尚存在3个问题:(1)耕层浅薄。水田耕层不足13厘米的有13.4万亩,约占水田面积43.2%;棉地耕层不足15厘米的有0.97万亩,约占棉地面积13.9%。水田土壤除耕层浅薄外,又有犁底层增厚,冬作湿害加重现象。水田土壤犁底层超过7厘米的约占54.2%,减少表层水下渗速度,增强表土持水性。(2)酸碱危害。地处沿山脚的坡田、垄田等红壤性水稻土,其pH值一般小于5.5,强碱危害突出;分布在外塘棉地改水耕田,土壤中盐分含量较高,干旱季节返盐、返碱较普遍。(3)冷害。分布沿山脚或平原畈心田段水稻田,由山泉水、倒渗水或地下水位高影响,土性一般较冷,致水稻春上不发,生长缓慢,俗称冷性田。全县计冷水田9360亩,冷性田30740亩,占水田总数12.6%。
  根据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县划分为5个土类、14个亚类、38个土属、61个土种。
  红壤类 分布在45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面积489768亩,占山地面积99.5%。土体呈红或红黄色,质地粘重,深度在山前缓坡处一般为30~60厘米,山脊陡坡处5~10厘米。呈酸性反应,潜在酸度大,盐侵pH值4.7~4.9。有机质含量多在1.38~1.82%,缺磷缺钾严重。红壤类土壤大部为薪炭林地,山前缓坡地已开垦为用材林地、果园地、茶地和其他园地。
  黄壤类 分布在500米以上山地和450~500米间低山凹坡处,面积2284亩,占低山丘陵面积0.5%。土体水化明显,表土暗棕色,心底棕黄色,土层深30~80厘米,土壤pH值5.8~6.0。植被多以剑竹、茅草为主,有机质含量3~6.3%。部分已开垦为用材林地或茶园。
  潮土类分潮土与钙质潮土两种,面积78172亩,占平原土壤14.2%。潮土分布溪谷两侧和甬江口南岸老塘以内,呈微酸性反应,pH值5.5~6.5,有机质含量2~2.5%。钙质潮土分布江滨、海滨狭长地段,呈微碱性反应,pH值7.7~8.1,有机质含量1.5~2.2%。
  盐土类 主要分布在70年代新围塘地和未围垦潮间带土壤,面积86419亩,占平原土壤15.7%。土体深厚,呈浅棕色或灰褐色,碱性反应,pH值8.2~8.6,有机质含量1.5~1.0%。
  水稻土类 广泛分布于水网和滨海平原,面积426416亩,占土壤总面积40.91%。经长期水耕熟化,犁底层发育,表土容重降低为1.03克/立方厘米,改善酸碱性状,pH值多6.4~6.6。有机质含量丰富,一般为3.89~4.81%。全氮含量0.255~0.279%,全磷含量0.04~0.07%。
  第二节 植被
  镇海处亚热带北缘,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地带,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历史上森林屡遭摧残,原始植被几乎绝迹,取代者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等次生植被及人工引种植被。
  沿海滩涂草本植被 沿海滩涂长89.7公里。以澥浦大闸至石化总厂外围滩涂和北仑港附近滩涂为例,塘堤两侧芦苇丛生,塘下滩涂尚有三棱藨草、盐地碱蓬、小飞蓬和少量田菁等群落。草本植被覆盖率40~70%。
  沿海丘陵针叶林植被 占全县有林地30.92万亩的90%以上。分暖性针叶林和温性针叶林两个类型,暖性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国外松和杉木4个群系,以马尾松为主,其纯林达19万亩。温性针叶林主要是柳杉、金钱松、日本扁柏、短叶松4个群系,仅少量分布,且多在县林场。
  沿海丘陵阔叶林植被 现存多为次生阔叶林类型,保存较好仅县林场和共同、杨岙两村。主要分3个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包括化香、枫香、麻栎、沙朴等乔木植物群落,招宝山较为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较普遍,主要由石栎、青冈、苦槠、枫香、短柄枹等树种组成;常绿阔叶林,有两个地形顶极群落:一是沟谷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树种为樟科浙江楠、紫楠、红楠、华东楠等,县林场老洋冈一带植物群落较典型;二是山坡常绿阔叶林,主要建群树种为壳斗科、山茶科植物,如青冈、木荷、赤皮椆、丝栗栲、云山椆等,分布广泛,多见于共同、杨岙等深山区。
  沿海平原、丘陵竹林植被 境内多人工竹林,常与香樟、木荷、杉木、马尾松等混生。毛竹纯林面积1.2万亩,此外有刚竹、淡竹、乌竹、金竹、龙须竹、青皮竹等,哺鸡竹主要分布湾塘和梅山棉区。
  沿海丘陵下木层植被 主要为乔木林、亚乔木林以下地面植被。土壤贫瘠的山坡,常生长蕨、白茅、芒等草本植被。山坡常绿阔叶林下层,主要有连蕊茶、〓木、乌饭、映山红、狗骨。沟谷常绿阔叶林下木层有朱砂根、蔷薇莓、鳞毛蕨等,常伴中华常春藤、紫藤、野木瓜等。针叶林下木层植被常有甜槠,木荷群丛,白栎、〓木群丛,芝箕群丛等。

知识出处

镇海县志

《镇海县志》

出版者: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1994版新编《镇海县志》对镇海建县千年历史的总结。记事上限不一,下限1985年。全志设29编,以引言、大事记总摄卷首,另增《镇海区新志备稿1986~1991》《北仑区新志备稿1986~1991》,记录1985年撤县后两区经济发展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镇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