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姥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4020230000453
专题名称: 斗姥阁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1
起始页: 0227.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在织旋漾东北,水镜寺北,谈家兜口,与水镜寺隔河相望,旧名指云道院。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本里全真道人姚文叔(字冲斗,号隐汉)募建。上奉斗姥,下祀吕祖,旁列草屋数楹,为修炼所,羽化即葬于其南。《双林续记》:清乾隆间,阁将圮。晟舍僧人法容募修山门,西创佛殿,名静梵禅院。嘉庆十一年(1806)阁下增设雷祖像,移吕祖像于右,设有仙方灵签,右侧设司药姚真人位。另《戴志》称:阁前建玉皇殿,又前为灵官殿,颜山门曰:玉清宫。清道光十七年(1837),阁殿将圮,里众修阁。徐吉士捐修玉皇殿及净梵禅院,蔡汝琳修灵官殿,蔡庆城同弟醇建孙真人殿于阁西。杨震山、丁玉琳、徐谦建殿楼于其后,专奉吕祖像,两殿庭均植梅树,门外铺石道,补种榆柳,又筑河埠二:一达宫门,一达院门,咸丰辛酉尽毁于寇。光绪年间,里人蔡养和重建阁。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