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业公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唯一号: 113331020230000058
机构名称: 丝业公会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021.pdf
起始时间: 1916年

机构描述

民国五年(1916),丝业公所改称丝业公会,又叫丝业会馆。门面为西式花岗岩和青石雕刻牌楼式,大门上至今仍有英文“Si1kGui1d”横额。门口那条甬道很宽,约5米,由一块块同样尺寸的花岗岩铺砌而成,一直通向瑞义堂(大厅),极有气派。瑞义堂为抬梁式结构,飞檐翘角,步梁上雕双凤、牡丹等图案。屋顶为歇山顶,高15米,引人注目的是四根檐柱为整块长方形条石,上凿楹联,气宇轩昂。每年4月,瑞义堂举行蚕王会,邀请全镇丝业人员数百人聚首一堂共祭蚕神,以祈祷蚕事兴盛。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南裬浔曦》

出版者:浙江摄影出版社

南浔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湖丝之源、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园林之镇、院士乡里”的美誉。早在7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区域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名人大家辈出,形成了独具水乡特色的丝绸文化、渔桑文化、湖笔文化、园林文化、民俗文化、儒商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等地域文化,韵动中外,影响深远。大运河南浔段(含頔塘故道及南浔镇历史文化街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浔桑基鱼塘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成为全国少数拥有联合国授予的“双遗产”的县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