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647
人物姓名: 凌云
人物异名: 字:汉章;号:卧岩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721.pdf
性别:
出生年: 1434
卒年: 1510

传略

凌云,男,字汉章,号卧岩。原居安吉。随懋温子,寿一,始迁镇。云性至孝,幼敏慧,博览群书,为诸生食饩,眉宇修朗,美髭髯飘飘若仙,有相者谓之曰:“君三年后当名满天下。”云雅自负。乃同学诸少年皆显贵,而云尤沦落不偶,思去之。一日,母病祷天,梦神语曰:“汝欲母疾愈,须往泰山求医。”觉,遂携其戚吴伯明旭至泰山下,遇一异人于古庙,与之俱归,针治母病立起。即以明堂针灸法授云,云故善解。自是精研其术,试之无不立效。兄天章亦能医。有男子病舌出,天章以舌为心之苗,肾水绝,不能制心火,病在阴虚,法宜针左股太阳穴,是谓以阳攻阴。针之。舌出如故。云曰:“失在知泄,不知补也。”进补剂三,舌顿缩。游常熟闻邻哭,问之,乃知其子妇以产死已逾日,将赴火葬。询其状,急止之,命发棺,揣其胸尚温,出针刺心穴,良久子下,妇竟活。问其故,曰:“抱心生也。针入则手舒,手舒则胎下。”取儿手验之,果有针痕。道遇跛翁扶杖而过,曰:“少时患疡,医误折针于膝间。”云为针肩数穴,针折突出,立愈,弃杖再拜去,由是名闻天下。弘治中,秦王宾竹有痿疾,遣官赍束帛来聘。 长洲沈石田、松陵史明古皆以诗劝驾,至则一针而愈。王使宫女奉黄金为酬,辞归,以诗饯送之曰:“寻常药饵何曾效,分寸针芒却奏功。”寻奏闻召试呈跻殿,出铜人以衣蔽其体,命就针,针无虚穴,授太医院御医。云为人慷慨负义,有延之者虽昏夜风雨必疾赴,贫者不受酬。所至有桥梁寺宇损坏者,即留数日,取求治者馈资与之。身没之日,家无余财,年七十七。慎山泉御史,蒙陆北川司马稳各为之传,详明史。再传为双湖,名瑄,字子完,奉慈寿太后诏,施针浙闽,全活甚众,授登仕郎。三传藻湖,四传振湖,俱名重公卿,待诏太医院。今子孙世其家学。《渔唱》:“华佗针法古无双,传得青囊肘后方。见说康王题赠好,画船诗酒水云乡。” 凌云生于明宣德九年(1434),卒于明正德五年(1510),其墓在双林普光桥南堍。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艺术著作颇多,主要有《流注辨感》《经学会宗》《针灸内编》《凌门传授铜人指穴》《双林卧岩凌汉章定本》等。凌云针灸术代有传人:如明宪宗之御医;凌仲郁,少时为郡学生,后弃儒从医,亦从针灸,医名远播。五世孙凌士麟(号振湖),明末清初名儒如闵声、皇甫钦等,均从其学针灸术;侄辈中有凌春、凌昊等人亦精此道。后裔中从事针灸术者亦不乏其人,如清时凌昌言、凌江、凌奂。其中凌奂(1822一1893)撰有《医学传薪》等七八种著作,凌奂之弟凌德(1831一1901),寓居上海,著有《内经素灵要旨》《疡科正名》等;凌奂长子凌绂曾(1843一1904)著有《时疫急救十六方》;当代有凌耀星(女),为上海中医医科大学教授;另有凌氏晟舍分支迁居双林凌哲人(1889一1958),有二十六方被编入《浙江中医秘方验方集》;其侄凌家声(1910一1998)早年在上海研究国学,后回家乡继承祖传针灸术,有医名。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