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607
人物姓名: 沈子槎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96.pdf
性别:
出生年: 1881
卒年: 1969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沈子槎,男,生于清光绪七年(1881),卒于1969年。双林镇人。幼年家境贫困,15岁时进入上海久成绸庄当学徒,满师后被派往河南镇平县久成分庄收购府绸。1912年,与人合资创办上海大丰府绸庄。由于经营得道,积累大量资金,从1930年开始大量收购山东、河南、上海、苏州、杭州一带府绸,并出口国外。1948年,与印度人合资开设永祥洋行。在香港开设永大洋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31家厂商联营出口业务。并任上海市国际贸易联合会董事长。 沈子槎不仅业务上兴旺,而且思想激进,多次掩护营救中共地下党。在民国36年(1947)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曾在上海受到周恩来接见,为上海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1949年,以中国民主建国会12名代表之一的身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同年10月1日,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 沈子槎还是一位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收集历代钱币4000多枚。1961年后在夫人支持下,将钱币分送给北京、上海、浙江和湖州市的博物馆,以及宁波天一阁珍藏。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把一批农村急需的化肥送给故乡农村,支援故乡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和迫害,于1969年郁郁而终。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