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鞠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606
人物姓名: 汪鞠如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96.pdf
性别:
出生年: 1871
卒年: 1949

传略

汪鞠如,男,生于清同治十年(1871),卒于1949年。祖籍安徽黔县,出身双林,读私塾数年后,在盛泽店中充当学徒,学习看庄。20岁时接掌绸行。由于刻苦、自励,很快熟悉业务,严把质量关,所出售的绸货质量均高于其他店家。并精于看庄喝价。而且改进加浆工艺,倡导清水货,深受客户赞赏。所以“汪永亨”绸庄的产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如意大利都灵赛会、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南京南洋劝业会和杭州西湖博览会等盛会上均获有奖项。 甲午战争后,鞠如悉心筹划,锐意进取,经过二三十年苦心经营,“昌记”业务突飞猛进。其品种除原有的纺、濮、罗、绫外,新创花纺、线条纺、彩条纺、缎条纺等,直接远销南洋群岛、暹罗(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法国等。仅纺一种每年销量达数百箱(每箱六十匹),年盈利逾万。当其鼎盛之时,坐拥资金60余万两。 “汪永亨”进入20世纪30年代,其下“昌记”已归汪鞠如二弟如掌管,加记“昌和”,鞠如设“敬记”,由此财力分散,周转不灵,导致市场渐失,国外产品主导市场。“敬记”遂由其子钦巨继承,改称“敬寅记”,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30日止)初,“敬寅记”绸庄停业。 鞠如在业务衰落、店铺倒闭后,仍思想开朗,气度豁达,把其所剩资金投至于地方公益事业,如盛泽早期的电灯、电话、广场、河埠的修建等。他交游甚广,与郑式如、邵力子、俞粟庐、吴昌硕、陆廉夫、倪墨耕等交往甚深。并创设学校,致力教育;两次出任盛泽商会会长;喜丹青,集藏颇丰,柳亚子为其题字长卷一通。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