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601
人物姓名: 程静山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93.pdf
性别:
出生年: 1860
卒年: 1920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程静山,男,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湖州双林镇一个读书人家。程静山毕生从事基督教布道工作,是晚清湖州基督教监理会最早华人教士之一。 道光二十七年(1847),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分裂出来的监理会传入上海。同治年间(1862一1874),由英、美、瑞士基督教各宗派传教士组成,到中国内地布道的内地会教士卫斯美,首先将基督教传入湖州。程静山早年信仰耶稣基督,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在有了多年信仰经历后,他接受了神学教育。 当时,监理会为了有效地扩大布道工作,在基督教教会学校设传道班。光绪十年(1884),监理会将苏州“存养书院”扩展为“博习书院”(东吴大学前身),培训华人布道员、教师、医生等。程静山经培训后,任监理会“出门传道”,即接受调派的“传道”(也称“教士”,神职人员的统称)。 那时,美籍神职人员和华人教士一起,把监理会布道工作从上海、苏州,发展到长江三角洲的松江、昆山、太仓、南翔、七宝、川沙,还有湖州、南浔、双林、无锡、常州、宜兴、南京(金陵神学院)等地。程静山受监理会年会议和教区调派,在太湖流域一些地方设堂布道,筹建教会。《无锡市志》记载:“基督教最早传入无锡的是监理公会(后称卫理公会),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美籍牧师毕立文和华人教士程静山来锡筹建。此后圣公会、浸信会等相继开始在无锡传教。” 光绪二十六年(1900)湖州成为监理会苏州教区之牧区,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为教区。湖州海岛堂《监理会湖州布道纪略》碑文(宣统元年,1909年)记载:“时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会议,细查本循环(牧区,下同)所统之支会(南浔、双林、乌镇、三桥埠、埭头、洞庭山、盛泽等处)及其效果,堪升连环(教区)。以南浔、双林、湖州为三循环,韩君明德(美国人)为长老司,同工者为衡君特立(美国人)、程君静山、吴君桐轩、王君子怀、陈君凤笙、沈君香庄。”从同工者排名,及程静山从事布道年份和经历来看,他在湖州监理会华人教士中名居前位。 双林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化成桥北堍建“耶稣堂”,规模不大。民国8年(1919),监理会“总布道会”将“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筹集的捐款,给予双林教会建造新教堂。民国9年(1920)在双林塘桥北堍,“耶稣堂”原址,扩建成“圣特耐堂”。南浔于民国16年(1927)升为教区,辖管吴江的震泽、严墓、铜罗,南浔以西的钟家墩、双林,以南的乌镇。 程静山一生,除在教区任职,大部分时间离家外出,在苏州、松江、湖州、上海地区的城镇、农村布道,曾与宋庆龄父亲宋嘉树一起在松江、上海一带巡回传道和开展布道工作。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宋嘉树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最早基督教自立会一一中国基督徒会。经监理会年会议同意,程静山成为不受调派的“本处传道”,在上海教会工作。 民国9年(1920),程静山过六十大寿,几年后去世。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