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600
人物姓名: 王汝言
人物异名: 字:英甫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92.pdf
性别:
出生年: 1857
卒年: 1933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王汝言,男,字英甫,双林人俗称“王大团”,原籍安徽定县,后入吴兴籍。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民国21年(1933)。王英甫十六岁从戎,入淮军庆字营,因功赏戴蓝翎,又因平定“捻军”有功,由蒙王僧格林沁奏以守备拔用,赏换花翎。清光绪八年(1882)驻朝鲜,两次“平匪”,保用都司,旋调奉天旅顺。光绪十一年(1885)赴浙江任新右军中营哨军。授宣威将军四品,赏戴花花翎。光绪二十六年(1900)带常备中营,驻双林镇。光绪二十九年(1903)因双林众绅商请求府宪兼领双林团防。民国2年(1913)改任双林镇乡保卫团总(始称王大团)。民国18年(1929)退老。 王英甫在双林前后逾三十年,政声卓著。退老后热心慈善公益,为此在其殁后,镇人感其遗德,召开追悼大会,隆重祭奠,复又在织旋漾分水墩上建立纪念塔。塔为钢筋水泥结构,呈上小下大四方锥形体,高数公尺,上有铭文“双林保卫团团总王英甫先生纪念塔”,塔基镌刻里人沈鹏所作碑文。 沈鹏《题双林王英甫先生纪念塔》文:“功业无大小,其成就则同;各位有尊卑,其操则一,如王英甫先生者。蓬矢桑弧,天生英武。少壮之时,列名行伍。从征朝鲜,立功异域。平匪叙奖,荣归祖国。节麾所经,京奉江浙。寓彼双林,果行育德。不卑小官,任团总职。抚绥有众,保卫一方。垂三十年,始终不渝。其成就焉既如彼,其操守焉复若此。宜式其闾,昭示来世。纪念之顿,千秋长峙。” 英甫有二子:长子王惠民,曾在上海某钱庄工作。次子王石民,东吴大学毕业,后在国民党励志社工作。孙辈分布在中国台湾及美国等地。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