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遵佶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570
人物姓名: 郑遵佶
人物异名: 字:礼耕;号:柳门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82.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郑遵佶,男,字礼耕,号柳门,义门二十二世孙,国学生。少嗜学,熟经史,专治古文。家藏书万卷,及汉唐彝鼎法书名画甚富,弱冠时为一一笺释之,尤肆力于诗。后不戒于火,旧藏悉烬。入国学屡试不售,乃渡扬子江而为壮游,客维扬、客毫,往来江淮间。后馆武林李宝幢学士家,喜其蓄书多也,心诵手录,恒彻夜不寐。性和,易犯而不校。尝途行为人误伤一目而眇,其人惶恐谢罪,转慰之去。后家中落,然戚党有以急需往求者,必竭力筹划,辗转借贷以应之。以故逋欠累累,索债者踵门,怡然不稍悔也。及季子祖琛通籍俸入稍裕。遂独建支祠,纂刻族谱,并著《诵芬录》等书。又置义田于戚族之贫乏者,佽助之,岁有常例。祖琛服官江右,就养于署。祖琛自星子令至九江道,所在辄令修义学,建书院,创同善、育婴、漏泽园各义举,平反疑狱,豁除粮欠,凡一切兴利除弊诸善政,皆谆谆勉谕之。以故祖琛之自右江量移也,豫章父老沿鄱阳湖而送者多至四五千,佥谓贤父母之惠爱,实太父母之有以成之也。后在两淮运使署,祖琛奉旨督开瓦窑河,多废冢,遵佶雇人拾遗骸,别葬之。其余施药舍衣等事也孜孜不倦。然就养官署数十年,自奉甚俭,约束子弟甚严。署斋且绝无戏具,故乡戚族之贫乏来归者,必与之,欢然话旧,俾各得所欲,以去其居里。尝与俞云麓、徐梅圃、柴墨池、沈怡亭结五老会,以续双林诗社故事。又助资以葬族党之不能葬者四十余槥,而里中恤嫠、留婴诸事,亦无不捐重资以倡之。生平著有《听雨楼》诗集、《小谷口》文集、《得闲山馆全集》,并刊《湖州诗录史阙》二十四卷,又搜采海内名人诗为《正声集》。年八十卒于江西皋署,丧归,士民号泣,留奠者不绝于道。子三:祖珍、祖球、祖琛以进士官至广西巡抚。阮文达公、潘文公世恩先后为撰墓志铭。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