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谌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唯一号: 113330020230000533
人物姓名: 姚宗谌
人物异名: 字:子展
文件路径: 1133/01/object/PDF/113310020230000021/002
起始页: 0670.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双林镇

传略

姚宗谌,男,又名谌、湛,字子展,室名寄生斋。从小聪慧过人,十四岁古文,十六岁补县学诸生,二十五岁中举。曾从乌程宿儒周学汝、程大可学《周易》,到苏州跟陈奂学声韵训诂,又从宋翔凤学《公羊春秋》,研究经学。中举后曾赴礼部试,遇兵不得达。于学无所不通,而一以古文为归。太平军功破南京,他举家迁到湖州城,以举人身份协助地方官员守城。湖州守城统帅被清廷任命为总办团防道员得赵景贤,采纳姚宗谌建议,将城中百姓分为三十六乡,乡民轮流登城,加入守城卫家行列。“又设循环牌法,自甲至癸,互为讥察,奸究无所藏匿。”太平军攻城十天不克,无功而退。同治元年(1862),湖州连降大雪五十六小时,气温骤降至零下十度,八百里太湖冻结厚冰,赵景贤部美国钢铸炮炮艇编队被冻住,失去效用。占据洞庭东、西山太平军谭绍洸乘机“履冰来犯”,攻陷湖州运粮道咽喉大钱口,湖州遂成孤城。时为归安代理知县姚宗谌首持清野之议,言于赵景贤:“请以五十舟出城运米,诸营主出印凭,约敕勿扰。”可惜未被采纳。至三月,城中粮尽,守军千总熊德胜提出去城中百姓家抢粮,姚宗谌竭力反对,上书赵景贤:“不及此时并力突围,以通饷道,更复何待?”熊对姚宗谌处处为百姓着想恨之入骨,加上守城最高长官赵景贤对他也有厌恶情绪,姚之代理知县一职终被免去。五月三日,熊德胜叛变投敌,暗中打开东大门迎接太平军谭绍洸部入城,坚守两年之久菰城终于沦陷。时姚宗谌正在城楼上巡察,混乱中被“有人摔之出,乃逸至上海,依族人居”。而其祖母和全家老小都投河自尽。后太平军退,他返湖奠祭,恸哭呕血,遂心中疾,还客吴,以是年九月卒吴,年三十岁。姚宗谌著作颇丰,有《群经假借考》《景詹庵遗文》《湖变纪略》等,可惜现在均难找到。其诗作疏朗大气,也都在战乱中散佚,只有一首《失题》存世。诗曰:“霭霭停云八表昏,相思南浦几消魂。记曾共剪西窗烛,有约重开北海尊。芳草碧波湖上路,梅花深雪崦中村。十年弹指寻春地,怊怅经游屐齿痕。”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