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影
分类号: J946
页数: 3
页码: 1091-1093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到湖州地区放映的16毫米有声电影是1951年夏浙江省文化局电影教育工作队,在庆同小学操场上放映的《翠岗红旗》》。此后,1953年浙江省电影队嘉兴中队部,分派所属之一〇六、一〇九小队经常作短期巡回放映。后又增派所属一二四小队,专门负责双林地区电影放映。
关键词: 电影放映 电影院

内容

一电影放映
  1919年,位于双林新市场的大观楼茶园,是一座三层楼口子形建筑,曾在底层西首售票放映外国无声电影短片,门票为小洋一角,是湖州地区最早从事商业放映的场所之一。此后至20世纪30年代,在下横街光郎桥堍(今双林横街中百商店处),有一座林园剧场,其也在演剧的同时营业性地放映早期无声电影短片。另在双林维德堂内,曾有私人电影的放映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到湖州地区放映的16毫米有声电影是1951年夏浙江省文化局电影教育工作队,在庆同小学操场上放映的《翠岗红旗》》。此后,1953年浙江省电影队嘉兴中队部,分派所属之一〇六、一〇九小队经常作短期巡回放映。后又增派所属一二四小队,专门负责双林地区电影放映。
  1957年5月,成立吴兴县35毫米电影队,常在双林放映。首任队长费文洛,末任队长闵连芳,共配备4人,设备型号为54一35。还在吴兴县内流动。1974年,改称35毫米一队,1976年又改称双林区队。1977年,后则固定在长板桥堍双林剧场内放映,该场有座位1102席,放映机型同上。
  1970年,建立吴兴县14队(16毫米),主要在镇西、莫蓉、重兆等地活动,于1975年停办。
  1970年9月起,湖属各县农村人民公社兴办8.75毫米电影队,首先在镇区苕南公社和莫蓉公社进行试点,成立电影队,放映人员选定经过考试录取。苕南由马阿泉、潘达明、李新林负责放映。莫蓉由盛荣发、杭新培、朱寅坤负责放映。放映人员排好日程,每天靠放映员肩挑轮流到各个大队室外操场进行流动放映。莫蓉放映队还兼管善琏、含山的放映,但次数比较少。随后逐年增多,镇西公社也办起电影队。每场电影放映费均有大队出资,偶尔也有售票进场观看的,但很少。
  1974年9月,镇西公社电影队成立,负责人张祖平,“十一”国庆节放映第一场电影,由公社党委书记陈水林宣布放映开始。开始时8.75毫米放映机,至1979年,换上16毫米放映机,主要放映《红旗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艳阳天》《金光大道》等农业题材篇。还采取自己绘制幻灯、采编题材,用顺口溜、快板等形式宣传和表彰万元户。同年,省、地和吴兴县电影管理站在苕南公社新华大队搞试点,成立8.75毫米电影队。
  1974一1976年,吴兴县苕南公社、莫蓉公社每一个大队,都办起8.75毫米电影队,一些公社的8.75毫米电影队改为16毫米电影队,或添置16毫米放映机后两机同用,分线放映。
  公社放映队一度在水乡活动,巡回放映完全依靠船只,各队都雇有专用农船和船工,放映人员均以船为家,和船工一起,摇船背纤,把电影送到小镇小村。至1972年前后,电影船又装上挂机,成为机动船。
  据史料记载,1979年境内电影队共放映893场次,观众达728005人,放映收入59330元。苕南电影队共放映308场次,观众达259200人,放映收入3951元。莫蓉电影队共放映343场次,观众达349200人,放映收入4725元。镇西电影队共放映361场次,观众达276050人,放映收入6146.元。
  1980年起,吴兴县电影公司在双林搞试点,抓集镇影院建设。此后,双林电影院于12月开业,地址在爱国路,建筑面积1219平方米,座位962席,放映设备“松花江5502”,有职工12人。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每个电影队年上映150场次左右。直至1994年,农村16毫米电影队全部停办。
  90年代,双林庆同小学购置8.75毫米放映机,专门为学生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和科幻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电影院
  双林电影院位于爱国路中段。1980年1月兴建,同年12月25日建成开业。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9平方米,影院主体为砖混结构,观众厅设座962席,基建投资21.6万元,配备松花江5502型座机和广东产25千瓦发电机组,影院左侧建有候场观众休息室,并有美术室等附属房,院名由费新我题写。开业时有职工11人,经理鲁世雄。后历任主要负责人有洪梓元、闵连芳、罗毓明等。双林电影院由湖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提供影片发行(包括电影录像带发行)和电影器材供应,并担负部分电影设备装备维修工作。电影院开业后,进行映前幻灯宣传,成立影评小组,刊刻油印影评文章,深入小学、中学。映前5分钟的“新闻幻灯”,重点报道本镇消息,凡双林的党政要闻、社会新风、工厂捷报、社队佳话、商店信息、文化动态等都及时在当晚幻灯中加以反映,曾被当地群众赞为“双林晚报”,《浙江日报》1983年7月6日刊文加以报道赞扬。电影院制作的节目“男子结扎好”获市计划生育电影幻灯调映一等奖。1985年3月,《邮缘》映前宣传获市电影幻灯宣传调映一等奖。于1981年两次获嘉兴地区城镇影院流动红旗竞赛3个单项奖,1982年被评为全国城镇影院流动红旗竞赛优胜单位。同年9月,经理鲁世雄被推选出席全国农村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介绍经验。在此前后,中影公司副经理马石骏及省、地有关领导至该院视察、指导,本省和外省一些同行前往参观、交流。1982年1月,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嘉兴分公司,在双林召开嘉兴地区电影工作会议,推广该院经验。
  1989年,有职工12人,共映电影1758场,观众52.4万人次。
  该院美工仰望之在电影宣传画和幻灯片创作方面,颇有建树。1990年10月,由他创作的《人口、人手、人均》幻灯片,在“湖州市幻灯宣传调映”中获一等奖;同年12月,被推荐参加“浙江省幻灯宣传调映”,获优胜奖;1991年12月,在“全省影院橱窗宣传比赛”活动中,该院获集镇影院二等奖;同月,他所创作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幻灯片,在“浙江省农村电影幻灯宣传调映”中获二等奖。1995年8月,双林中学学生潘华在“浙江省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群众影评征文”中,撰写《钟声回旋在天宇——观电影〈屠城血证〉》一文,获三等奖。
  2000年,双林电影院实行改制经营,由王晓勇负责。对演出场地作调整,在原电影观众厅上架设楼层,楼上作为放映和演出场地,并开始放映数码电影。楼下作为商业经营场地,当时为联华超市,后为锦泰百货(东方骆驼)超市。另外还开辟歌厅、舞厅等娱乐设施,对镇人有偿开放。
  镇西影剧院
  位于镇西原长生桥北堍,1988年2月开业。占地816平方米,建筑面积378平方米,设座位606席,基建投资34万元,配35毫米放映机。至1989年,有职工3人,共映电影264场,观众2.8718万人次。1999年乡镇合并后,该影院也随之关闭。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机构

吴兴县14队
相关机构
镇西公社电影队
相关机构

相关作品

双林电影院
相关作品
镇西影剧院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