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私家藏书与图书馆(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54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私家藏书与图书馆(室)
分类号: G258
页数: 5
页码: 1083-1087
摘要: 双林是江南水乡大镇,人们历来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藏书文化,自然也极为提倡。较为小型的藏书之所甚多,大凡读书人家都有书斋、书屋。近现代,双林私家藏书也代不乏人。据高事恒在《公共图书馆之组织与情形》文首载云:“吾镇自昔为文化之区,先贤辈出;刻苦励学之士,代有闻人。而私家藏书也复不少,最著者为郑氏,其次徐氏,收藏之富为全县冠。”由此可见,在20世纪20年代,双林私家藏书仍十分兴业。
关键词: 私家藏书 图书馆

内容

一私家藏书
  双林是江南水乡大镇,人们历来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藏书文化,自然也极为提倡。较为小型的藏书之所甚多,大凡读书人家都有书斋、书屋,如倪思的“东庄别业”、沈梦麟的“花溪别业”、茅坤的“赛双林”、董份的“公余庄”;严我斯(诚庵)位于凌家湾的“状元楼”;姚麐(葭客)位于沈家园的“凤藻堂”;乾隆五十八年(1793)有镇人沈青者,在耕坞桥北(今双林丝厂所在)构筑别业,刊有《四库全书提要》及《广雅》诸书;诗人沈澜(泊村)在菩提弄西的“双清草堂”与“餐霞书屋”,藏书万卷,可惜毁于祝融;郑梦白的“宝书堂”藏书有2万多册;还有许多诗人、文人的居处,均有规模不一的藏书之所。镇区的乡村中,也有不少耕读之家藏有图书。如土山村的莫山京,字驾山(一作稼山),号云溪,好蓄书,并隐居不仕。此外,还有履塔的袁士达(履村);丁泾的吴麟(泾村)等人家中也有不少藏书。
  近现代,双林私家藏书也代不乏人。据高事恒在《公共图书馆之组织与情形》文首载云:“吾镇自昔为文化之区,先贤辈出;刻苦励学之士,代有闻人。而私家藏书也复不少,最著者为郑氏,其次徐氏,收藏之富为全县冠。”由此可见,在20世纪20年代,双林私家藏书仍十分兴业。
  二公共图书馆
  双林公共图书馆
  双林公共图书馆于1924年筹办。主席高事恒,筹备组织人员有郑定享、陈醒箴、王惠民、石敬民、徐庚荪、汪治斋、莫良夫、梁泽兰、李德明、郭正华、高事恒、郑农友、曹舜臣、陈一浩、黄兰生、吴佩仁、郑务观、郑一帆、郑瞬翔、汤勤初、吴钦臣、魏功甫、魏壬生等,还有双林籍在上海“湖社”人员沈舒安、俞青萍、黄春庭、顾泉生等人。选举其中9人为筹备执行委员。地点在双林东栅义殡公所第一进5间房充作馆址。
  “性质与历史:书毋深浅,兼收并蓄。最大目的是能活用图书,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社会智识。收罗群籍,整理排比,使之成为有系统之组织,供有志者之搜讨,弥补教育之不逮也。以涵养性情,增进学文,陶冶品格。” 经济来源与分配:来源分公款、捐助金。公款年有定额,请愿于地方当局,已蒙许可。捐助金总数定为3000元,以2000元为基金,1000元充开办费。
  “书籍来源:购买上海中华、商务两书局书籍,双林李之书籍已承李次九、李仿周许可,由李德明自北京回双后整理移交捐赠公共图书馆。” 阅览与借贷:分阅览室券和借书券两种,实行借阅押金(书值之半),并限期归还,办理返还押金等手续。
  书目之分类:有经书、百科全书、丛书、杂志、社会丛刊、日刊、新闻、古书精本、哲学、子书、心理学等。
  组楫管理:凡纳捐人及赞助者均为会员。选举执行委员会,负责一切事宜(包括保管基金)。另聘一人常驻图书馆。图书馆有阅览、借贷、酬赠募捐人等规则。
  1925年开馆,由赞助人组成委员会,计划馆务和保管基金。该年秋,聘请武进丁绅为馆主任。
  藏书大多由各界捐赠,以李荫德堂捐赠最多,共计2841册。1926年7月,刊印《双林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目录》1册。但图书馆开办不到两年,因经费困难,图书散失而停办。
   吴兴县第六区区立双林民众教育馆图书馆
  1933年11月成立,馆舍借用万元桥北堍济生会房屋,约100平方米。日常经费由地方筹款,有图书及连环画300余册,全天开放,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双林大众图书馆
  1949年8月成立,由张安之、张善涌等发起筹建。馆舍及设备均由发起人借用和捐款置办。图书除发起人捐赠外,发动社会各界捐献或寄存,最多时有2000余册。工作人员(都是义务服务青年)20余人。馆址在虹桥弄2号张家大厅(原双林人民医院住院部),面积约100平方米。1950年2月与大众俱乐部合并,1952年5月并入双林文化馆图书室。
   双林文化中心开林图书馆
  1951年9月,双林镇成立人民文化馆,设图书室,有图书1635册。1959年,改为双林公社文化站图书室,以开展图书流通,组织读书小组为重点。1966年下半年以后,活动停顿。1982年重建,更名为双林文化中心图书室。藏书仅有717册,即采取与双林几家大工厂联办解决购书经费。再是双林地方人士向图书室捐献,其中有早年双林公共图书馆创办人高事恒遗嘱捐赠的全套《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蔡承镛、费畏三赠送的《纲鉴合编》《明鉴》《清鉴》以及20世纪20年代双林地方刊物《双星》《双林公共图书馆馆藏书目》等。
  1989年,香港开林公司董事长沈善恂捐献人民币2万元,作为图书馆基金,因此命名为开林图书馆,沈善恂任名誉馆长。有工作人员3名,面积207平方米。其中,书库外借室84.66平方米,阅览室73.98平方米,少儿阅览室48.86平方米。购置标准图书设备,总投资3.43万元。除沈善投资外,还得到高事恒赠《中国大百科全书》
  一套和《辞海》《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二十五史补编》等2000余册,上海退休职工李竹亭珍藏多年的《双林镇志》一套,费新我捐资1000余元购书款,还有省文化厅图书处、市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图书馆、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镇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费畏山、郑吾三、蔡承镛等的赠书,使藏书量达到22000册,并订阅报纸45种,期刊147种。馆址设在文化中心内。1989年,发放借书证699张,全年外借1879人(册)次,阅览6265人(册)次。
  开林图书馆配备工作人员3名,除原有一位专职管理外,还聘用一位退休人员和兄弟单位调入一名高中毕业青工。筹备阶段,湖州市图书馆专业人员先后5次到来馆辅导协助,又派周惠斐到市图书馆学习业务,同时还举办辅导培训班,使3位管理者逐步掌握图书管理中的编目、上架、借阅等业务知识。
  开林图书馆从成立时开始,以“读者至上”为服务宗旨,实行“天天开放,全年服务”,采用开架、半开架、闭架三种并存的借阅方法。少儿阅览室除规定每星期六、日下午对青少年儿童开放外,还允许镇区近郊农村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到图书馆阅览。开放近两年,接待读者51897人次,其中开架阅览34450人次,闭架借阅17447人次。
  同时,还开展读书辅导、书评、讲座、征文比赛、书画展出等多项活动。1986年被评为市“红旗图书室”,1988年评为市“文明图书室”。2013年,镇政府投资20万元,更新软件和硬件,成为南浔区图书馆双林分馆。
  莫蓉乡文化站图书室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2年3月藏书达5000册,全乡各村总藏书8000册左右。1991年,被市文化局授予“文明图书室”称号。乡文化站图书室扶助朱新妹建立家庭图书室,曾在全乡传为佳话,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日报》、《湖州日报》作过报道,还建立过“馆(市图书馆)、站(乡文化站)、村”三级图书流动站网。流动站遍及全乡16个村。1986年,图书室与乡科协合作,联办出刊油印资料《莫蓉科协》。1987年以来,图书室又先后协助6个乡办企业办起图书室。1992年,借书人数约14400多人次,涉及176000多册,阅览人数15460人次。
   三单位图书馆(室)
  双林丝厂图书室
  1969年成立,馆舍面积24平方米,藏图书5500册,发放借书证600余张,至20世纪90年代停止。
  双林房管所图书室建于1977年,馆舍面积18平方米,藏书5640册,对单位职工发放借书证50张。
   双林中学图书馆
  创办于1956年,地点建在校内,馆舍面积300平方米,藏书13000册,发放借书证400本。
  1986年,地点迁至蓉湖科学馆二楼,藏书50000余册,颇具规模,并对师生开放。之后又临时搬迁至教室或办公室。由于条件限制,只对教师开放。
  2003年,乔迁至图书信息楼。拥有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藏书室等多间,总面积600平方米。藏书80000余册,并每年都有大幅度递增。2010年,经整理后藏书40944册。
  双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图书室
  创建于1996年9月。至2010年藏书5000册,包括政史、文学、科技、教学等方面。室内有书架6个,书桌6只,椅子36只,面积200平方米。对学生进行定期开放,并同时对社会成人学历教育学员开放。
  双林二中图书室
  创建于1984年苕南中小学分设之后。学校购置图书1500余册,学生捐赠800余册,无阅览室。2007年,镇西中学撤并后随带图书充入图书室。至2010年,藏书73000余册,生均拥有图书57.11册。图书室设在庆恩楼,面积510平方米,学校配备具有中级职称教师专职管理。莫蓉中学图书室
  创建于1995年。至2010年,藏书20101册,电子图书15册,建筑面积60平方米。
  双林庆同小学图书馆
  创建于1962年年初,当时只是为教师教研提供课外书籍,书籍数百册,一间教室。
  1971年9月,馆舍面积48平方米,藏书5380册,借书证发放400本。
  1997年,南浔区图书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庆同小学召开,会上学校领导和图书管理人员分别介绍管理工作经验。同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
  1999年,图书馆迁至恩美楼三楼,馆舍面积126平方米,有书柜、书架30多个,分别设藏书室、师生阅览室。藏书32000册,各类报纸杂志70多种,有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
  2008年,迁至“信恩楼”一楼新馆区,面积256平方米。管理实行现代化,各种装备设施齐全,藏书45000多册,电子音像出版物1000盘。学校还引入全新数字化图书管理设备,满足师生上网查阅资料需求。还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进行管理。学生阅览室分馆内阅览区和专用阅览室,共设座位240席,学生阅览室座位与人数比例达到1:9。教师专用阅览室座位24席,与人数比例达到1:5。
  2009年,获“浙江省书香校园示范性图书馆”称号,并连续两次获南浔区示范性图书馆达标先进集体。2010年,荣获“全国图书馆(室)先进集体”称号。
   莫蓉小学图书室
  创建于1999年9月,藏书面积30平方米,师生阅览室约55平方米,座位50个。
  有1米×2米木质单面书架8只,书橱4只,藏书17500余册,兼职图书管理员1人。
  2010年,有各类图书26700册,电子音像资料若干,报纸杂志60余种。设藏书室、师生阅览室等,面积116.7平方米。配有50座位课桌椅一套,钢质双面书架6只,木质单面书架10只,单面杂志架3只,每班建有图书角,配有15个图书橱,供班级藏书。
  专用电脑一台,对所有图书采用“天艺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软件进行编目。
   镇西小学图书室
  有图书15083册,藏书面积50平方米,师生阅览室191平方米,专职图书管理员1人。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