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陆路 公路 车辆 公路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双林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1332002023000140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陆路 公路 车辆 公路桥
分类号: F552.753
页数: 9
页码: 699-707
摘要: 主要古道有东出虹桥经显洪至化坛桥可达练市。东北出东双林至后坝可达洪城,再往东至乌镇和马腰、东迁、南浔。民国初期,由湖州经旧馆进入双林电话线路也沿“古石路”而设立。日军入侵双林时,主要从“石路而来”。因此,旧馆村南和原塘南境在历史上属双林。如今以“古石路”为基础旧馆至双林乡村公路已建立。而双林历史上原陆路通道,现均已修建不同等级公路。从而,可快捷便利地通达四方各地。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交通发展

内容

主要古道有东出虹桥经显洪至化坛桥可达练市。东北出东双林至后坝可达洪城,再往东至乌镇和马腰、东迁、南浔。西北出沙机■经漾滩可达赵家兜,西出西高桥至长生桥可达重兆与新兴港。向南出阳道桥经花城和儒林至善琏到达含山,另一路经石淙达新市。北出万元桥过闵婆桥经履塔至西阳到达丁泾、坞塍、三田漾三济桥。而出化成桥经渔婆桥和亭子桥至罗汉寺可达旧馆,是双林历史上人工修筑唯一一条石路。民国《双林镇志·古迹》:“石路,在镇北往郡城大道。”《吴志》:“自化成桥至旧馆二十里石路,三千六百十余丈。明季义民陈元创筑。”清顺治己亥(1659)凌宪募成,并有碑记。这也是双林陆路上对外重要通道和陆路邮驿路线。民国初期,由湖州经旧馆进入双林电话线路也沿“古石路”而设立。日军入侵双林时,主要从“石路而来”。因此,旧馆村南和原塘南境在历史上属双林。如今以“古石路”为基础旧馆至双林乡村公路已建立。而双林历史上原陆路通道,现均已修建不同等级公路。从而,可快捷便利地通达四方各地。
   化成桥兼筑石路记碑文见丛录编。
   第二节主要公路桥梁
  1978—2011年双林镇新建改建钢筋水泥桥梁表9-2续表9-2
  湖盐公路双林段桥梁概况
  表9-3续表9-3
  说明:以上这些桥梁,随湖盐公路改造拓宽改道,其桥梁宽相关数据随之改变
  第三节公路
  双林境内历史上尚未有公路建设,1958年“大跃进”时在全党全民办交通的形势下,曾规划建造通往各小公社和经旧馆通湖州公路计划。但由于资金和地处水乡等原因未能实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东部水乡又兴公路建设。
  1979年,由嘉兴地区交通局报经省交通厅批准,按三级公路标准修建湖州至海盐公路(途经练市、双林、镇西、重兆、长超、和孚,简称湖盐公路)。工程总投资约450万元,其中省地资助50%,湖州市和沿线受益乡镇担负50%。
   湖盐公路,湖州境内分三段施工完成。其中,八里店至长超段1981—1983年10月完工通车。长超至双林段长13.659公里,1982年12月开始施工,1985年5月1日通车。路段内有桥梁20座,绿杨树7980棵,意大利杨1570棵,里程碑26块,公路标志牌14块。平均每公里造价16.885万元。双林与桐乡邻接的黄善村段长17.222公里,1983年12月开始施工,至1989年8月正式竣工通车。段内桥梁22座,平均造价为20.67万元。至此,湖盐公路正式全线贯通。 莫蓉至善琏线全长6.29公里,公路等级为4级,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4.5米。1987年开工建设,1989年12月竣工通车,连接湖盐公路。总投资103万元。
  1996年10月,双林至三济桥公路竣工,全长9.284公里,大小桥梁共10座,至今已延至新市相连,简称三新公路。
  1997年,双林至马腰线通车,境内4公里,全长8公里。
  2010年,莫蓉至石淙、公路竣工,全长9公里,为4级公路。
  至2010年年底,双林区境内除湖盐公路、申嘉湖高速高等级公路外,其他还有通往各行政村村级公路共有136.7公里。
  申嘉湖高速公路是省级重点工程,在境内共涉及7个村,征用1776亩土地,拆迁166户5000多平方米,安置人口860人,搬迁企业10家。几乎以全高架形式通过双林镇南部,途经镇西、莫蓉,全长12公里,在吴家庄有双林上下口。设计为双向四车道。
  2007年交付使用,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
  双林区境内县级公路
  表9-4单位:公里双林区境乡村四级公路表9-5续表9-5续表9-5
  第四节车站公路运输管理站
  1985年正式通汽车前,只有双林交通监理站,负责水上船舶和岸上装卸运输等工作,隶属湖州市交通监理处。1989年10月改名湖州市公路运输管理稽征处湖州运输所双林管理站。在编职工4名,另有协管和外协人员3人,承担管理双林、大辖区乡内日常道路客、货运输,汽车维修,运输服务。1997年,纳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行业管理工作以及各类公路规费征收(2008年12月已费改税)。辖区内客运企业2家(俗称汽车站):双林客运站、康达公交运输有限公司双林分公司。货运企业6家:双林国达配载服务部、双林鹏程货物配载服务部、双林天达货物配载部、双林路路通货运配载服务站、双林汤氏物流、上海佳吉快运有限公司南浔分公司练市镇营业部。双林驾校培训点3家:金典驾校双林培训点、天马驾校双林培训点、吉兆驾校双林点。辖区内三类机车维修业户共84家。双林公路运输管理站历任负责人情况表9-6双林客运站汽车客运站正式开始运营是在1985年5月1日。位于车站路东首。占地约4000平方米,其中候车、售票室为150平方米。候车大厅上方由双林籍费新我题额“双林汽车站”。初期开通班车16班,其中开往上海4班,苏州2班,杭州2班,其余主要开往湖州。日客流量约在800人次。当时双林至湖州票价为0.75元,至上海为4.15元,至杭州2.75元,至苏州2.15元。 至2010年,随着各类等级公路不断开通和拓展,交通运输大为改观,公路已延伸至绝大多数乡村,双林汽车站也发生很大变化(1997年搬至车站路西端南侧)。车站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候车大厅250平方米,分快客和公交以及普客各检票上车通道,并增设车站小卖部,饮食小饭馆,摩托车、自行车寄存处等设施。购买车票由原来手工操作到现在用电脑操作,与湖州汽车总站联网,在双林同时可买到湖州汽车总站开往其他城市汽车票。日客流量增加到3500人次左右。汽车班次分快客(包括长途)和公交(短途)两种,共250班/日。其中,快客45班次/日,公交210班次/日(包括村级公交)。2010年票价:双林—湖州快客7元,便巴5元;双林—上海48元;双林—杭州32元;双林—苏州25元。公交车车费分别以各站间里程计算。
   从1985年双林汽车客运站正式运营以来至2010年均由王明辉担任站长。
   行运线路快客线双林—上海南浔—双林—上海虹桥机场(可直接转换地铁)
  双林—杭州(汽车北站,环北小商品市场)
  双林—苏州
  双林—嘉兴
  湖州—双林—海盐
  湖州—双林—海宁
  练市—双林—宁波
  城乡公交线双林—晟舍(东线、中线、西线)
  双林—石淙(保富)
  双林—南浔B线
  南浔—双林/菱湖A线
  双林—南浔A线—菱湖
  石淙—俱富
  双林镇区各村线
  另外,还有双林—新市(途经莫蓉、善琏、含山),双林—桐乡,双林—乌镇等个体运行客线。 湖州康达公交运输有限公司双林分公司在双林汽车客运站内,由朱松林担任分公司负责人。2005年成立后,主要承担双林片区多条乡村公交线路,经几年来不断发展,至2011年,分公司有员工22名,客运车辆19辆。新增千金至练市、练市镇区内2条、向阳至晟舍(东、西线)等线路。
  2007年,开始承担中小学学生接送工作,拥有学生接送车57辆,涉及双林、镇西、莫蓉、练市、花林、洪塘、菱湖、和孚、长超、千金、重兆、石淙、含山等16所学校,每天早晚接送学生达3000多人。
  第五节车辆
  清以前,区境内有马车出现,主要用于战事,但由于地处水乡,桥梁多,道路不宽,难以广泛运用。太平军进入双林,筑土城时应用木制独轮车运土筑城。 进入民国初,《江南旧影》中有记:“民国16年(1927)9月双林有一青年(黄敦让)骑自行车为照。”这是双林最早有自行车的时间(湖州市区1926年始见自行车)。 民国25年(1936),双林一姑娘(黄文琴)脱下旗袍换上短衫、短裤,在双林一贞节坊前空旷地上骑自行车游玩。6月,一小男孩骑着马头铁制儿童三轮车,留下美好记忆。
   民国26—38年(1937—1949.9.30),处于战乱时期,各方军队先后进出双林,各方交战,利用和使用马车、炮车等军事用车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道路改建和相关单位所需,自行车逐步得以使用。
  1958年,全境内约有自行车近10辆。四轮拖拉机开始出现在农村田间。
  20世纪60—70年代,镇上桥梁拆除,小河道填平,农村建有机耕路,随着路况好转,自行车从少到多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被大量使用,甚至作为嫁妆之用。同时,双轮手推车、脚踏三轮车以及四轮拖拉机、二轮手扶拖拉机等在农村被广泛应用于短途运输。 进入20世纪80年代,湖盐公路通车,以及农村简易公路逐步完善,机动三轮车、摩托车、汽车相继得以更广泛使用。并出现自行车、摩托车专业销售商店多家。2005年后,有汽车专售行出现。至2010年年底,全境内已拥有车辆情况如下: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已相当普及,农村年老者都能骑电瓶三轮车上街。 汽车也已相当普及,特别是小轿车(指单纯用在生活上),至2012年双林区境共有3879辆,平均每4.5户和每16.6人拥有一辆。平均每个自然村有8.1辆生活用小轿车。社区居民拥有500多辆小轿车,占总户数近12%。

知识出处

双林镇志

《双林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发行中心

编史修志,是文明的特质、是社会的责任。它挖掘、整理、保护着人类世代相传的、最宝贵的公共遗产,意义十分重大。是让双林的历史产生新的活力,文脉得以传承,对双林的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双林,旧名东林村、东商林、曾名桑林,明永乐三年(1405)改名双林镇。境内花城遗址出土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代的黑衣陶豆把、壶、匜、罐、觚、玉环等,可见双林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4000年前。从那时起双林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伟大创造。

阅读

相关地名

双林镇
相关地名